王麗
上個月,天津市很多幼兒園都對小朋友進行了全面的體檢。近日,體檢結果陸續(xù)下發(fā)。記者從河北區(qū)某幼兒園了解到,某小班共30個孩子,有3個寶寶因齲齒需要到醫(yī)院進一步確診治療。粗略計算,齲齒在這個班級中的發(fā)病率達到了10%。據(jù)了解,6個月左右的孩子就有可能患齲齒,5~7歲的兒童發(fā)病率最高。這么高的患病率多與兒童的不良習慣有關,比如愛吃甜食、不愛刷牙、愛含飯等。
“禁糖”不是唯一途徑
齲病是一種多因素疾病,其防治方法不僅僅是讓孩子“禁糖”。專家稱,牙齒致齲因素包括幾個方面:細菌和牙菌斑、食物、宿主以及時間。只有齲細菌、食物和宿主這三個因素同時存在相當一段時間,才可能產(chǎn)生齲齒。因此,預防齲齒可以從多方面入手,采取對應措施。
其實,孩子從出生起就要開始進行牙齒保健,培養(yǎng)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當寶寶長出第一顆牙,在寶寶早晨及晚上臨睡前,媽媽可在食指上纏上干凈的紗布,蘸清水(也可在清水中加入黃豆粒大小的兒童護牙劑)清潔寶寶牙齒及牙齦。出牙后的寶寶,平時每次喝完奶后,要給寶寶喝幾口白開水,清潔口腔。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梢砸姷揭恍┘议L將食物放在口內(nèi)咀嚼后再喂給孩子吃,這是不對的。大家知道病從口入這一道理。每個人口腔內(nèi)本身就有數(shù)不清的細菌、病毒、霉菌等,你用咀嚼后的食物喂孩子,也將口腔的細菌、病毒及霉菌等傳播給了你的孩子。
防止齲齒有哪些方法
從小培養(yǎng)口腔清潔習慣
出生后就應該注意口腔清潔,其目的在于清除口內(nèi)的奶渣,避免因口中細菌的發(fā)酵產(chǎn)生異味,并可通過按摩牙齦來舒緩長牙時的不適。最重要的還是及早讓嬰幼兒適應在口內(nèi)放入異物的感覺,為將來長牙后的刷牙做準備,不然等嬰幼兒越長越大,活動能力增加時,再建立刷牙習慣會更困難。
及時喝水
晚上睡覺之前,應給嬰幼兒喝一杯溫開水,清洗掉口內(nèi)殘留的奶渣。
鍛煉咀嚼能力
要鼓勵孩子學吃較粗硬的食物,如面包干、饅頭干等,以鍛煉咀嚼能力,摩擦牙齦,促使牙床骨的發(fā)育,幫助乳牙萌出。
拜訪牙科醫(yī)生
從小就習慣于去看牙醫(yī),然后堅持每年拜訪兩次。這意味著嬰幼兒的口腔有任何問題或變化的話,都會迅速得到確認,并且在惡化前得到治療。
溫馨提示:兒童使用的牙膏應選用含氟的牙膏,但含氟量不可過高,不可使用成人的含氟牙膏。
有了齲齒怎么辦
治療牙齒齲洞的方法叫齲洞充填術,又稱補牙。其中,窩溝封閉是大家常用的方式。在孩子達到一定年齡后,建議家長帶孩子去做窩溝封閉。
這是一種以預防為主治療齲齒的方法,但是對于一定程度上的齲齒還是有治療效果的。因為窩溝封閉技術就是將高分子樹脂材料填充在牙齒的齲壞窩溝處,讓樹脂滲入齲洞中,然后凝固封閉。這樣就可以斷絕齲齒中細菌的營養(yǎng)物質(zhì)來源,直到細菌死亡,而且窩溝封閉方法還在一定程度上預防了細菌的再次侵蝕。
(摘自《城市快報》2016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