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諸葛亮罵王朗看羅貫中道德觀

      2016-05-14 19:08:48王新瑋
      關(guān)鍵詞:羅貫中道德觀三國演義

      王新瑋

      摘 要:諸葛亮罵王朗是《三國演義》的重要內(nèi)容,羅貫中一方面借諸葛亮之口表達自己忠君愛國思想,也借王朗之死勸告士大夫應(yīng)有道德操守。從正反兩個方面論證了士大夫應(yīng)具有的道德準則,順應(yīng)了明初重建社會道德的需要。

      關(guān)鍵詞:三國演義;羅貫中;道德觀

      中圖分類號:I207.4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6)06-0099-02

      羅貫中(約1330-1400),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章回體小說的開創(chuàng)者。在他創(chuàng)作的小說中,尤以《三國演義》最為著名?!度龂萘x》中,諸葛亮罵王朗雖著墨不多,但讀者仍為諸葛亮的口才和睿智所折服。歷來點評者對這一情節(jié)評價極高,如毛宗崗就曾說“武侯雖有出師之表上告嗣君,恨無討賊之文布告天下。今觀罵王朗一篇,即以此當布告之文可爾。”[1]

      諸葛亮罵王朗不僅體現(xiàn)出羅貫中深厚的語言功底,同時,也借諸葛亮與王朗的論爭,表明羅貫中心中士大夫應(yīng)有的道德操守。

      一、論戰(zhàn)對手的選擇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需要從理論上證明出兵的合理性。對內(nèi),諸葛亮上《出師表》,表明興復(fù)漢室的決心;對外,通過同王朗的論戰(zhàn),表明出兵北伐的正義性。

      在《三國演義》中,蜀國第一次北伐發(fā)生在建興五年(227年),比歷史上提前一年,羅貫中通過這樣的時間安排,使蜀軍第一次北伐更加從容,同時增加了蜀軍戰(zhàn)果,為魏國重臣上陣創(chuàng)造條件。

      在諸葛亮多次北伐期間,曹真、司馬懿均曾作為統(tǒng)帥同諸葛亮作戰(zhàn),其中曹真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因病離開前線,不久病逝。

      曹真字子丹,曹操族子,少年時就曾有射虎的壯舉,成年之后更是屢立戰(zhàn)功,并“晉封邵陵侯,遷大將軍”[2]。作為魏軍大將,曹真多次同諸葛亮對戰(zhàn),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后,曹真認為“(諸葛亮)后出必從陳倉,乃使將軍郝昭、王生守陳倉,治其城。”[2]這種預(yù)判很快得到證實,不久諸葛亮“果圍陳倉,已有備而不能克?!盵2]且曹真作為魏軍統(tǒng)帥抵御了諸葛亮前四次北伐,以曹真作為諸葛亮的論爭對手,更接近歷史的真實。

      但羅貫中放棄曹真選擇王朗,顯然經(jīng)過慎重考慮。歷史上,王朗去世于228年[3](魏太和二年,蜀建興六年),此際正值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間。但無論《三國志·王朗傳》還是《三國志·諸葛亮傳》,都沒有諸葛亮同王朗交戰(zhàn)的記載。

      王朗字景興,三國時期著名的經(jīng)學(xué)大師,他“著《易》《春秋》《孝經(jīng)》《周官傳》,咸傳于世?!盵3]與此同時,王朗也具有極高的道德修養(yǎng),史書中稱他“高才博雅,而性嚴整慷慨,多威儀,恭儉節(jié)約……常議世俗有好施之名,而不恤窮賤,故用財以周急為先?!盵3]可見,王朗無論學(xué)識還是道德,都堪稱三國時期的典范,但由于其士大夫的身份,促使羅貫中將王朗選為諸葛亮論戰(zhàn)的對手。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起,正統(tǒng)的儒家思想成為士大夫遵循的價值取向和道德準則,也成為評價知識分子道德優(yōu)劣的唯一標準。整個社會都以儒家道德要求自己,任何有違儒家道德的言行都會遭到社會的口誅筆伐。

      在羅貫中看來,王朗與諸葛亮均為三國時期著名士大夫,將兩人的觀念直接碰撞,不僅能體現(xiàn)出諸葛亮道德高尚,使諸葛亮形象更加完美,也方便羅貫中表明自身的道德觀。

      二、王朗與諸葛亮“忠君”思想辨析

      在《三國演義》中,雙方的論戰(zhàn)由諸葛亮首先表明觀點。九十三回寫道:“(孔明)令護軍小校傳曰:漢丞相與司徒會話?!盵1]這句話諸葛亮以“漢丞相”自居,而稱王朗為“司徒”,既無“漢”之國號,也無“魏”之國號,對此,毛宗崗點評道:“只一漢字,可以壓倒王朗。司徒上去魏,不予其事魏也,亦不加以漢字者,以不成其為漢臣也?!盵1]諸葛亮試圖通過建立“漢”這一觀念,取得道德上的優(yōu)勢。

      而王朗認為“天數(shù)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盵1]并以此為基調(diào),繼續(xù)說道:“自桓、靈以來,黃巾倡亂,天下爭橫。降至初平、建安之歲,董卓造逆,傕、汜繼虐;袁術(shù)建號于壽春,袁紹稱雄于鄴土,劉表占據(jù)荊州,呂布虎吞徐郡,盜賊蜂起,奸雄鷹揚。社稷有危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盵1]

      王朗首先回顧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的局面,并將其作為漢運終結(jié)的依據(jù),接著敘述曹操、曹丕父子的功績,“我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席卷八荒,萬姓傾心,四方仰德,非以權(quán)勢取之,實天命所歸也……世祖文帝,神文圣武,應(yīng)天合人。”[1]在王朗看來,曹操和曹丕父子代漢稱帝,既順應(yīng)天理,也符合民心。

      客觀的說,王朗這番說辭很有道理,即表明了曹魏政權(quán)的正統(tǒng)性,也挑戰(zhàn)了蜀漢政權(quán)的合法性。黃巾起義后,連年戰(zhàn)亂,社會生產(chǎn)遭到極大破壞。曹操、曹丕父子,完成北方統(tǒng)一,使黃河流域的經(jīng)濟得到恢復(fù),本身是一種社會進步。在聽完王朗的觀點后,羅貫中寫到“蜀兵聞言,嘆之不已,皆以為有理?!盵4]從中可以看出,羅貫中認可曹魏代漢的歷史必然,但知識分子的道德規(guī)范使他必須堅持“尊劉貶曹”的思想。

      在毛宗崗批注的《三國演義》中,關(guān)于蜀軍將士的文字已被刪去,這也反映出經(jīng)過明朝對儒學(xué)的重新塑造,社會道德重新確立。在士大夫看來,當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與儒家道德相違背時,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應(yīng)讓位于儒家忠君觀念。

      諸葛亮并未從漢魏關(guān)系入手反駁王朗,而是從王朗本身切入,“吾以為漢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論,豈期出此敝言?!盵1]接著,諸葛亮也談到了東漢末年的局勢,“昔日桓靈之世,漢統(tǒng)陵替,宦官釀禍,國亂歲兇,四方擾攘?!盵1]并將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的原因歸結(jié)為“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狼心狗行之輩,滾滾當?shù)?,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1]在諸葛亮看來,天下大亂是因為大臣的無能,間接地映射曹操、曹丕父子不能盡心輔政,為國效命,同時對王朗身為漢臣而未能盡忠進行諷刺。

      諸葛亮又從王朗的身世入手,說王朗“初舉孝廉入仕,禮合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返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盵1]在諸葛亮的言辭中,處處從道德層面評判王朗,認為王朗喪失了知識分子應(yīng)有的道德操守。

      縱觀全文,王朗與諸葛亮并不是就同一個問題進行辯論,王朗探討的是歷史規(guī)律,他認為漢能代秦,魏能代漢;而諸葛亮探討的是士大夫的道德操守,士大夫應(yīng)當忠君、報國,堅守道德底線。

      在《三國演義》中,聽完諸葛亮的話,王朗“氣滿胸膛,大叫一聲,撞死于馬下。”[1]羅貫中借此勸告士大夫,應(yīng)堅守儒家道德規(guī)范,忠君報國,而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則應(yīng)讓位于道德操守。

      三、明初社會道德觀念的重建

      元末明初,儒家正統(tǒng)觀和道德觀遭到巨大的沖擊,脫脫在為前朝修史過程中并未仿照《三國志》的先例,將遼、宋、金三朝合并修史,而是分別編修了《遼史》《宋史》《金史》,將三個王朝全部奉為正統(tǒng),這即體現(xiàn)元政府的正統(tǒng)觀,也表明儒家道德規(guī)范受到社會現(xiàn)實的沖擊。

      明朝建立后,為強化君權(quán),對儒學(xué)進行改造,重建儒家道德體系。明初,朱元璋一方面推行經(jīng)他刪改過的儒家典籍,從理論上重新樹立儒家道德觀;另一方面,還為士大夫樹立道德典范。洪武年間,明太祖“詔以歷代名臣從祀歷代帝王廟,凡三十七人?!盵5]這些賢臣無一例外是盡忠報國,符合儒家道德要求的賢臣,通過對前代賢臣的祭祀,為士大夫樹立起忠臣和能臣的典范,進而重建社會道德觀念。

      羅貫中雖然在《三國志通俗演義》中不斷神化諸葛亮,但對諸葛亮“忠君”形象的塑造仍有不足。在同王朗的論戰(zhàn)中,諸葛亮甚至說出了“今幸吾尚在,乃天意不覺炎漢也?!盵4]這樣有悖儒家道德的話。而在毛宗崗點評后的《三國演義》中,這句話變?yōu)椤敖裥姨煲獠挥X炎漢,昭烈皇帝繼統(tǒng)西川?!盵1]經(jīng)此改動,挽救漢朝的責(zé)任從諸葛亮變成劉備,諸葛亮“忠君”形象更加豐滿。

      羅貫中處于元末明初,其創(chuàng)作的《三國演義》體現(xiàn)了元末明初的社會面貌,他對諸葛亮罵王朗的創(chuàng)作,也帶有鮮明的時代色彩。羅貫中借王朗之口大談“天道”,甚至使蜀軍認可王朗的言論,這反映出元末明初社會,王朗的話具有代表性,很多人認可曹魏代漢符合歷史規(guī)律。但在羅貫中的觀念里,士大夫應(yīng)該以忠孝為本,應(yīng)有道德操守,故借諸葛亮之口,訴說忠君愛國思想,而以王朗之死,表明王朗心中仍然認可諸葛亮所構(gòu)建的道德規(guī)范,更進一步突出在士大夫心中,道德規(guī)范應(yīng)居于社會生活首位。羅貫中通過諸葛亮與王朗的論戰(zhàn),從正反兩個方面論證了士大夫應(yīng)有的道德準則,即忠君愛國,順應(yīng)了明初重建社會道德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毛宗崗.毛宗崗批評三國演義[M].濟南:齊魯書社,1991.1148,1155,1156,1157.

      〔2〕陳壽.三國志(卷九)[M].北京:中華書局,1982.281.

      〔3〕陳壽.三國志(卷十三)[M].北京:中華書局,1982.414.

      〔4〕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卷十九)[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75.45,46.

      〔5〕張廷玉.明史(卷十五)[M].北京:中華書局,1974. 1293.

      (責(zé)任編輯 賽漢)

      猜你喜歡
      羅貫中道德觀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六)捉放曹
      三國演義(二)亂世出英雄
      《三國演義》騙了你多少年
      《魔鬼的門徒》的宗教倫理與道德觀照
      “西學(xué)東漸”與中國傳統(tǒng)女性道德觀的近代命運
      三國演義
      中國漫畫(2016年3期)2016-06-20 06:32:48
      傳統(tǒng)文化與大學(xué)生道德觀教育研究
      從傳統(tǒng)學(xué)術(shù)道德觀反思當今學(xué)術(shù)道德問題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
      加查县| 莱西市| 屏东市| 远安县| 阿城市| 清水河县| 黔西县| 阿城市| 嘉禾县| 承德县| 安岳县| 高碑店市| 舒城县| 稻城县| 手机| 德州市| 巴东县| 金乡县| 鄂伦春自治旗| 江油市| 江川县| 修文县| 兴宁市| 新民市| 错那县| 磴口县| 嘉义市| 衡阳县| 肥东县| 舟曲县| 来凤县| 通渭县| 延长县| 武宣县| 方正县| 湖南省| 达尔| 肥乡县| 仁寿县| 突泉县| 无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