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藝
前段時間我被拖去參加一個飯局,巨大的圓桌上散落著十幾個人,有一半都不認識,說話的范圍只能局限在自己左右。
這種應酬場合讓我很忐忑,既怕招呼不周怠慢別人,又怕交淺言深看上去犯傻——30歲以后的女人,在公開場合寧可沉默一點兒,不明就里的人覺得那是低調的奢華,如果不得體的話說多了,就會像當眾喝醉酒一樣失態(tài)。
只是,飯吃飽了又不能立即散場,大家覺得必須說點兒什么才能活躍氣氛,于是,開始尋找彼此的交集。最終,話題落到一位共同的熟人身上。
飯桌上你一言我一語,補充著這位姑娘的資料、家庭背景、教育經歷、戀愛婚姻、工作情況,隨著話題的深入,氛圍逐漸熱絡,尺度也越來越大。在我漸漸意識到不便再往下繼續(xù)聊天的時候,身邊一直沉默的M女士開口了:“大家現(xiàn)在談論的這個人是我閨蜜、多年好友,我不希望她被拿在飯桌上說事,這個話題到此為止吧?!?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1/08/24/qkimagesnvshnvsh201606nvsh20160644-1-l.jpg"/>
她的語氣堅定得毋庸置疑,閑聊戛然而止。眾人訕訕地繼續(xù)說了些無關緊要的閑話,便草草散場各自離去。
因為順路,我搭了M的車。路上,我打破沉默,很佩服地說:“很多人都遇到過這種談論自己閨蜜的場合,大多數(shù)人能保持沉默已經算是支持,直接打斷話題維護好友真是挺義氣的?!?/p>
M握著方向盤,輕輕掃了我一眼:“你確定你說的那種處理方式是對閨蜜的立場,而不是對熟人的態(tài)度?我有很多熟人,但只有幾個閨蜜,閨蜜和朋友可不是一個概念,她們是我最信任的女友,值得用各種方式維護?!?/p>
在“閨蜜”這個詞變得有點兒像“美女”一樣泛濫的時候,M的話讓我心里一動:值得成為閨蜜的人,一定是那個明里暗里不遺余力維護你的女人。
經過很多年的觀察,我有點兒失落地發(fā)現(xiàn),真正的友情,似乎只有兩個產生基礎:情趣相投和身家相當。前者有點兒像默契地會心一笑,后者則類似共贏的互幫互助。
那些在工作中打交道的人,彼此間存在的未必是友情,更多是工作關系;那些因為某種原因在一個時期內頻繁接觸的人,并不一定是朋友,只是人情粘貼成的熟人。
真正的友情和愛情類似,經得住時間、距離、環(huán)境的考驗;而閨蜜,是女人和女人之間質感最高的友情,它的基礎也和愛情一樣,是忠誠,是任何情況下都會堅定站在你身邊的力挺。
女人的友情,既偉大又可怕,既溫暖又糟心。我們可以有很多熟人,真正的閨蜜卻屈指可數(shù),她們像沙發(fā)上軟軟的靠墊,不必華麗,卻隨時是我們的依靠,柔軟、沉默、溫厚,在背后溫柔地支撐。
莫泊桑最著名的小說《項鏈》描述了一個令人唏噓的故事:年輕美貌的馬蒂爾德為了參加聚會,向閨蜜借了一條價值3.6萬法郎的項鏈,卻不慎將項鏈丟失。于是,她四處借錢,湊夠3.6萬法郎,買了條一模一樣的項鏈還給閨蜜。此后整整10年,她和丈夫都在償還項鏈所欠下的債務。10年后,當終于將債務還清,她在街上偶遇到閨蜜,閨蜜卻告訴她,那條項鏈不過500法郎。
很久以來,這篇小說都被當作暗諷人性虛榮的故事。現(xiàn)在,我嘗試把它解讀成關于女性友情的寓言:
首先,不要向朋友要求超越你們關系厚度的幫助,一旦出現(xiàn)意外,便無法妥善收場。
其次,真正的朋友不會令你壓力巨大到靠隱瞞和粉飾維系友情,她們值得坦誠相告,共同面對和解決問題,虛假繁榮的交情,不堪一擊。
最后,閨蜜不會讓你從她的生活中憑空消失10年,即便無法常常見面,她們也會關注你的行蹤動向。長久失聯(lián)的故人,有時連“熟人”都算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