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欣睿
古人有云:“小不忍則亂大謀?!痹谒麄冄壑校叭獭笔且环N智慧。有人說“忍”代表著懦弱,“忍”是一種愚蠢。古往今來,鋒芒畢露、沖動魯莽的人往往在最璀璨的時候墜落,而能忍耐的人會暫時將拳頭收好,以便做出更好的出擊。
忍字心頭一把刀,很多人難以做到,但忍卻通向成功。越王勾踐,面對國破家亡的處境,屈辱為奴,為吳王夫差服侍戰(zhàn)馬,晚上只能在馬廄里的草堆上休息。勾踐為不忘仇恨,加強(qiáng)忍耐的毅力,在房梁上懸掛苦膽,每日舔嘗,這就是臥薪嘗膽的故事。正因為忍耐,越王勾踐后來成就了“三千越甲可吞吳”的佳話。倘若沒有忍的精神,又怎么能承受亡國之痛,再戰(zhàn)沙場?
忍是一種自我修養(yǎng)的精神,只以口舌為勞的藺相如位列戰(zhàn)馬上打下天下的廉頗之上,引得將軍不滿,揚言要羞辱藺相如,而藺相如不僅僅是擺弄筆墨,唇槍舌戰(zhàn),更是以自己的氣度與修養(yǎng),從大局出發(fā)不與廉頗產(chǎn)生矛盾,忍讓了廉頗,就連自己的門客都不齒,但卻贏來了廉頗的體諒和尊重,最終使他“負(fù)荊請罪”,這樣的大氣度的確讓人佩服。所以忍耐不僅僅是一種謀略,更是一種人生修養(yǎng)和人格魅力。
同樣是一時的屈辱,一代梟雄項羽,在被劉邦以小人的姿態(tài)逼退吳江時,原本可以咽下這一口氣,“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大可卷土重來創(chuàng)造另一番豐功偉績,但他卻以一句“無顏見江東父老”而自刎,讓人唏噓不已,李清照曾因之而嘆息道:“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p>
時間會撫平我們的棱角,逐漸消磨生活中的諸多憤懣和意氣,教會我們?nèi)绾稳棠?。忍耐是人生的大智慧。我們都有年少時的桀驁不馴,它只是青春年少的懵懂無知,只有飽嘗各種碰壁之苦,歷經(jīng)各種苦難,才能收獲一片更廣的天地。退一步海闊天空,暫時的養(yǎng)精蓄銳,只為了最后的完美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