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過去30多年的巨大成功到今天的發(fā)展新高度,中國在國際上贏得了更多有利地位。過去幾十年中,中國的一些舉措受到國際社會的歡迎: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中國政府承諾人民幣不貶值,穩(wěn)定了地區(qū)體系;全球金融危機期間,中國政府大力發(fā)展經濟,推動經濟不斷增長,為各國經濟復蘇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等等。這些舉措的一個共同特點是中國做了相當的努力有益于國際經濟,并逐步建立國際信任與威望。
但應看到,中國目前依然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在領導國際經濟事務方面經驗還不充足。在走向國際化過程中,我們要清醒地認識我國的自身條件與環(huán)境。
首先,雖然中國經濟體量已達到世界前列水平,但人均收入只有7000美元,科技相對落后,屬于發(fā)展中國家。其次,中國在進一步貿易與投資自由化改革方面還沒有足夠優(yōu)勢,在一些敏感領域,包括服務業(yè)開放、知識產權保護、農產品貿易自由化和國企改革等方面還相對落后。
因此,中國雖然已是經濟大國,但還沒有成為經濟強國。
(摘自《國際經濟評論》)
斯里蘭卡科倫坡南港碼頭是中國與斯里蘭卡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務實對接標桿性項目,由中國招商局國際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和運營,是南亞最大的深水港集裝箱碼頭。圖為停靠在碼頭的貨輪正在裝卸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