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芳 葉曉平 梅紅玲 張敏華
摘 要:本文以CuO為著色劑,通過正交實驗法優(yōu)化超白基礎釉及色釉配方,利用干粉布料成型及施釉工藝,在1200 ℃氧化氣氛下燒成,得到呈色自然、質感脂膩、釉面平整且具有較好藝術效果的的仿玉石釉樣品。
關鍵詞:中溫;快燒;仿玉石釉;氧化氣氛;干粉布料
1 引言
玉石是與火山-熱液活動有關的化學沉積產物,廣義上所涉及的玉[1]不僅包括和田玉、翡翠,還包括玉髓、岫巖玉、南陽玉、水晶、瑪瑙、琥珀、珊瑚、綠松石及青金石等其它傳統(tǒng)玉石?,F(xiàn)代礦物學將玉分為硬玉與軟玉兩大類,硬玉即翡翠,顏色有白、紫、綠等,綠色為最佳;而軟玉主要有白玉、青白玉、黃玉、紫玉、墨玉、碧玉、青玉和紅玉等[2]。其中,純色或色如機油為佳品,多數(shù)美玉夾雜兩種以上的色澤。
自古以來,玉器都有非常高的審美價值,也有著非常強的裝飾效果?,F(xiàn)今,人們對玉石的要求日益增高,尤其是在首飾裝飾上,玉石的鑲嵌提高了首飾的經濟價值及裝飾效果。但是,玉石屬不可再生資源,高品質玉石價格昂貴,使普通民眾望而卻步。目前,市場上普通的仿玉石裝飾材料多屬有機材料,不僅仿真度低,在空氣中還易被氧化,且耐酸堿腐蝕性差。而陶瓷材料在高溫燒成后具有穩(wěn)定的物理化學性能,因此,利用無機非金屬材料開展仿玉石釉的研制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2 實驗內容
本文通過查找相關的文獻資料[3,4],擬定了實驗方案。
2.1 實驗原料
本實驗選用常見的陶瓷原料,進行仿玉石青釉的試制,所用原料化學組成如表1所示。
2.2 實驗過程
(1)原料處理:實驗所需的滑石進行預煅燒處理。
(2)坯料配方:實驗選擇課題組自主研發(fā)的中溫陶瓷坯料配方,該配方于1200~1220 ℃中溫氧化氣氛燒成后,吸水率<0.5%。
(3)實驗參數(shù):
1)坯料球磨參數(shù):料:球:水=1:1:0.85;
2)釉料球磨參數(shù):料:球:水=1:1.5:0.7;
3)快速球磨機球磨時間:20 min;
4)坯、釉料細度:120目篩;
5)坯、釉料烘干溫度:恒溫200 ℃;
6)燒成升溫曲線:如圖1所示;
7)燒成時間:6~7 h。
(4)實驗設備:實驗所用的儀器設備如表2所示。
2.3 探索性實驗
自然界中普通的綠色系玉石表面通常含有少量乳白色雜質(即瑕疵),為使仿玉石釉釉面效果更逼真,本實驗試制的釉料分為超白基礎釉料與色釉料。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選定三組配方進行探索性實驗[5-7],如表3所示。
將三組配方的試樣置于相同的燒成曲線下燒成,根據實驗外觀效果選定FY-2進行正交實驗。
2.4 正交實驗
據探索性實驗結果及釉料組成分析,在中溫快燒環(huán)境下影響釉面效果的主要因素為鉀長石、硼酸鈣、滑石與骨灰的用量,本實驗通過調整以上四種原料的用量以優(yōu)化釉料配方。正交實驗設計[8]如表4及表5所示。
本次正交實驗樣品主要采用浸釉法施釉,浸釉時間為4 s,試樣燒制結果如圖2及表6所示。
3 結果分析與討論
3.1 正交實驗結果分析
正交實驗結果分析處理如表7所示。由表7可知,本次正交實驗各因素的主次順序依次為:A→C→D→B。因此,超白基礎釉配方的最佳組合條件為A1C1D2B1,最佳配方如表8所示。
3.2 CuO添加量對色釉料外觀效果的影響
由于CuO在氧化氣氛中燒成時,易形成藍、綠色調,因此,本實驗在超白基礎釉的基礎上,引入CuO為著色劑,通過調整其加入量以改變釉料色調。實驗以FY-A配方為基礎,擬定基礎釉物料干重為100 g,逐一添加0.2 g、0.4 g、0.6 g、0.8 g、1.0 g、1.2 g、1.5 g、2.0 g及3.0 g含量的CuO,經過1200 ℃氧化氣氛燒成后,釉面效果變化如表9所示。
從表9可以看出,隨著氧化銅含量逐漸增加,釉面色澤逐漸變深,當氧化銅含量超過1.5%時,釉面脂膩感逐漸降低,光澤度逐漸增強。這主要是因為CuO在高溫狀態(tài)時可能含有Cu+、Cu2+、Cu、CuO及Cu2O等5種狀態(tài),不同的燒成制度和燒成氣氛都會影響它們之間的平衡關系。在氧化氣氛下,釉中銅的狀態(tài)以Cu2+為主,有非常少量的CuO,由Cu2+形成的CuO發(fā)出的波長正好在可見藍色光波長區(qū)域附近,Cu2+ 能顯示出藍色[9,10]。此外,本實驗基礎釉以堿性釉為主,為Cu2+的發(fā)色提供了良好的著色基礎。因此,當CuO含量為1%時,釉面色澤最佳,最佳色釉料配方如表10所示。
3.3 成型工藝
為保證仿玉石制品外觀效果,本實驗對比了濕法上釉與干粉布料法施釉工藝對制品外觀的影響。濕法上釉主要是將加工成型后的坯體先施色釉料(主要以浸釉為主),再使用毛筆或其他工具將超白基礎釉刷至色釉料表面,使用濕法上釉燒制出的制品釉面光滑、潤澤,但是無法保證仿玉石釉中白色點狀瑕疵的自然分布。因此,根據實驗要求,探索了干粉布料施釉工藝[11],施釉工藝步驟如圖3所示。
由圖3可知,該工藝中釉料需經烘干、研磨及過篩處理,隨后按比例稱好超白基礎釉釉料與色釉料,可根據制品外觀要求靈活調整兩者比例。本實驗中超白基料:色釉料:超白基料=0.8:1.0:0.2。在完成坯體壓制后,加入超白基料后混入色釉料,最后加入微量超白基料,使用粉末壓片機壓制成型得到干粉布料成型制品。試樣在1220 ℃的氧化氣氛下燒成,所得的仿玉石釉樣品呈色自然、質感脂膩、釉面平整,有較好的藝術效果,如圖4所示。
4 結論
本文通過探索性實驗初步確定基礎釉配方,再通過正交實驗得到優(yōu)化配方。實驗表明,仿玉石釉超白基礎釉優(yōu)化配方(wt%)為:鉀長石37.14、硼酸鈣6.67、滑石15.24、骨灰5.71、石英17.14、碳酸鍶8.57、白云石9.52;仿玉石釉色釉料優(yōu)化配方(wt%)為:鉀長石36.77、硼酸鈣6.60、滑石15.09、骨灰5.65、石英16.97、碳酸鍶8.49、白云石9.43、CuO0.99。使用該配方通過干粉布料施釉工藝,在1220 ℃氧化氣氛下燒成所得的仿玉石釉樣品呈色自然、質感脂膩、釉面平整,有較好的藝術效果。
參考文獻
[1] 朱怡芳.中國玉石文化傳統(tǒng)研究[D].北京:清華大學,2009.
[2] 賀林芳,李紅中,徐麗.新疆和田玉的性質特征及其成礦機理探討[J].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2009(01):55~62.
[3] 馬鐵成.陶瓷工藝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3,08:167~201.
[4] 洪琛,沈華榮,陳云霞,等.中溫玲瓏釉的制備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中國陶瓷,2013(09):53~57.
[5] 陳緒娟.低溫燒成乳濁釉的研究及乳濁機理探討[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8.
[6] 周健兒,梁鐸,吳雋,等.中溫龍泉青瓷的試制[J].中國陶瓷,2011(04):37~46.
[7] 吳艷芳,梅麗玲,梅紅玲,等.中溫原礦梅子青釉的研制[J].佛山陶瓷,2016(03):22~26.
[8] 沈華榮,洪琛,徐強,等.透明裂紋釉的研制[J].陶瓷學報,2014(10):492~496.
[9] 董龍龍,王芬,朱建鋒,等.CuO在釉中的多種呈色機理研究[J].中國陶瓷,2013(11):12~15.
[10] 李偉東,黃建國,孫承緒,等.R2O-RO-Al2O3-B2O3-SiO2系統(tǒng)快燒自生乳濁釉的化學組成與分相行為[J].中國陶瓷,2001(01):7~11.
[11] 馬寶虎,牛冬.陶瓷墻地磚干法施釉技術[J].中國陶瓷,1991(06):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