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瑛
3月2日,素有“京城活雷鋒”美譽的孫茂芳老人,被中央文明委評為“當代雷鋒”,成為繼郭明義、莊仕華之后全國第三位獲此殊榮的道德楷模。
談到學雷鋒的“初衷”時,孫茂芳告訴大家,母親臨終前囑咐他“一定要做一個好人”,從此他便走上了“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的學雷鋒之路。從1964年入伍以來,孫茂芳在“學雷鋒的路上,永不止步”:40年來,他義務照顧18位老人,為12位老人送終;他每月從退休金中拿出千元,成立“幫扶救困資金”,至今用于各種助困資金已達48萬余元;他退休13年,奔波100多萬公里,作“學雷鋒”報告3000多場,聽眾達100萬余人。由他組織成立的雷鋒小分隊已有百余個,常年堅持學雷鋒,開展助貧幫困活動。他被市民稱為“京城活雷鋒”。
孫茂芳仍然繼續(xù)著他的“雷鋒事業(yè)”,他認為雷鋒精神的本質是一種善待他人的快樂,是以奉獻社會為己任的倫理精神,這種精神也體現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拔彝ㄟ^為北京18位老人服務,力爭超過個體的‘小我,把‘小我化解在‘大我之中,才能真體現一種博大的愛,人間友愛”。
1. 從身邊小事做起。每個人的學雷鋒之旅,都是從小事做起的,從為老人讓一次座,為他鄉(xiāng)人指一次路開始,漸漸地,成為習慣,成為生活方式。其實,世上許多事都是如此。
2. 持之以恒。40年來,孫茂芳老人義務照顧18位老人,為12位老人送終,按老人的話說,做好事兒時間快,一晃就堅持下來。那么,我們做任何事都應該向孫茂芳老人學習,能40年堅持下來做一件事,這就是很了不起的大事。所以,不僅學雷鋒要堅持,做任何事都應持之以恒。
3. 要實效不要追求形式。為人民服務,貫穿于每一個工作崗位,每一個工作細節(jié),如果我們能夠將學雷鋒的理念貫穿于生活中,落實到每一個行動上,比如公交司乘人員能夠攙扶老人一把,比如餐飲服務人員能夠讓顧客感到賓至如歸,這都是實實在在的學雷鋒。沒必要大張旗鼓地搞表面文章,非要模仿雷鋒送人到家、休息日做好事等。
4. 弘揚正能量。當下社會,有不少令人遺憾的事情發(fā)生,像倒地老人訛詐好心攙扶者的事情屢次發(fā)生,難免會讓人們失望,而通過對孫茂芳老人大張旗鼓地獎勵,使人們看到,在這個社會里,還有很多這樣的平凡英雄,默默地做著好事,默默地實踐著人生理想,這才是值得喝彩的主流價值觀。
……怎樣不斷提升我們的道德境界?古人云:“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睂W雷鋒做好事,看起來是一件簡單的小事,但卻是一個關系人生追求和道德境界的大事?!爱敶卒h”孫茂芳說:雷鋒精神的本質是一種善待他人的快樂,是以奉獻社會為己任的倫理精神。孫茂芳老人正是在40多年堅持做好事的過程中,不斷超越個體的“小我”,把“小我”化解在“大我”之中,體現一種博大的愛,人間友愛。他不但享受了人生快樂,提升了自我價值,還收獲了人們的愛戴。
片段運用設問導入,然后引用古人名言,再過渡到孫茂芳的事跡上來,寫得很從容。在使用孫茂芳這個材料時,做到了事例與事理并舉,充實而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