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文
[“溯”材展示]
陳太丘(陳寔)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陳寔兒子)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骸白鹁诓??”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吮闩唬骸胺侨嗽?!與人期行,相委(拋棄)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拉)之。元方入門不顧。
[ 運用方向]
1. 信守諾言是做人根本?!靶拧笔且环N人際關系。古人云“言而無信,不知其可”,又說“人無信不立”。可見,人要信守諾言,踐行“信”用;成語“一諾千金”也說明“信”的價值。其實,“信”何止千金?“信”是一個人一輩子價值的體現(xiàn)?!靶拧钡幕竞x是守諾、踐約、無欺。所在,信守諾言是一個人做人的根本。
2. 欲人守信,己先守信。,“信”有兩層含義:一是受人信任,二是對人有信用。所以,我們總是苛求別人守信,對自己守信與否并不在意。就像材料中的朋友一樣,他只是苛求陳寔守信,卻無視自己的失信,因此給后人留下笑柄。
3. 不守信者,孺子不屑。守信可以提高自己的信譽。守信是靠“踐行”來實現(xiàn)的,信守諾言者,一定會得到別人的尊重;不守信用者,連小孩子都不屑與之交往。材料中的陳元方雖然只是個7歲的孩童,但他能認識到守信的價值和失信的后果,因此,他“入門不顧”,讓“友人慚”愧不已。一個7歲孩童尚能如此,我們青年人更應該認知并踐行信用。
4. 批評與自我批評。很多時候,我們熱衷于批評,很少有人主動地自我批評。只有批評,就只能看到別人的短處,就無法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如果能夠自我批評,就能夠找出自己的缺點或不足,就能夠寬容地對待別人的不足和失誤。材料中的朋友之所以成為笑柄,就是他只會批評,而不知自我批評。
[ 習作片段]
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似乎總是喜歡批評別人,不喜歡自我批評。好像自我批評是一件很丟面子的事,其實,自我批評不僅不失面子,反而是為自己掙面子,因為只有自我批評,才能得到別人的監(jiān)督和幫助,才能得到別人的諒解和同情,最終贏得別人的認同和信任。
漫漫人生路,一時迷失方向或走錯道路是不出為奇的。圣賢都不可能不出錯,更何況一般人呢?所以,無論是什么人,都要學會自我批評,學會了自我批評,就猶如在黑暗中找到了指路明燈;懂得了自我批評,就好像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了高高的燈塔;踐行了自我批評,你就會不斷進步,甚至會成為后人尊崇的典范。
十八世紀,法國的大文學家盧梭曾經勇敢地宣布:“我要把一個人的真實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這個人就是我。”他曾經以沉重的心情,懺悔自己年少時在一次偷盜后無恥地把罪過轉到無辜的女仆身上,造成她的不幸,他沒有因為自己年齡小而原諒自己,竟終生以此為戒。
與此相映成趣的是,被譽為“20世紀中國的良心”的巴金老人,他在晚年所寫的《隨想錄》中無情地解剖了自己在“文革”中所犯的錯誤,這不僅無損于他的形象,反而讓人們更加敬仰他的真誠和坦白。
反之,如果不懂得自我批評,不主動自我批評,就會讓自己停滯不前,屢犯屢錯,成為人們的笑柄?!妒勒f新語》中有一篇《陳太丘與友期》的文章,文章中說朋友失約后,不知自我批評,反而大罵陳太丘不守信用,最后被陳子元方指斥,這個朋友很是尷尬,最后也成后人的笑柄。
如果說我們每個人是一塊石頭的話,自我批評就好比一個打磨師傅,只有經過打磨,才能將我們打磨成有用的石料……
[ 亮點評說]
片段先從自我批評的意義上談起,通過正反對比說明了自我批評的重要性。文段過渡自然,用例典型,“溯”材的嵌入也毫不生澀,顯得自然而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