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寒
網紅經濟這一新興詞匯成為了創(chuàng)業(yè)圈津津樂道的話題。
嚴格意義上講,網紅并非新生事物,但“網紅經濟”這一概念確實是近兩年才被提出。實現從網紅至“網紅經濟”的跨越,需要具備高社交資產,也就是所謂的“粉絲經濟”。為了在短期內獲得廣告客主和投資機構的青睞,許多網紅走上了“暴力圈粉”的道路。只要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獲取到關注,無論是正面負面,都可以網紅變現的工具。如今網紅市場的規(guī)模已經過千億,大部分都是采取短期內加速擴張迅速變現的方式。從淘寶網紅到電競主播,從移動視頻到原生IP,大多數網紅并沒有選擇打磨內在商業(yè)模式,提供優(yōu)質產品或者服務,而是選擇了商業(yè)炒作從而獲得巨額投資或利用電商變現的“快餐化”道路。整個行業(yè)的浮躁氣息也讓后加入者變本加厲。產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多少“粉絲”。在垂直財經領域,一些曾經的“專家”甚至也開始大膽發(fā)聲、長袖善舞,利用金融、房產、股市的社會化影響力,堂而皇之的誤導受眾向“網紅”轉變。
財經類IP因為其社會屬性,在大眾、投資人眼中都具有很強的影響力。不同于papi醬這類泛娛樂化網紅給大眾帶來茶余飯后的談資,財經類網紅關乎著大眾的“錢袋子”。很多人將財經網紅當做“先知”、“偶像”來崇拜,深信能夠通過關注此類網紅而獲得財富增值。所以財經網紅很多時候不需要通過廣告、電商渠道來變現,振臂一呼就能夠引起財經領域的巨動并引發(fā)全社會的蝴蝶效應。一些財經名人、網紅就利用大眾的偶像崇拜心理,為了搏出位混淆視聽。比如某號稱經濟學家,在他的“鉆石底”、“地球頂”、“嬰兒底”等言論被無數次打臉之后,依然屹立不倒并獲得了微博二百萬粉絲,號稱“A股第一網紅”。很多業(yè)內資深人士對他賭博式猜點位,嘩眾取寵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行為感到反感,但依然有投資機構對其做出了10億身家的估值。有人笑稱,與其說是經濟學家,不如說他是炒作的娛樂明星。
不過群眾的眼光是雪亮的,可以被蒙蔽一時但絕不會長久。“網紅”之所以快餐化本質就是大眾在識別其內在屬性后“取關”的結果。真正想要從“網紅”變成優(yōu)質IP,形成自己的商業(yè)模式需要的是內容,這才是長久吸引關注的核心根本。細數市場上的各類網紅,無論是先驅者高曉松在《曉說》里展示的深厚文化內涵、財經領域《水皮雜談》在股票金融理財市場提供的各種深度分析、深入剖析兩性情感內容的《彬彬有禮》,還是通過辯論展現個人風格的《奇葩說》,都是通過內容吸引高粘度的用戶。專業(yè)的理論分析、深入淺出的觀點看法再結合正確的價值觀,都能讓大眾在關注的過程中有所收獲。《水皮雜談》脫口秀主持人水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財經領域的網紅不同于一般的網紅,展現形式可以娛樂化,但展現的內容絕對需要專業(yè)和深度,需要對用戶負責,有正確的引導,否則只是一種“精神鴉片”,不僅無益,還會讓用戶在投資理財中受到傷害。內容為王是永遠不會過時的,炒作和噱頭帶來的泡沫效應在講究結果的財經領域會很快被戳破。“財經網紅”需要愛惜自己的羽毛。
每一個優(yōu)質IP曾經都是網紅,但網紅卻不一定能成為優(yōu)質IP。網紅經濟中,大多數網紅都像流星一樣燦爛后很快消失。能夠成為一顆恒星,長久地照亮人心,靠的只有心中的那團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