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韓
早晨,我急急忙忙地向學校走去,因為最近我班來了“新伙伴”——小金魚。
那圓形的玻璃魚缸就放在教室后面的三角櫥里。魚缸里漂浮著綠色的水草,金魚們在水草叢中游來游去,一會兒露出圓腦袋,一會兒露出大尾巴,像是在捉迷藏。金魚挺漂亮的,全身上下潔白的底色中,夾雜著大紅和黑色的星星點點,像是哪個大畫家特意潑灑下的美麗花紋。它們在水草叢中游動時,尾巴張開,猶如美麗公主的長披紗在水里抖動著,飄逸著,極輕柔。瞧金魚那可愛的樣子,我真是喜歡得不得了。
我發(fā)現(xiàn)今天小金魚似乎有點兒異樣,它們游動時是那么驚慌失措。當我再仔細看時,不覺大驚失色。?。∫粭l小金魚的尾巴不見了!只見它身子后面光禿禿的,全身已失去平衡,搖搖晃晃的,我真擔心它會栽個跟頭。難怪其他三條小金魚像躲瘟神似的,遠遠地躲著它。那條小金魚自己也害羞地躲進水草叢中,再也不肯出來了。我像聽到了它那低低的哭泣聲:“還我尾巴!還我尾巴……”漂亮的小金魚失去了尾巴,不但行動困難,連模樣也從美麗的公主變成了丑八怪。我真同情它。
金魚的尾巴到哪里去了呢?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著。當我打聽到是陳凱同學干的時,我真想沖過去狠狠地質問他:“如果將你的腿砍去,你會是什么滋味?”沒想到上課時老師卻表揚了他。原來陳凱并不是惡作劇。他想:小壁虎的尾巴能再生,那么把小金魚的尾巴剪掉,看它能不能再長出一條來?原來是這樣!我恍然大悟。
打那兒以后,我天天去觀察小金魚的動靜,給它多吃點金蝦干,讓它增加營養(yǎng),好早點恢復健康!天天看,日日盼,過了一個多月,小金魚的尾巴真的長出了一丁點兒。小金魚又穿上了短短的小花裙,我是多么高興??!
我的腦子里突然冒出一個念頭:要是科學家有一天能揭開再生的奧秘,那么在老山前線為祖國英勇作戰(zhàn)而失去了大腿的叔叔們就能重新站起來,失去了胳膊的叔叔們就能重新端起沖鋒槍,該有多好哇!
下面就文章的寫作過程談一點兒休會。
1.兩次比較,深化認識。
我寫這篇作文的目的,是想通過金魚尾巴被剪這件事,反映同學們熱愛科學、勇于探索這樣一個主題。怎樣才能把這個主題準確而又鮮明地點出來呢?我運用比較的方法,來體現(xiàn)認識上的變化。
寫《斷尾巴的金魚》,當然得從金魚說起。于是,我抓住金魚尾巴被剪前后外形的變化進行比較。我先從靜態(tài)、動態(tài)兩個方面寫了金魚的漂亮,特別是描寫了它游動時尾巴張開的樣子十分可愛。接著,我又安排了一個段落,細致地描寫了金魚尾巴被剪后的痛苦與丑態(tài)。用重筆寫金魚的外形變化,并不是為了就金魚寫金魚,而是為了增強對金魚尾巴被剪的氣憤感。
以金魚外形變化的比較做鋪墊,只是從表面現(xiàn)象得到的認識。在這個認識的基礎上,我又通過第二次比較——氣憤與諒解的比較,直接點明文章的中心,使表面的、初步的認識升華到對本質的深刻認識上。當我聽到這件事是陳凱同學干的時,氣憤得“真想沖過去狠狠地質問他”。可當老師說明事情的原委時,我恍然大悟,原諒了他,理解了他。這樣的比較是為了點明,陳凱同學剪金魚的尾巴是想試試金魚有沒有再生能力,從而表現(xiàn)我們少年兒童熱愛科學、勇于探索的主題。
喜愛與驚異、氣憤與諒解的兩次比較,都是那樣的出人意料??墒蔷驮谶@兩次意外中,我對事物的認識從表面到深入,把文章的中心思想清楚地揭示出來。
2.善于聯(lián)想,深化中心。
按說,在事情的發(fā)展過程中,兩次比較已經把來龍去脈交代清楚了。可我總覺得余味未絕,中心還需要深化。因此,金魚的尾巴是否長出來了,從中有哪些啟示,就成了非寫不可的重要內容。我寫了“天天看,日日盼”的焦急心情,又寫了終于盼來了“小金魚又穿上了短短的小花裙”的高興心情。高興之余,我腦中萌發(fā)了一個想法:我希望陳凱同學的愿望,在科學家的努力下能夠實現(xiàn),并為人類服務。這種從一件事感悟到另一件事的聯(lián)想,使文章的中心又深化了一步。
以上是我寫這篇作文的點滴體會。概括起來說就是:正確地認識事物,是寫好作文的關鍵;而正確的認識,需要在對事物的比較、聯(lián)想中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