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單發(fā)性皮膚腫瘤4 695例回顧性分析

      2016-05-16 07:04:44門月華張寶元張春雷
      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6年2期
      關鍵詞:病理學臨床

      門月華,張 倩,張寶元,張春雷

      (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皮膚科, 北京 100191)

      ?

      ·短篇論著·

      單發(fā)性皮膚腫瘤4 695例回顧性分析

      門月華*,張倩*,張寶元,張春雷△

      (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皮膚科, 北京100191)

      [關鍵詞]皮膚腫瘤;孤立皮損;病理學,臨床

      孤立皮損是皮膚科患者的常見就診原因,且常為單發(fā)性皮膚腫瘤的首發(fā)表現。目前我國皮膚腫瘤流行病學的研究還很滯后,關于皮膚腫瘤臨床與組織病理聯系的資料也較少[1-4]。本研究選擇以孤立皮損就診,組織病理檢查確診為良、惡性單發(fā)性皮膚腫瘤的病例為研究對象,總結其臨床與組織病理資料,以期對皮膚腫瘤的流行病學研究及診治提供有意義的思路和線索。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間,因孤立皮膚腫物就診于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皮膚科并經皮膚組織病理檢查確診為單發(fā)性皮膚腫瘤的病例共4 695例,少數病理診斷有疑問的病例予以剔除。

      收集入選病例的性別、確診年齡、發(fā)病部位、組織病理診斷等數據,同時查閱上述病例的組織病理報告并重新閱片,對獲得的資料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1.2統(tǒng)計學分析

      將臨床和組織病理資料分類、統(tǒng)計,若患者某項數據缺失,在進行相關統(tǒng)計時該病例予以剔除。應用SPSS 17.0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率的比較使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一般資料

      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間,以孤立皮損就診并經皮膚組織病理檢查確診為單發(fā)性皮膚腫瘤的病例共4 695例(占我科所有組織病理檢查的69.2%)。

      4 695例皮膚腫瘤患者中,男性患者2 048例(43.6%),女性患者2 647例(56.4%),男女比例為1.00 :1.29。按照組織病理結果統(tǒng)計,良性腫瘤4 493例(95.7%),惡性及交界性腫瘤202例(4.3%),皮膚轉移癌3例(<0.1%)。

      2.2單發(fā)性皮膚腫瘤的組織病理構成

      經組織病理檢查,4 695例單發(fā)性皮膚腫瘤中共明確了44種診斷(表1)。腫瘤按組織來源分類[1]可分為:(1)黑素細胞性腫瘤,共1 834例(39.1%),其中良性腫瘤1 830例(99.8%),惡性腫瘤4例(0.2%);(2)上皮細胞腫瘤,共1 786例(38.0%),其中良性腫瘤1 595例(84.6%),惡性腫瘤191例(15.4%);(3)皮膚結締組織腫瘤,共625例(13.3%),其中良性腫瘤623例(99.7%),惡性腫瘤2例(0.3%);(4)造血組織腫瘤,共39例(0.8%),其中良性腫瘤38例(97.4%),惡性腫瘤1例(2.6%);(5)皮膚附屬器腫瘤,共62例(1.3%),其中良性腫瘤61例(98.3%),惡性腫瘤1例(0.7%);(6)囊腫,共346例(7.0%),均為良性;(7)皮膚轉移癌,3例(<0.1%)。

      2.3單發(fā)性皮膚腫瘤的臨床與組織病理聯系

      單發(fā)性皮膚腫瘤患者的性別構成比較:經卡方檢驗,良性腫瘤與惡性/交界性腫瘤患者的性別構成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不同類型皮膚腫瘤患者的確診年齡比較:4 695例皮膚腫瘤患者的平均確診年齡為(48.74±19.68)歲,其中良性腫瘤的確診年齡為(48.23±19.11)歲,惡性及交界性腫瘤的確診年齡為(66.02±15.77)歲。惡性及交界性腫瘤患者確診時的年齡高于良性腫瘤患者(t=15.65,P<0.001)。

      表1 4 695例單發(fā)性皮膚腫瘤組織病理構成

      表2 4 695例皮膚腫瘤患者的性別構成

      不同性別皮膚腫瘤患者的確診年齡比較:本組皮膚腫瘤患者中,男性患者確診的平均年齡為(50.60±20.42)歲,女性患者確診的平均年齡為(47.23±18.97)歲,女性患者確診時較男性患者年輕,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98,P<0.001)。

      皮膚腫瘤與發(fā)病部位的關系:4 695例皮膚腫瘤中,良性腫瘤與惡性/交界性腫瘤在曝光部位(頭、面、頸、手)所占的比例分別為34.1%和58.7%,在非曝光部位(軀干、四肢)所占的比例分別為63.6%和41.3%,經卡方檢驗,良、惡性腫瘤在不同部位的構成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即曝光部位的孤立皮損診斷為惡性/交界性腫瘤的概率更大。

      表3 皮膚腫瘤與發(fā)病部位的關系

      普通獲得性色素痣、脂溢性角化癥及黑素瘤3年來就診量的變化:普通獲得性色素痣(包括交界痣、復合痣和皮內痣)及脂溢性角化癥作為單一病種,在皮膚腫瘤中所占的比例最大,3年來在我院確診的例數變化如圖1所示。

      圖13年中確診為色素痣、脂溢性角化癥患者的數量變化
      Figure 1Number of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pigmented
      melanocytic nevi and keratosis seborrheica in 3 years

      皮膚黑素瘤這種高度惡性的皮膚腫瘤是少見病,2009年及2010年我科無明確診斷為黑素瘤的病例,但伴隨著色素痣和脂溢性角化癥確診病例的增加,2011年我科診斷黑素瘤4例。

      3討論

      皮膚腫瘤是人類最常見、多發(fā)的腫瘤,近年來,由于環(huán)境污染、戶外活動增加、人口老齡化等原因,國外皮膚腫瘤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既往認為中國人皮膚腫瘤的發(fā)病率較西方人低[2],然而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皮膚腫瘤患者的絕對數量仍十分可觀,目前關于我國皮膚腫瘤流行病學的研究還很匱乏[3-5]。

      本研究中,良性腫瘤與惡性/交界性腫瘤患者的確診年齡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這與惡性腫瘤好發(fā)于老年人的一般認識是一致的[6],同時,本研究顯示皮膚腫瘤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中的確診年齡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這里的確診年齡實際上反映的是就診年齡,提示女性可能更早開始關注皮膚孤立腫物,或者提示皮膚腫瘤在女性人群中發(fā)病年齡較輕。就腫瘤的分布部位而言,不論是良性腫瘤還是惡性/交界性腫瘤,均好發(fā)于頭、面、頸部等曝光部位,提示皮膚腫瘤的發(fā)病與日光照射可能存在相關[6]。由于頭、面、頸部的皮膚腫瘤對外觀影響較大,須對此類疾患有足夠的認識。早期診斷和治療是提高皮膚腫瘤治愈率、減少損傷的關鍵。

      根據孤立皮損病種統(tǒng)計結果顯示,黑素細胞性腫瘤(39.1%)及上皮細胞腫瘤(38.0%)這兩大類占絕大多數,單病種疾病以色素痣(24.0%)與脂溢性角化癥(31.2%)為主。回顧近3年來的臨床就診人數可見,診斷為黑素痣與脂溢性角化癥的患者數量在2010年與2009年基本持平,但2011年明顯增加,表明人群對黑色皮膚腫物的警惕性有所提高,同時,我科診斷的黑素瘤病例明顯上升(由0增至4例)。雖然由于樣本量較少尚無法行統(tǒng)計學比較,但仍提示隨著人群對“黑色皮損及黑素瘤”警惕性的提高,黑素瘤的診斷率會有所提升。

      在惡性/交界性皮膚腫瘤中,不管是對惡性程度高的黑素瘤,還是對最常見的基底細胞癌來說,早期診斷都具有重大的臨床意義。皮膚科醫(yī)生一方面需要對皮膚腫瘤有足夠的認識,掌握其臨床特點,另一方面還應在人群中積極普及常見皮膚腫瘤的臨床知識[7]。

      參考文獻

      [1]Bolognia JL, Jorizzo JL, Rapini RP. Dermatology [M]. Philadelphia: Saunders (W. B.) Co Ltd, 2003: 1634-1870.

      [2]Gloster HM Jr, Neal K. Skin cancer in skin of color [J]. Am Acad Dermatol, 2006, 55(5): 741-760; quiz 761-764.

      [3]何勤, 涂平, 馬圣清, 等. 皮膚惡性腫瘤及癌前病變707例統(tǒng)計分析[J]. 中華皮膚科雜志, 2003, 36(2): 109.

      [4]高天文, 孫東杰, 李春英, 等. 中國西部兩醫(yī)院1905例皮膚惡性腫瘤回顧分析[J]. 北京大學學報: 醫(yī)學版, 2004, 36(5): 469-472.

      [5]劉勇, 岑瑛, 許學文, 等. 236例皮膚惡性腫瘤臨床分析[J].華西醫(yī)學, 2007, 22(2): 368-369.

      [6]吳昌輝, 魏礦榮, 蔡昌金, 等. 中山市1970~1999年皮膚惡性腫瘤發(fā)病動態(tài)分析[J]. 華南預防醫(yī)學, 2004, 30(5): 8-10.

      [7]Battie C, Gohara M, Verschoore M, et al. Skin cancer in skin of color: an update on current facts, trends, and misconceptions [J]. Drugs Dermatol, 2013, 12(2): 194-198.

      (2014-10-24 收稿)

      (本文編輯:任英慧)

      doi:10.3969/j.issn.1671-167X.2016.02.038

      [中圖分類號]R739.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7X(2016)02-0377-03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372915)、首都臨床特色應用研究(Z131107002213028)、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臨床重點項目(BYSY201209)資助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81372915), the Capital Foundation for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Z131107002213028), and the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Clinical Key Project(BYSY201209)

      △ Corresponding author’s e-mail, zhangchunleius@163.com

      *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is work

      網絡出版時間:2016-3-713:06:22網絡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1.4691.R.20160307.1306.004.html

      猜你喜歡
      病理學臨床
      普外急腹癥臨床治療的初步探討
      臨床帶教
      臨床帶教
      豬流行性腹瀉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豬的組織病理學觀察
      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病變的病理學和影像學研究進展
      元胡止痛膏治療軟組織損傷的臨床觀察
      豬滲出性表皮炎的病理學觀察
      WST在病理學教學中的實施
      當歸四逆湯治療虛寒型痛經臨床觀察
      提高病理學教學效果的幾點體會
      钦州市| 武乡县| 阜南县| 北宁市| 比如县| 肃宁县| 玉山县| 白玉县| 临漳县| 贵溪市| 都匀市| 呼和浩特市| 隆回县| 兴文县| 皋兰县| 乐亭县| 静安区| 巩义市| 德兴市| 方城县| 林州市| 衡山县| 商水县| 许昌市| 尉氏县| 合肥市| 华安县| 德兴市| 乌苏市| 林州市| 嘉义市| 南溪县| 敖汉旗| 改则县| 无棣县| 望奎县| 班玛县| 丰顺县| 兴山县| 微博| 新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