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細微處發(fā)現(xiàn)生活的美學、人文與文化,尋找視覺的驚奇與心靈的觸動。
進入陶藝的世界是一件逸事。通常一開始在選器的時候,不太容易判斷器物的好壞,因為這跟自身的經驗有關。如果完全沒接觸過手作陶器,只通過以往使用瓷器的經驗來判斷,真的會以為某些陶器是不是有損壞,比如龜裂。其實這只是陶器上面的釉色熱脹冷縮產生的紋路而已,有一些陶器的手工藝人還會利用這樣的特性,制造出名為“貫入”的器物。
瓷器雖然干凈且易于清洗,但用久之后,毫無層次變化,缺少了長久使用后的溫潤手感,令人感覺乏味。陶器與瓷器的外觀雖然看起來相似,但兩者間的性質卻全然不同。陶器就像是有生命的器物,具有良好的吸水性,每一次使用都會隨著熱脹冷縮而產生細微的變化。隨著使用次數(shù)的增加,所累積的層次與變化也會越來越動人。并且,陶器也會因為使用者的習慣以及盛裝食物的類型(比如易染色的紅色火龍果等)而產生不同的色澤??梢哉f,手作陶器的色澤與樣貌是制作者與使用者共同完成的。制作者將陶器其從無到有制作產生,再經由使用者的日常保養(yǎng)或使用痕跡,最后才真正成為了一款獨特且具有生活感的器物。生活感的營造需要器物來傳達,而選器的方法更代表著個人的品位。
選器第一步:
判斷作品是個人創(chuàng)作還是工廠制品。
個人創(chuàng)作的器物每一件的手感都會略有差異,所以一般不會買到一模一樣的。但工廠制品由于是流水線生產的緣故,每件器物的差異性很小,價格也會比較低廉,缺乏收藏的趣味。
選器第二步:
不同器型的判斷方法——
1.杯子的挑選
可以從外觀、裝飾或是窯變等要素來挑選。把杯子旋轉360度仔細查看釉色的變化,再用手指摸摸杯緣是否平順,摸摸底部高臺側邊的形狀,以確定杯身形狀是否順眼。
2.皿的挑選
平皿的話可以從拿在手中的感覺開始挑選,盤子的邊緣是不是順手好拿,盤子的形狀是否可以盛裝湯汁,并想象料理擺放上去的樣子。一般來說,在挑選平皿的時候,盡量選擇那些較為厚重的器皿,太輕薄的話容易在收納時造成損壞。
3.飯碗的挑選
通過平常端碗的方式來選擇。在拿捏的時候感覺一下飯碗的弧度,高臺的位置大小是否順手,并依照自己手掌的大小來挑選。此外,平日在吃茶漬飯或粥的時候,都會就著碗口來扒飯,所以在選擇飯碗的時候也要注意碗口的形狀和厚度。
4.片口的挑選
片口原本是日本飲用清酒的器物,但隨著臺灣茶人的使用和推薦,它成了茶席上的“公道杯”。與傳統(tǒng)的公道杯相比,片口少了“提把”,使用的時候只需要大拇指與食指的“提”與“握”,簡單隨意,體現(xiàn)出一種“大拙至美”之感。所以對于片口的挑選,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注入口的位置,觀察注入口在倒水時水線是否順暢,會不會沿著邊緣流下來。
器物的使用是一輩子的事,好好地加以保護就可以長久使用。手作陶器很難買到第二件一模一樣的,所以一旦入手,就要好好使用它,說不定數(shù)十年之后甚至可以當成是傳家寶呢(笑)。
米力:天生的玩家,后天的雜貨創(chuàng)作家,現(xiàn)任臺灣某知名禮品公司創(chuàng)意總監(jiān)。以優(yōu)雅的插畫、簡潔的文字創(chuàng)作出充滿幸福療愈感的作品而廣受歡迎。出版有《米力的雜貨風味屋》《米力生活札記》等多部作品。
女友·家園2016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