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胞們,本人在美國28年,育有3個男性后代,從老大到老三,依次被起名為崔得龍、崔兆龍、崔云龍,目的是讓他們記住自己很可能是龍的傳人。不料,因為中文名在美國實在沒人叫,直到今天,有人當面呼喚這3個名字,孩子們都四處張望,看到底在叫誰呢。
據(jù)本人回憶,在3個孩子長到14歲時,每周末都接到美國家長電話,熱情地提出要帶孩子和他們家女兒下館子吃飯,然后,送孩子們?nèi)ル娪霸嚎措娪?,并且保證10點半以前肯定把孩子還回來。
酷愛占便宜的我北美崔哥,見人就顯擺自己家兒子有魅力,每周都被不同膚色的女孩子約。因為過于張揚,終于惹得一位美國母親忍不住揭露我:“喂,Brother Sway(崔哥),你臭美什么?難道不知道這是美國女孩在拿你們家男孩子練手兒嗎?”
什么!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竟是從一位母親的嘴里說出來的話,讓我這個當?shù)母杏X很沒有面子。
要說“練手兒”這茬兒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我小的時候,它曾被叫做“軋馬路”“拍婆子”“泡妞兒” 等各種有文化底蘊的名字。不過在當時,能享受“練手兒”權(quán)利的人,大都被親切地稱作“小流氓”的男孩子。北美崔哥我當初一直偽裝成一個好男孩,所以沒得著機會“練手兒”。
崔哥:Why must girls learn to try boys?(為什么女孩兒非要拿男孩子練手呢?)
美國媽:女孩兒男孩兒都一樣。男性和女性是地球上兩種最高級的動物,我女兒作為雌性動物,必須要盡早地了解雄性,才能占領(lǐng)生存的主動,在未來的男女交往中不被利用,不被欺負,不被淘汰。
崔哥:這,這個,女孩子長大了不會自己figure out ( 整明白嗎)?
美國媽:也許,早晚會的,不過我作為她的媽媽,我要讓她在20歲以前最充分地了解男人,這樣等她開始選擇嫁人對象時,已經(jīng)身經(jīng)百戰(zhàn),閱人無數(shù),是個老手了。
崔哥:為什么當媽的要來干這事呢?
美國媽:因為,這世界上沒有任何女人會比我—她的媽媽,更盼著她在與男人相處這件事上成功。
崔哥思索:
壞了,我當初就是因為沒練手,就和見到的第一個異性,我的高中同桌結(jié)婚了。她那會兒也沒拿男人練過手兒,我倆都是和第一個撞上的異性結(jié)婚了。好在我倆都不是歹人,不過這30年打打鬧鬧的,好幾次都險些把對方掐死。要是當初早早地和異性練練手兒,說不定,說不定在練手兒時就把對方掐死了呢。
崔哥接著思索:
我兒子上學(xué)的學(xué)校有一門選修課,叫做“How to break up! (如何分手) ”這門課特別好。它就講少男少女今天好了明日吹了,這都很正常,還可以有新的選擇,英文叫 there’s plenty of fish in the ocean(河里有的是魚)。關(guān)鍵分手要分得體面,不要成為階級敵人,更不要拿帶尖兒的東西扎人家,也不要從老高老高的地方往下跳,自己沒摔死怎么辦?砸在一個路過而且根本沒準備要死的人身上怎么辦?
上完這門選修課,我兒子一回家,就興高采烈地說:“爸,媽,今天瑪格麗特把我給甩了。不過不用難過,河里有的是魚?!?/p>
過了幾天,兒子帶著兩個女孩來家里吃飯,一個是他新交的女朋友,另一個是女朋友的姐姐,瑪格麗特。大家在一起可好了。
有人會問:崔哥,你這是在鼓勵中國的男孩兒女孩兒練手兒嗎?
崔哥: 不敢。“練手兒”這詞太難聽了,它暴露出對愛情赤裸裸的實用性和不尊重,咱是社會主義國家,不玩這個。
不過呢,我記得孔子說過:熟能生巧。
慈禧老太后也說過:第一次挑瓜沒有一拍就拍個甜的,且得練呢。
網(wǎng)絡(luò)有句名言說得最好:第一部車就是給你用來撞的、別的。第一個遇上的男人基本沒法要。
兩個人的相處技巧不是教出來的,沒有人能生下來就知道什么樣的感情才是最適合自己的,這都得靠摸爬滾打練出來!
總之,有引導(dǎo)的“練手兒”是少男少女健康成長的保障。美國家長的做法有點極端,不過還是值得中國家長和全社會反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