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陳輝 李榮 邵偉 胡明月
摘 要:園林藝術講求形式與功能的統(tǒng)一,城市公園植物配置中不能只注重形式,忽視功能要求,植物配置應注意季相與色相的變化,公園植物在強調“四季常青”的同時,還要突出季節(jié)美感,色彩豐富。植物配置有一定的色彩對比、層次對比和質感對比,從而體現(xiàn)獨特的景觀效果。
關鍵詞:植物配置;植物分布;形式與功能;生態(tài)特性;環(huán)境搭配;環(huán)境質量
中圖分類號: S68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4-3020(2016)02-0070-06
1 前言
1.1 當前城市公園植物配置中的問題
(1)色彩搭配與個性問題。植物配置應注意季相與色相的變化,而有些公園植物配置中過分強調“四季常青”,缺乏季節(jié)美感,色彩單調。植物配置千篇一律,略顯呆板,無一定的色彩對比、層次對比和質感對比,不能體現(xiàn)獨特的景觀效果,顯得沒有“個性” 。
(2)形式與功能的統(tǒng)一問題。園林藝術歷來講求形式與功能的統(tǒng)一,但目前城市公園植物配置中常常存在只重形式,忽視功能要求的問題。如公園中配置大面積的觀賞草坪,這樣不僅不利于發(fā)揮植物的生態(tài)效應,造成管理養(yǎng)護的不便,增加成本,而且不利于游人的活動、休憩。
(3)偏重綠地率忽視綠量。一個城市的綠量是決定該城市環(huán)境質量的基礎。很多城市公園配置了大面積的草坪和低矮植被,雖有較高的綠地率,但綠量不足,不能充分發(fā)揮植物的生態(tài)效應。
(4)藝術性與科學性的統(tǒng)一問題。城市公園植物配置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重配置的藝術性,忽視植物生態(tài)習性的科學性,由此而引起的問題也屢見不鮮。如在公園中盲目引用外來樹種,導致植物生長不良,甚至死亡。
1.2 城市公園植物配置的原則
(1)遵循統(tǒng)一、均衡、韻律的基本原則。在進行植物景觀配置時,不論設計環(huán)境面積大小,都應遵循統(tǒng)一、調和、均衡、韻律的基本原則,其原則指明了植物配置的要領。
如果綠化環(huán)境小,簡潔的草坪,孤植觀賞性強的樹種是可以的,過度的復雜反而給人擁擠和雜亂的感覺。但在綠化面積較大的地方,如公園綠化、居民區(qū)綠化等就很難達到園林景觀的要求。
(2)要重視植物配置的季相變化。園林植物本身都有其自身的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隨著四季的變化,植物的花色、葉色等外部形態(tài)是千變萬化,多姿多彩的。因此在園林綠化設計時,要充分考慮植物群落花色、葉色等外部形態(tài)的季節(jié)性變化。例如春有桃李、櫻花、海棠;夏有荷花、廣玉蘭、紫薇;秋有桂花、紅楓;冬有臘梅、松柏。從而形成豐富的季相景觀,是全年都能欣賞到不同的景色。
(3) 要主次分明。每一塊園林綠地或在某一局部,都要選擇1~2種樹木為主要樹種,來突出綠化的主題。然后再適當搭配其他樹種來烘托主題,豐富景觀。如果不分主次,將各種植物混雜在一起,勢必形成雜亂混交林相,難有好的景觀效果。相反,如果主景樹與配景樹配置得當,主次分明,就能充分顯示植物群落的群體美、和諧美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4) 要滿足設定功能的要求。每塊園林綠地都有其不同的功能要求,如觀賞、游憩、防護等。設定功能不同,植物的配置也就不同。因此在園林植物的種植設計時,要根據(jù)確定的功能要求,選擇相應的植物種類。
(5) 要密度合理。植物之間栽植密度過大,植株就得不到足夠的陽光進行光合作用制造養(yǎng)分,供植株正常的生長發(fā)育;密度過小,又達不到理想的綠化效果。因此,在種植設計時要有一個合理的密度。通常按成年樹木樹冠的大小來確定種植距離,若考慮到當時的綠化效果,也可以適當加密,以后隨著植物的長大再不斷加以疏間、調整。
在綜合考慮以上的幾個方面因素后,再根據(jù)園林綠地構圖上的要求,因地制宜地采用固植、散植、群植等配置的基本手法真正起到綠化美化環(huán)境的作用。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地點
選擇武漢市特色鮮明具有代表性的公園——解放公園作為研究對象,該公園位于漢口解放大道。
2.2 研究內容方法及對象
(1)溫度和濕度調查。在8月10日~12日這三天對公園主要建筑物及坡面陰陽兩面的溫度和濕度進行了詳細的調查,主要儀器有:溫度計、濕度計等。
(2) 植物配置的調查。解放公園植被分布現(xiàn)狀作了一個詳細的調查,包括植物的豐富度、自然因素對植物的影響、植物的分布現(xiàn)狀、植物的配置存在的問題等作了一個詳細的調查分析。主要工具:卷尺、直尺等。
3 結果與分析
3.1 植物配置的豐富度
通過對公園的實地調查,該公園植物配置所使用的主要植物種類大約有27種, 物種選擇相對豐富。下面就其植物豐富度做一個較完善的介紹:
喬木主要有:金合歡Acacia farnesiana、華威頓椰子Washingtonia filifera、銀海棗Phoenix Sylvestris、棕櫚Trochycarpus fortunei、石楠Photinia Serrulata、白榆 Ulmus pumila、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樟Cinnamomum camphora、廣玉蘭Magnolia grandiflora等。
藤本植物主要有:紫藤Witeria sinensis、金銀花Lonicera japonica
高大灌木主要有:梔子花Gardenia jisminoidas、木槿Hibiscus Syriacus、桂花Osmanthus fragrans、櫻花Prunus Serrulata等。
地被植物及矮小灌木主要有:矮牽牛Petunia hybrida、紫葉鴨兒芹Cryptotaenia japonica 'Atropurpurea'、蔥蘭Zephyranthes candida、韭蘭Z.grand、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馬蹄金Dichondram icrantha、醡漿草Oxalis comiculata、野芝麻Lamium barbatum、萬年青Rohdea japonica、湖北十大功勞Mahonia ganpinensis、小果十大功勞M.bodinier等。
3.2 自然因素對植物的影響
3.2.1 公園主要建筑物及坡面陰、陽兩面平均溫度和濕度變化曲線圖
通過對公園主要建筑物及坡面陰陽兩面溫度變化狀況為期三天的測量發(fā)現(xiàn)陽面的平均溫度比陰面的高2.62 ℃。
通過對公園主要建筑物及坡面陰陽兩面濕度變化狀況為期三天的測量發(fā)現(xiàn)陽面的平均濕度比陰面的低6.44%。
3.2.2 公園主要建筑物及坡面陰、陽兩面植物生長現(xiàn)狀及分析
(1)喜陽植物在公園主要建筑物及坡面陰、陽兩面的生長現(xiàn)狀。代表樹種:桂花、香樟、廣玉蘭。通過調查及研究測量發(fā)現(xiàn)這些樹種在陽面的長勢明顯好于在陰面的長勢。桂花陽面距地面1.0 m處平均直徑15.16 cm(±1.01),陰面距地面1.0 m處平均直徑12.18 cm(±1.07),它的陽面平均直徑比陰面的大2.98 cm,陰面和陽面桂花直徑生長差異顯著(p<0.05), 并且陽面的樹葉呈墨綠色,陰面的稍顯淡黃色。香樟陽面距地面1.0 m處平均直徑28.3 cm(±2.02),陰面距地面1.0 m處平均直徑26.2 cm(±1.08)它的陽面平均直徑比陰面的大2.1 cm,陰面和陽面香樟直徑生長差異顯著(p<0.05 ), 并且陽面的樹葉比陰面的大,繁茂度也高于陰面;廣玉蘭陽面距地面1.0 m處平均直徑20.06 cm(±2.79),陰面距地面1.0 m處平均直徑18.82 cm(±2.12),它的陽面平均直徑比陰面的大1.42 cm,陰面和陽面廣玉蘭直徑生長差異顯著(p<0.05),并且陽面的樹葉比陰面的大,繁茂度也高于陰面。
(2) 喜陰植物在公園主要建筑物及坡面陰、陽兩面的生長現(xiàn)狀。代表樹種:八角金盤、鳶尾、杜鵑。通過調查及研究測量發(fā)現(xiàn)這些樹種在陰面的長勢明顯好于在陽面的長勢。八角金盤陽面平均高度34.83 cm(±1.79),陰面平均高度38.77 cm(±2.99),它的陰面平均高度比陽面高3.94 cm,陰面和陽面八角金盤高度生長差異顯著(p<0.05),葉色:陽面呈淺綠色,陰面呈墨綠色;鳶尾陽面平均高度34.04 cm(±2.48),陰面平均高度39.17 cm(±2.59),它的陰面平均高度比陽面高5.13 cm,陰面和陽面八角金盤高度生長差異顯著(p<0.05),葉面:陽面葉片細而窄,陰面葉片寬而厚; 杜鵑陽面平均高度28.23 cm(±1.54),陰面平均高度31.93 cm(±1.92),它的陰面平均高度比陽面高3.70 cm,陰面和陽面杜鵑高度生長差異顯著(p<0.05),陽面葉片呈淺綠色,陰面葉片呈深綠色。
(3)分析:通過以上圖表、數(shù)據(jù)分析和特征觀察表明對于喜陽植物來說,陽光和水分充足的自然環(huán)境是它們生長的最佳環(huán)境,陽光和水分不充足的自然環(huán)境是它們生長的不利環(huán)境;對于喜陰植物來說,充足的陰涼和水分的自然環(huán)境是它們生長的最佳環(huán)境,不充足的陰涼和水分環(huán)境是它們生長的不利環(huán)境。
3.3 公園主要植物分布現(xiàn)狀
3.3.1 主要植物分布現(xiàn)狀
在進門的大型寫意石雕“米芾拜石”四周以馬蹄蓮環(huán)繞形成一個圓形入門景區(qū),中間以群置雪松為景,兩側魚尾葵對植,在河岸兩邊以紫薇、美人蕉、楊柳等作為護堤樹種,過橋后兩側以木制花壇中栽植蘇鐵行植,花壇中以太陽花為點綴。
游樂區(qū)以廣玉蘭為行道樹,林間步道區(qū)地被植物有三葉草、春鵑、小葉黃楊,行道樹有法國梧桐、柳樹和棕櫚,灌木以山茶為主。在側路上的喬木以法國梧桐為主,灌木以桂花為主,地被植物以灑金柏為主。
涵蓄廣場四周以女貞紫藤環(huán)繞,中間木制花架、走廊以紫藤以及盆裝吊金錢為主,走廊下地被植物以雞冠花、春鵑為主分四塊環(huán)繞廣場,內圈以金合歡環(huán)繞,地被植物有粉花繡線菊和大花萱草。
水生植物區(qū)側邊以華威頓椰子、銀海棗、棕櫚為一個熱帶植物點綴園。水生植物區(qū)主要以荷花和睡蓮為主,配以藻類點綴。
在盆景園入口處側門叢植芭蕉,園內喬木以三角楓為主,盆景的植物主要有對節(jié)白蠟、羅漢松,墻邊以紫薇行植成景。出門荷花池邊喬木主要是柳樹,灌木有海棠和慈孝竹。
3.3.2 植物分布的總體景觀和生態(tài)效果評價
在入門景區(qū),植物配置的總體景觀較好,基本上掌握了植物配置的生態(tài)學原則,但馬蹄蓮管理不當,后面有幾株葉片出現(xiàn)干枯現(xiàn)象,對總體景觀效果有一定影響。河岸景區(qū)植物配置較雜亂,且植物選配不當,使景區(qū)效果顯得單調無味。過河后蘇鐵行植,總體規(guī)劃較好,但無高大遮蔭樹木,給游人帶來一定的不便。
游樂區(qū)以廣玉蘭為行道樹基本符合植物配置原則要求,但樹冠遮蔭投影較小,未能達到理想效果。側路上喬木、灌木、地被植物選配較好。
涵蓄廣場總體植物配置較好,女貞為四季常青類植物,總體景觀效果較好,中間紫藤和盆裝吊金錢結合生趣盎然,很好得點綴了總體景觀。地被植物的選配也符合配置原則。
水生植物區(qū)側邊以華威頓椰子、銀海棗、棕櫚為一個熱帶植物點綴園,給游人一種異國景色,在游人賞心悅目的同時也在心里對設計師的高超水平和底蘊感到由衷的贊賞。
盆景園的植物主要以對節(jié)白蠟為主,基本符合盆景樹木的選配要求,紫薇行植成景,喬木以三角楓為主,搭配較合適,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荷花池中的柳樹孤植效果不顯著且造型較差。
3.4 公園植物配置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3.4.1 存在的問題
(1)配置方面存在的問題:① 在河岸邊種植的植物雜亂無章,給人一種很擁擠和壓抑的感覺;② 過橋后的景區(qū)只有蘇鐵行植,無遮蔭措施;③ 荷花池景區(qū)的中間柳樹與周邊植物搭配不和諧。
(2)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① 游樂區(qū)的走道上以廣玉蘭為行道樹但管理不當,出現(xiàn)斷枝較嚴重;② 廣場花壇中的分化繡線菊和矮牽牛生長勢虛弱,葉片呈淺黃色,是缺少肥料的表現(xiàn);③在進門左側服務區(qū)邊上有一綠地中植被遭到施工損壞嚴重。
(3)生態(tài)特性與環(huán)境搭配方面存在的問題:①紫薇,美人蕉種植在大喬木叢中,且離水源較近;②在廣場外圈的植物中有一處杜鵑種植在露天干旱處;③ 在櫻桃園中的土質過粘且較干燥;④ 鳶尾生長在近水區(qū),土質過粘。
3.4.2 解決方法
(1)掌握植物的觀賞特性,達到美化效果。在配置方面存在的問題可以根據(jù)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規(guī)劃:① 樹形: 分塔形、圓錐形,如雪松、冷杉、毛白楊、水杉、側柏;分圓柱形,如沙蘭楊、龍柏;分垂枝形,如垂柳、龍爪槐;分風致形,如油松、楓樹、梅樹;分球形,如七葉樹、銀杏、杜仲、黃刺梅;分匍匐形、攀援形,如鋪地柏、迎春、凌霄、紫藤、金銀花、葡萄。② 樹干:有一些樹種的樹干具有特殊的皮色,在園林中具有一定的觀賞意義,如梧桐的干皮呈綠色,白皮松的樹干青白色而有斑紋,白樺的樹皮粉白,紅端木的樹皮通紅等。枝干可供觀賞的樹木還有竹、迎春、法桐、毛白楊、山杏等。③樹葉形狀:葉片大者如毛白楊、梧桐、法桐等,外觀粗獷有力,與風雨則發(fā)出特殊聲音,與松樹的職業(yè)被風吹動所發(fā)出的“松濤”一樣富有情趣。葉片小者如柳、槐等,外觀纖細柔和,又可以與外觀粗獷的葉片配置形成對比變化。銀杏的蝶形葉,七葉樹的放射狀葉,梧桐的掌形葉等,無論孤植或各樹分別群植,皆可作觀賞襯景;葉色:利用葉色的變化配置,更是在園林中取得季節(jié)美的重要手法,葉色變化明顯而誘人的莫過于秋色,秋葉為黃色的有銀杏、沙蘭楊、柳樹類;橙黃葉色的有欒樹;紅葉的有元寶楓、山楂、梨、柿、黃櫨、黃連木、花椒等。④ 花:園林植物的花是重要的觀賞對象,它有豐富多彩的形狀、五彩繽紛的顏色和各種類型的芳香。園林綠化選擇樹種和花卉植物時,要考慮它們的花色、開花方式、花期和香型等。⑤ 果實:在具有美觀果實的樹種中,除栽培果樹以外,最常用于園林布置有:銀杏、木瓜、柿,它們具有黃色或橙黃色果實;橘紅色果實的有山楂、海棠、枸杞、南天竹等。一般用觀果樹種配置成的群落,在秋季和初冬有顯著的觀賞效果(陳有民,1990)。
通過以上的植物基本形狀特性我們對公園植物配置方面存在的問題嘗試解決方法如下:在河岸邊以柳樹作為喬木,并為主要護堤樹種,在岸坡上以狗牙根為主要護坡草種,在近水區(qū)修筑水泥護坡。這樣布置使河岸景區(qū)頓顯開闊整齊,給游人一種舒適的視覺享受;在過橋后的景區(qū)蘇鐵兩邊種植兩排高大銀杏樹種以滿足夏季游人的遮蔭需求;把荷花池景區(qū)中間的柳樹換為樹形大且優(yōu)美的對節(jié)白蠟,這樣和周圍的景色樹種就比較和諧了;在石橋右側的綠地中分兩面布置,在右邊的綠地中以香樟作為喬木,以桂花作為灌木,以鳶尾作為下層地被植物,在左邊的綠地中以水杉作為喬木,以蔥蘭和八角金盤作為地被植物。
(2) 加強公園物業(yè)管理。①公園內部工作人員的管理。對工作人員的管理主要是要完善公園的管理制度,在此基礎上對工作人員提出具體的要求,使其明白自己的職責,并自覺得去履行。②游客的管理。游客的管理要求是需要把明確且醒目的廣告宣傳放在第一位,工作人員的監(jiān)督為輔進行的。并要有適當?shù)莫劻P制度作為保障。
(3)掌握植物的生態(tài)特性,因地制宜,適地適樹。 ① 充分考慮植物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植物按期生長發(fā)育的自然規(guī)律,在不同的生長發(fā)育時期,其競爭能力,適應環(huán)境能力和自身表現(xiàn)不盡相同,一般木本植物定植后,要求盡可能的相對穩(wěn)定。因此在配置中必須考慮到植物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各時期種間、株間可能發(fā)生的影響,合理搭配,達到理想的效果。②充分考慮植物的抗性。植物的生長與水分、溫度、光照及其他環(huán)境因素息息相關。由于對水分的需求量不同,一般深根性的植物比淺根性的耐旱,木本比草本耐旱。因此,山坡地應多配置深根性植物,湖岸溪旁可多植淺根性植物。一般生長在林下者,葉色濃密質厚者較耐蔭,耐蔭樹種與陽性樹種混交配置成樹群。陽面宜植喜陽光溫暖的花木,北面則反之。
通過以上植物生態(tài)特性與環(huán)境搭配方面的理論知識我們嘗試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紫薇、美人蕉為喜陽性樹種,可以把它們以群植或行植的方式單獨配置成景,同時它們不適宜栽植于近水區(qū),應該栽植于半濕潤的遠水區(qū);杜鵑是喜陰樹種,不宜栽植于露天陽光暴曬環(huán)境中,應栽植于陰涼濕潤的環(huán)境中,且土壤不宜過干旱:櫻桃園中的櫻桃生態(tài)特性為喜光,喜溫暖濕潤氣候及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在粘土上生長不良,所以應該把它們的生長土壤換為砂質土壤,并且土壤不宜過干旱;鳶尾不適宜生長在近水區(qū),且土質不宜過粘,應把它們放在半濕潤的微酸性土壤中。
(4)園林植物配置應不拘一格、大膽創(chuàng)新。在園林植物配置中,切實處理好大環(huán)境與小環(huán)境協(xié)調統(tǒng)一,最大限度上的滿足園林綠地功能上的要求。這是實現(xiàn)園林總體效果的重要因素,為此需要設計不同的植物配置形式,以適應上述目的。
4 結論與討論
通過實地調查公園各部分的植物配置及空間體驗,發(fā)現(xiàn)根據(jù)人的活動,合理的植物配置,在細部體現(xiàn)人性化仍是我們要重視的內容。
4.1 結論
(1)植物的選擇原則。植物的選擇應因地制宜,適地適樹,以當?shù)剜l(xiāng)土植物為主,盡量使用原有的植物群落。對同一地區(qū)的不同綠地進行設計時,要從園林綠地的性質和主要功能出發(fā),植物的大小、形狀以及尺度應該與公園的尺度和空間相協(xié)調。
(2)空間的組成原則。應利用樹冠、樹枝、樹叢組織空間,形成空間序列和視線序列。以喬木為骨干,常綠、落葉樹種合理搭配,使人們在享受舒適樹蔭的同時,可以從園林藝術的角度來欣賞落葉喬木的姿態(tài)。
(3) 植物的選配原則。如以保健植物群落(芳香植物、藥用植物等)為先,增強人的體質,防治疾?。蛔寖和芨?、更直觀的認識自然界的植物類型、種類、姿態(tài)乃至其生態(tài)習性,從小樹立不破壞綠地、保護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觀念。
(4)園林小品的使用原則。道路、廣場周圍可以設置亭廊花架等休息設施,讓居民既可休閑娛樂又可享受自然風景。我們應在立足傳統(tǒng)造園精華的基礎上,接受全新的設計理念,在運用人類行為心理學對友人行為等作仔細觀察和深入調查。只有全方位、多視角得推敲園林設計作品,才有可能使其不斷完善,以滿足和適應現(xiàn)代眾多游人多樣化的需求。
4.2 討論
(1) 植物配置的生態(tài)理念。就是要樹立科學的生態(tài)觀來指導植物配置。植物不僅具有美化和觀賞功能,而且具有環(huán)境資源價值,如改善小氣候、保持水土、降低噪音、吸收和分解污染物等作用。用豐富的植物種類形成的人工自然生態(tài)群落,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改善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為昆蟲、鳥類、小獸類等野生生物提供適宜的棲息和繁衍場所,從而創(chuàng)造出植物與植物、植物與動物、植物與人類和諧共生的美好家園。
(2) 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充分考慮使用者要求,結合環(huán)境心里學、環(huán)境行為學等多學科進行設計,滿足人活動、遮蔭、賞景和提高環(huán)境質量等的功能要求。同時,綠色植物不僅可以緩解人們心里和生理上的壓力,而且能夠釋放氧負離子、抗生素、芳香氣體等對人類有益的物質。因此,營建生態(tài)保健型植物群落,集體閑氧吧、美容保健、殺菌防病、茶飲料理、景觀欣賞、提神醒腦、防蟲助眠等諸多功能為一體,是人們生活質量的更高追求。如體療型植物群落、方向性植物群落、觸摸型植物群落、聽覺型植物群落等。
參 考 文 獻
[1] 于家.植物景觀設計的原則和方法[J].園林,2006,3:21-25.
[2]侯富榮和王曉軍.建設生態(tài)園林要以人為本,崇尚自然[J].河南林業(yè),2002,5:26-28.
[3]黃艷.城市廣場綠化植物及配置[J].中國花卉園藝,2003,12:18-19.
[4]李耀健.園林設計中忽視游人行為需要的幾個問題[J].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12:50-53.
[5]刁克.談植物景觀的布局[J].中國園林,2001,17(1):51-52.
[6] 胡長龍.園林規(guī)劃設計[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1999:21-24.
[7]劉少宗.中國優(yōu)秀園林設計集[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1999:31-37.
[8]余樹勛.談植物造園[J].中國園林,1988,2:2-6.
[9]葉振啟.試論園林植物景觀特色[J].中國園林,1988,2:7-10.
[10]陳有民.園林樹木學[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0:12-16.
[11]何平,彭重華.城市綠地植物配置及其造景[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1:14-17.
[12]歐靜.生態(tài)園林的植物配置[J].山地農業(yè)生物學報,2001,20:170-173.
[13]王治國,張云龍.林業(yè)生態(tài)工程學[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0:16-18.
[14]宋永昌.植被生態(tài)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47-51.
[15] Fujii,M,YokohariM.Watanabe T (2002) Identific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farmlands in Edo (in Japan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J].City Plan Rev Spec Issue,2002,37:931-936.
[16]Lamb,D.Large-scal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degraded tropical forest lands:the potential role of timber plantations[J].Restoration Ecology,1998,6:271-279.
(責任編輯:唐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