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章
得知全面放開二孩政策時,我心里蠢蠢欲動,征求老公的意見:“我們再要一個吧?”正在上網的老公竟一臉驚訝,看看我說:“開什么玩笑!”我說:“我沒開玩笑,我是認真的?!崩瞎阒钢W上的一篇文章對我說:“來,你看看這位專家說的,要想生二孩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充足的金錢,二是能夠出手相助的父母,三是相對寬松的時間。你用力想一想,咱具備哪一條?首先,咱倆是工薪族,一個孩子的教育基金都不寬裕。其次,我爸我媽,你爸你媽,都60多歲了,不是高血壓就是糖尿病,就等著咱去照顧呢,咱還能指望他們幫咱帶孩子?最后,咱倆這工作,天天忙得跟孫子似的,好不容易把閨女養(yǎng)大了,難道你還有精力再養(yǎng)一個?”他這一分析,還真是句句在理。我無言以對,悶悶不樂地去睡覺了。
有天我坐診,一位熟悉的病人問我:“張大夫,你幾個孩子?”我笑笑說:“一個?!彼f:“趕緊再生一個呀!”我說:“不要了。”沒想到她著急地勸起我來:“你這么好的條件,怎么能不要呢?”我問:“我條件哪里好了?”她說:“你是醫(yī)生啊,還是婦產科醫(yī)生,這是多么好的條件啊!不像我,什么都不懂,懷老大那時候天天緊張,唯恐有什么毛病,老是往醫(yī)院跑。老大出生后經常感冒發(fā)燒,一點小毛病我們就得趕緊去醫(yī)院。你是醫(yī)生,這些事肯定都懂,養(yǎng)孩子哪有我這么費心?。∥叶挤e極生二孩,你咋不要呢?”病人臨走時還再三對我說:“張大夫,你可別耽誤了,一定得要??!”
那天,那位病人的話老是在我耳邊縈繞。正好晚上我值班,工作相對白天來說輕松了不少,有時間和科里的姐妹聊聊家常。我把打算生二孩的想法說了出來,同事愣愣地看著我說:“不會吧?”我說:“為什么不會?”同事說:“你可是咱醫(yī)院婦產科的臺柱子、女漢子,記得你家閨女小的時候你也沒帶過幾天啊,還老對我說生孩子太早了,耽誤你外出進修?,F(xiàn)在這二孩政策一放開,你就立馬由事業(yè)型轉變成家庭型了,不是受什么刺激了吧?”我說:“那時候年輕,很多事情沒有體悟。也許是每天都親手迎接新生命的緣故吧,我現(xiàn)在特別喜歡小孩子,每當聽到嬰兒的第一聲啼哭,特別是看到新媽媽臉上疲憊卻開心的笑容,我就覺得孕育生命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你不覺得締造一個小生命并把他帶到這個世界上是件很美好的事情嗎?”同事居然說:“你作詩呢?抒情很簡單,生活很復雜。”
雖然被老公和姐妹奚落,但我生二孩的心思越發(fā)堅定了。一次,有位孕婦難產,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最終總算母子平安,那位媽媽掙扎著最后一絲力氣,伸手擁抱住孩子,淚流滿面。那一刻,我下定了決心:再體驗一次懷孕的心酸與甜蜜,生產的痛苦與喜悅。更主要的是,我能懷著一顆成熟豁達、體察世事的心,再次參與孩子的成長,彌補我年輕時因不懂珍惜而錯過女兒成長期的遺憾。
我首先去做老公的思想工作,把他提出的三個條件一一反駁回去,我說:“第一,咱倆算中等收入,再養(yǎng)一個孩子不成問題,你所謂的達不到理想教育狀態(tài),無非是沒有能力送孩子出國讀大學。我覺得這不是問題,孩子有出息,國內也能成才;孩子沒出息,去哪里鍍金都沒用。第二,父母年齡大,身體不好,我們不去依賴她們,我們可以請保姆。第三,我雖然工作忙,但生孩子的時間還是有的,醫(yī)院也不是只有我一個產科大夫。”老公想了想說:“你說的也有道理,其實這些天我也反復考慮過,擔心你累,吃不消,既然你這么堅決,那咱們就開始努力吧!”
讓我們欣慰的是,女兒對我們生二孩很看得開,頭發(fā)一甩瀟灑地說:“無所謂了。反正我是老大,他(她)得聽我的?!?/p>
雙方父母更是爭先恐后地跟我們表白他們身體有多棒,爭著將來給我們帶孩子,我媽甚至說:“我這老年病啊就是閑出來的,等你再生一個孩子,我一忙這病就全好了!”
如今,我正滿懷期待地靜候新生命的降臨。未來的日子里我一定會在工作中更加慈愛,事業(yè)也一定會因此而更加精彩。
點評
事業(yè)與生孩子的沖突或許被人為夸大了。養(yǎng)一個孩子與養(yǎng)兩個孩子的成本固然不同,但至少生孩子對事業(yè)的影響并不像傳言那么可怕——生第一個孩子難道不影響事業(yè)嗎?可幾乎沒人僅僅因為這個原因而不生孩子。所以,以事業(yè)為借口拒生二孩有些牽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