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鳴
【摘要】當今一些官員之所以會“棄實就虛”,一是因為實職官員的為官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做官的風險比以前大多了;二是因為實職官員權大責任也大,當官是越來越難了,越是基層越難干;三是實職官員是反腐的重點,上下左右都盯得很緊,壓力山大。
【關鍵詞】反腐 基層 責任 【中圖分類號】D602 【文獻標識碼】A
眼下在官場出現(xiàn)了一種現(xiàn)象,個別實權官兒要求改為不負什么責任的虛職。此前,官場虛職是沒有人想做的,除非不得已,實在升不上去,要個級別;或者年齡到了退居二線,掛個虛銜以示安慰。人們爭的都是實職。做官要有職有權才叫個官兒,自古以來均是如此。哪怕官階小一點,也要是實職,否則沒人看得起。
當然,追求實職的,不乏想有點作為之人,但不可否認的是,其中或多或少都摻雜了一些其他想法。實職官員因為有權,別人求得著,自然高看一眼,自己辦事方便,在人前也顯得神氣榮耀。古代受處分官員即使不被撤職的話,這個官職上的實權也每每會被拿走。比如蘇東坡烏臺詩案之后,授黃州團練副使,但注明“不簽公事”,等于閑職,因此收入大減,不得不種菜、釀酒,養(yǎng)活家小。后來因為名氣大,人家來求字的多,靠賣字才解決了收入問題。這個道理是古今通例,為何當今的官員會“棄實就虛”呢?這樣的反?,F(xiàn)象實則另有原因。
原因之一,是由于實職官員的為官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做官的風險比以前大多了。跟從前一樣,權力大的職位依舊為人艷羨,但同時招人嫉妒也多。堅持原則有人恨,不堅持原則違規(guī)為人辦事卻辦不成,或者有給辦有不給辦的時候,也招人恨。各方面原因都導致這樣的官員容易被人舉報。當今之世,要說實權官員一點毛病都找不出來,實在是鳳毛麟角,所以,官員天天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神經(jīng)受不了,不如退下來找個閑職。
原因之二,實職官員權大責任也大。對于縣以下的基層官員來說,現(xiàn)在的趨勢是責任大、負擔重,權力反倒被上繳了。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所有的線都得捅到這一根針里去,還往往都是一票否決。所有任務都要你完成,但你手里又沒有什么牌。不用非常手段吧,完不成任務,動輒獲咎;用非常手段吧,弄不好被捅出去,別說烏紗帽不保,甚至可能身陷囹圄。也就是說,單就職務而言,當官是越來越難了,越是基層越難干。因此,有的官員才會求個閑職,提前養(yǎng)老。
原因之三,實職官員是反腐的重點。上下左右都盯得很緊,壓力山大。在反腐風暴之下,從上面壓下來的壓力,比平日不知道大了多少倍。實職官員是眾矢之的,一旦被查,很可能就會有事。面對如此高的落馬風險,還是及早躲避的好。
所有問題的根子在于我們現(xiàn)在的體制還沒有完全實現(xiàn)以法治官。在官僚體系中,雖有行政法規(guī),但官員的行為卻還沒有完全納入到法治化的軌道。反腐反得很兇,也的確該反,但反腐在經(jīng)過了最初的沖擊之后,應該被納入法治的軌道,依法反腐。因為官員的腐敗行為本身就是違法行為,治理這種違法行為不能總是依靠非常手段。
現(xiàn)在政府介入市場經(jīng)濟太多,本身就存在太多的灰色領域。應該及時清理這些灰色領域,該退出就退出,該規(guī)范就規(guī)范。不是所有的官員都想貪腐,不少官員來源不明的財產(chǎn)很多來自灰色領域。要想讓官員不犯錯誤,先得給他們劃出界限來,讓那些不想貪腐的人可以有規(guī)避的可能。在反腐過程中,應提倡民眾監(jiān)督,鼓勵媒體監(jiān)督,讓政務逐步走向公開化、透明化。從本質上講,官員的“棄實就虛”跟前一段盛傳的官員“懶政”“怠政”性質相差不大。追究責任或者原因,不能把板子都打在官員的屁股上。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博導)
責編/劉瑞一 美編/宋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