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跨國人才外流與中國人力資本積累

      2016-05-30 17:00:38許家云李平王永進
      人口與經濟 2016年3期

      許家云+李平+王永進

      摘 要:人才的跨國外流,究竟是促進了本國的人力資本積累,還是導致了本國人力資本的凈損失?回答該問題,對中國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實施合理的人才開放政策以推動經濟增長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在開放經濟框架內,將人才外流引入人力資本積累的內生決定模型,從理論上探討了人才外流與本國人力資本積累的關系。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本文進一步使用世界上60個國家和地區(qū)2000-2010年的面板數據進行了計量估計。實證結果表明:人才外流與中低收入國家和地區(qū)的人力資本積累呈倒“U”型關系,但與高收入國家和地區(qū)的人力資本積累線性負相關;人才外流對本國人力資本積累的影響受到本國技能勞動占比和其所生產產品替代彈性的影響。進一步鼓勵和合理引導人才尤其是高層次人才的國際流動對提升中國的人力資本水平意義重大。

      關鍵詞:人才外流;貿易條件效應;技能勞動占比;人力資本積累

      中圖分類號:C9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49(2016)03-0091-12

      Abstract:Whether brain outflow is beneficial to the home countries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or is adverse to its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Answering this questio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China to implement reasonable talent policy.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ain drain and home countries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by taking the brain drain into the endogenously determined model of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in an open economy framework. Furthermore, we test the effects of the brain outflow on home countries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by using panel data of 60 countries or regions in the world from 2000-2010.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n inverted “U”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brain outflow and the level of human capital for low and middle income countries or regions, but it shows a negative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human capital level in the high income countries or regions; The impact of brain drain on home countries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can be influenced by the proportion of home countries skilled labor and their production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So further encouraging the international mobility of talents, especially the persons with highquality human capital,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nhance the human capital level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regions.

      Keywords:brain outflow; terms of trade effect; the proportion of skilled labor;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一、引言

      人力資本,尤其是高能力、高素質的人力資本作為一國經濟發(fā)展不可或缺的要素,正成為各國競相爭奪的寶貴資源[1]。有學者認為西方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憑借自身強大的經濟實力不斷吸引各國優(yōu)秀人才為其經濟發(fā)展注入強勁動力,而大規(guī)模的人才外流則給經濟技術相對落后的發(fā)展中國家和地區(qū)帶來巨大威脅[2]。但事實確實如此嗎?跨國人才外流對一國和地區(qū)的影響是利是弊一直懸而未決,而其對本國人力資本積累的影響是目前爭議的焦點。

      20世紀90年代,隨著“新”經濟增長模式的興起和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人才流動的相關研究中出現(xiàn)了一系列被稱為“有益的人才外流”(BBD)的文獻。它們認為,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的增強,適當的人才外流可以通過人力資本激勵效應促進一國人力資本的積累[3-4]。一方面,發(fā)達國家較高的教育收益率會激勵人才輸出國投資教育,以博取外流的機會。但是人才外流門檻的限制又會使得一部分接受過良好教育但是沒有獲得外遷機會的人群留在國內,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提高一國整體的人力資本水平;另一方面,人才外流會刺激政府加大教育投資以彌補可能由此引起的人才損失,并進而推動人才輸出國的人力資本積累[5-6]。同時也有學者指出人才外流對本國人力資本積累的影響隨人才外流規(guī)模的變動呈非線性變化,且存在最優(yōu)的人才外流水平。在最優(yōu)值左側,人才外流會以各種形式對本國產生“人才增益”,并且隨著一國人才外流規(guī)模的逐步擴大,“有益人才外流效應”逐漸變強,但當人才外流規(guī)模繼續(xù)擴大并超過該最優(yōu)水平時,持續(xù)的人才外流可能會給這些國家的就業(yè)和產出帶來直接的負面影響[7-8]。

      在開放條件下,人才外流對本國人力資本積累的影響受多種因素和條件的制約。人才外流能夠改變國家之間的要素稟賦,影響本國產品在世界市場上的供給與需求,進一步影響本國產品價格及人力資本的投資與積累,此為人才外流的貿易條件效應[9-10]。由于人才外流具有“選擇效應”,技能勞動者不需要進行人力資本投資就可以流向國外,隨著人才流出概率的增加,由于貿易條件效應,引發(fā)本國工資水平上升,而技能勞動者數量越多,則由貿易條件效應所引發(fā)的工資上升效果越明顯,從而人才外流對本國人力資本積累的負面作用越強。格魯伯(Grubel)和斯科特(Scott)等首次將人力資本結構

      范登伯斯奇(Vandenbussche)等2006年使用技能勞動力和非技能勞動力的相對比重來表示人力資本結構狀況。參見:VANDENBUSSCHE J, AGHION P, MEGHIR C. Growth, distance to frontier and composition of human capital [J].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2006,11(2):97-127.

      納入分析框架,研究發(fā)現(xiàn)技能型人才外流對本國非技能型人力資本積累存在消極影響[11],在此基礎上,劉德學和范兆斌將人力資本結構引入人才跨國流動的內生模型,在開放條件下研究人力資本的積累與配置問題[12]。

      當前人才跨國外流給參與其中的各個國家——不論是發(fā)達的工業(yè)國家還是落后的發(fā)展中國家——所帶來的經濟影響逐步顯現(xiàn)。國內外關于跨國人才流動問題的研究也漸趨成熟。然而迄今為止,仍缺乏一個系統(tǒng)的理論框架對此進行解釋。基于跨國人才流動數據的可得性和準確性,關于兩者關系的研究較多停留在理論或文字表述層面,實證研究較為匱乏,檢驗手段也基本上以基于某國移民調查數據的簡單線性回歸為主,而這種方式不僅無法考察人才外流與人力資本積累的非線性關系,同時關于人才外流對人力資本積累的具體作用區(qū)間和臨界水平也無法進行準確的估計,此外,已有研究也沒有將人才外流的貿易條件效應和本國人力資本結構納入統(tǒng)一的分析框架。那么,人才外流與本國人力資本積累之間的關系如何,是否存在國別差異,影響因素如何?人才外流是否能夠對本國的人力資本水平產生有益影響?對于這些問題,現(xiàn)有研究語焉不詳,更沒有建立明確的理論模型對之進行分析。

      本文旨在探討人才外流與本國人力資本積累之間的關系,并對理論命題提供進一步的經驗證據。與已有研究相比,本文在以下兩個方面有所發(fā)展:第一,理論方面,本文不僅考察了人才外流與本國人力資本積累之間的關系,還考慮了人才外流的貿易條件效應和技能勞動占比狀況在其中的作用,在開放經濟框架內,將人才外流引入人力資本積累的內生決定模型,從理論上全面探討了人才外流與本國人力資本積累的關系;第二,實證方面,利用2000-2010年期間全球60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面板數據,深入研究了人才跨國外流對本國人力資本積累的影響,以驗證文章理論模型的結論。研究結果不僅支持了我們的理論預期,而且也豐富和發(fā)展了關于國際人才流動問題的經驗研究。

      假定有兩個國家:本國H和外國F,其中本國H為人才流出國,外國F為人才流入國,也代表國際技術的前沿。與弗雷德里克(Frédéric)和拉波波特(Rapoport)[13]類似,假定技能勞動和非技能勞動具有完全替代性,具體生產函數為:

      命題1:若g>θ/(1+θ),則人才外流概率g對本國居民人力資本投資的影響不確定,而且在初始狀態(tài)本國技能勞動者數量所占比重越高,則人才外流概率g對本國居民人力資本投資的負面影響越強。其經濟學含義是:由于人才外流具有“選擇效應”,技能勞動者不需要進行人力資本投資就可以流向外國,隨著人才流出概率的增加,由于貿易條件效應,引發(fā)本國工資水平上升,而技能勞動者數量越多,則由貿易條件效應所引發(fā)的工資上升效果越明顯,從而人才外流對本國人力資本的負面作用越強。

      命題2:若g>θ/(1+θ),①當本國生產的產品替代彈性較低時,隨著產品替代彈性的增強,人才外流對其人力資本積累的負面作用會增強;②當本國生產的產品替代彈性較高時,隨著產品替代彈性的增強,人才外流對其人力資本積累的正面作用會增強。

      此外,在g<θ/(1+θ)時,人才外流對本國人力資本投資的影響依然是不確定的。與之前的分析類似,命題1和命題2仍然成立。

      綜上所述,人才外流概率對本國人力資本投資的影響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且取決于一國的技能勞動占比狀況以及所生產的產品的需求彈性。此外,通過前述分析還知道,人才外流概率g對本國人力資本積累的影響還取決于g本身的大小。隨著人才外流概率g的增加,人才外流概率對本國人力資本積累的負面作用會逐步增強。另外,由(12)式我們還可以得到命題3。

      命題3:當人才外流概率g較低時,人才外流概率的增加有助于促進本國人力資本積累,隨著人才外流概率g的增加,人才外流概率對本國人力資本積累的負面作用會逐步增強。即人才外流與本國人力資本積累之間可能會呈現(xiàn)倒“U”型關系。

      三、人才外流對本國人力資本積累的凈效應

      1.計量模型

      本文的研究重點是考察人才外流對本國人力資本積累的影響。同時,考慮到人才外流對樣本國家或地區(qū)人力資本水平的拉動作用存在時滯性,即人才外流對本國人力資本積累的促進作用很少會立即顯現(xiàn),而是要經過一段時間在與國內相應設施結合之后,才會釋放其效應?;谝陨戏治觯覀兪紫冉⑷缦戮€性估計方程:

      其次,隨著人力資本國際化的不斷深入,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特征也會隨時間不斷變化,人才外流與各國和地區(qū)人力資本水平之間的相互作用,會使人才外流對人力資本積累的作用產生明顯變化。解決這一問題,本文還使用雙因素固定效應模型來估計(16)式,并與(17)式的回歸結果進行對比。

      2.樣本選取

      根據數據的一致性和可獲得性,本文選擇2000-2010年世界上60個國家和地區(qū)作為研究樣本(如表1所示)。本文按照世界銀行2008年收入分組標準,以研究期內人均GDP達到11906美元為分界點,將樣本國分為兩類,中低收入(人均GDP小于11906美元)國家和地區(qū)(A組)包含32個樣本國家和地區(qū),高收入(人均GDP大于11906美元)國家和地區(qū)(B組)包含28個樣本國家和地區(qū)。

      3.變量選擇與數據說明

      (1) Hit的度量。我們用教育年限累積法來衡量各國和地區(qū)的人力資本存量。計算公式為:

      (2) RMit表示各國家和地區(qū)的出國留學率,使用各國或地區(qū)在國外的高等教育留學生數與該國或地區(qū)高等教育適齡人口數的比值來表示。此外,REit表示人才輸出國的回國留學生數量,使用各國和地區(qū)歷年接受高等教育的學成回國人員數來度量。本文最終估計時使用2000-2010年的數據。各國和地區(qū)國內生產總值、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高等教育經費支出、人均財政收入、進出口額等數據來自于UNCOMTRDE(聯(lián)合國貿易數據庫)、UIS(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數據研究中心)、OECD(經濟合作發(fā)展組織)以及IIE(國際教育協(xié)會)等網站,并根據需要整理計算。

      表2報告了兩組樣本國家和地區(qū)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特征。從表2可知,樣本期內,A組樣本國家和地區(qū)在人力資本水平、出國留學率、回國留學生數、高等教育經費支出、國內生產總值、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均財政收入、高等教育師生比等指標方面均顯著低于B組國家和地區(qū)。

      4.實證結果及分析

      (1)樣本整體估計結果。

      我們從全球范圍內選取了吸收留學生數量較多并且能較為全面地獲得相應數據的60個國家和地區(qū)作為樣本進行回歸分析,具體估計結果如表3所示?;貧w結果顯示,人才外流項在短期內對各國和地區(qū)人力資本積累存在消極影響,但人才外流項的滯后兩期對各國和地區(qū)人力資本積累均產生了積極影響計量回歸分析顯示人才外流滯后兩期的結果較為顯著,這表明人才流動對人力資本的作用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在長期伴隨著中國各方面條件的不斷改善,其才可能通過各種渠道和機制促進中國人力資本水平提高。,這在一定程度上驗證了“有益人才外流”(BBD)假設的正確性。從長期來看,在國內人才和外流人才可替代的情況下,各國和地區(qū)的外流人才得到了國外的培養(yǎng)機會,加之知識在自由地流向本國,從而對本國有益而無害[14]。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驗證了人才外流人力資本投資引致機制在各國和地區(qū)的存在性,即跨國人才外流可以通過激勵人才本國的人力資本投資,促進其人力資本積累,這一結論與已有經驗研究的觀點基本一致[5]。

      表3的第四列是對(16)式的雙因素固定效應回歸結果。其中R2變大,說明考慮了時間因素以后,雙因素固定效應回歸更好地解釋了人才外流對地區(qū)人力資本積累的影響;RMit-2項的系數仍都為正值,但是明顯變大,考慮到人才外流和控制變量的系數都明顯變大,可以認為2000-2010年隨著全球人才流動國際化程度的不斷加深,人才外流對各國和地區(qū)人力資本水平的提升作用呈現(xiàn)不斷增大的趨勢。此外,考慮到人才外流變量的內生性,本文還采用兩階段最小二乘(2SLS)方法對模型進行了估計,由表3的第5列可以看出,結果沒有發(fā)生實質性的變化。

      (2)分組樣本估計及結果分析。按照理論模型的結論,人才外流對本國人力資本投資的影響受到本國技能勞動占比和其所生產產品的替代彈性的影響,而不同收入水平國家在技能勞動占比和生產產品的替代彈性方面存在顯著差異。為揭示收入因素的具體影響,本文按世界銀行2008年收入分組標準,以研究期內人均GDP達11906美元為分界點,對60個國家和地區(qū)進行分組處理,進而探討不同收入水平條件下人才外流與本國家和地區(qū)人力資本積累的作用關系。基于克服內生性問題的2SLS回歸結果(見表4),我們發(fā)現(xiàn),A組和B組樣本國家和地區(qū)關于RMit和RMit-2項的系數差異顯著。A組樣本國家和地區(qū)RMit項的系數為負,但顯著性弱于B組樣本國家和地區(qū)。A組樣本國家和地區(qū)RMit-2項的系數為正,但B組樣本國家和地區(qū)該項的系數卻顯著為負。

      在長期,A組樣本國家和地區(qū)的人才外流通過人力資本投資引致效應對本國人力資本積累產生有利影響,而B組樣本國家和地區(qū)人才外流對其人力資本積累具有顯著的消極影響。這在一定程度上與拜內(Beine)等的觀點[15]一致。通過對比本部分的實證結果,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人才外流對本國人力資本積累的影響在不同時期和不同收入水平國家間差異顯著,即人才外流對本國人力資本投資的影響具有不確定性,符合第二部分理論模型的預期。本文認為這種狀況可能是源于人才外流與本國人力資本積累的非線性關系:適度規(guī)模的人才外流能夠促進本國人力資本水平的提升,而人才外移規(guī)模的無限擴大將有損本國的人力資本積累。同時,人才外流對本國人力資本積累的影響受到各國技能勞動占比和所生產產品需求彈性的影響:相比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不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的技能勞動者數量所占比重往往較低[16],由此人才外流對本國居民人力資本投資的負面影響相對弱于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同時,不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的出口產品需求彈性相對低于高收入國家和地區(qū)[17],從而在本國生產的產品替代彈性較低時,隨著產品替代彈性的增強,人才外流對其人力資本積累的負面作用會增強。

      修武县| 平湖市| 阿城市| 屏东市| 绍兴县| 山阴县| 南京市| 新化县| 沁源县| 桃园市| 普定县| 建瓯市| 襄城县| 平舆县| 德庆县| 县级市| 安多县| 山阳县| 扬州市| 高尔夫| 称多县| 铅山县| 南康市| 海阳市| 安远县| 珠海市| 远安县| 古丈县| 长白| 司法| 惠水县| 通州市| 潍坊市| 昆山市| 关岭| 晋中市| 五原县| 丹巴县| 兴仁县| 苍南县| 马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