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家生產洗衣劑的公司拍攝了一則廣告,在美國及一些西方國家的媒體中激起軒然大波。該廣告的內容為一名黑人男子欲親吻一中國女性,后者將該男子塞進了洗衣機中,最后從洗衣機里出來的是一位被洗白了的中國(或亞裔)帥小伙。西媒齊聲譴責這是“種族歧視”。
看了廣告的視頻,內容確實有些“二百五”。廣告設計者似乎對“種族歧視”問題毫無意識,完全不了解它對于美國等西方社會的敏感性。就廣告創(chuàng)意本身來說,好像既清楚又新奇,如果設計者還曾自鳴得意的話,那真是無知得令人絕望了。
這則廣告是為“俏比洗衣溶珠”而制作的,該品牌之前很少有人知曉。拍攝這樣的廣告,讓人不難估量那家公司品牌推廣團隊的水平。該公司如果就這樣馬大哈地做事,今后能否有前途令人懷疑。
然而西方媒體大規(guī)模報道此事,渲染它的意義,把種族歧視的帽子扣到中國社會頭上,卻是走向了極端。
中國社會自古以來沒有經歷過不同種族的明顯區(qū)分,種族問題從來沒有進入過中國的意識形態(tài),中國的民族問題與種族問題風馬牛不相及。因此“種族矛盾”對中國人來說一直是一種“知識”,是外國的事,而非中國人自己的切身感受。說中國人缺少種族問題的集體意識和敏感,是符合實際的。
除非那家公司是故意拍上述廣告,要用引發(fā)爭議來做品牌宣傳,否則說這是該公司犯的一個低級錯誤,他們原本無意冒犯非裔公眾,也是合乎邏輯的。
西方媒體表達不悅,完全可以理解。但揪住此事不放,沒完沒了地上綱上線,就是另一種過分了?;蛟S他們是另一種無知,以為在種族問題上中國的歷史同西方的種族主義歷史一樣臟?;蛘哌@是因為他們內心就在種族問題上不干凈,這是他們種族主義情結的一種外化表現(xiàn)。再有一種可能是他們存心找中國茬。
這件事也告訴了國人,世界對中國的興趣快速上升,中國內部的很多事情正在變得“國際化”,我們說話做事都可能多了一批中國之外的觀眾。如果中國是世界的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中心,我們的基層社會表現(xiàn)就會受到模仿。遺憾的是情況并非這樣,我們的基層言行正越來越多受到西方挑剔目光的掃描。
這或許是全球化不可避免的過程,中國與外界的碰撞和磨合變得深入,延伸到如何評估中國一家公司做了不當廣告這樣的細節(jié)。
不能不說,中國社會對外做這種碰撞還是蠻吃力的。我們社會的精細度還不夠,外界想在基層抓中國的小辮挺容易的。對于這方面的麻煩,我們既不能滿不在乎,以自我為中心,不管外界感受。也不必憂心忡忡,對基層出現(xiàn)“涉外事件”看得過重,產生集體愧疚。我們應實事求是,就事論事地處理爭議。
像這起廣告引起爭議,我們沒必要為中國涉事公司辯護,而應當批評它做事粗糙,視野太窄。同時對西媒過度解讀此事也不能迎合,它們的偏見應受到糾正。西方近代的發(fā)展中有過很多罪惡,種族主義是其中之一。中國的社會進程并無相同經歷,因此用同一把尺子衡量中國的表現(xiàn),其結果常難免荒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