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高巖
位于遼東半島東南部、黃海北岸的莊河市是隸屬于大連的一個縣級市,不僅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中華民族的祖先在這里生活,而且依山傍海,自然風(fēng)光秀美,有“黃海明珠”的美譽。不久前應(yīng)當(dāng)?shù)匾晃慌笥阎?,我走進(jìn)了這座古城。
乘坐“丹大快速鐵路”列車從大連出發(fā)前往莊河,疾馳的列車行駛大約50分鐘,便進(jìn)入了莊河地界,透過車窗放眼望去,映入眼簾的是滿目蒼翠,一片碧綠,高速前行的列車猶如穿行在一條綠色長廊之間,一片片綠色植物在陣陣微風(fēng)吹拂下左右搖擺著,仿佛在對遠(yuǎn)方來客們說——歡迎你們來到莊河。
冰峪溝:風(fēng)光旖旎的“北方小桂林”
冰峪溝風(fēng)景區(qū)是到莊河的必游之地。冰峪溝位于莊河市城北約40公里,是黃河以北罕見的保存完好的一片喀斯特地貌,溝內(nèi)重巒疊嶂、奇峰嶙峋、林豐樹密、河水清秀,風(fēng)景秀麗,有“北方小桂林”之美譽。據(jù)傳,這里自古乃兵家駐扎要地,唐朝名將薛仁貴曾在此屯兵。唐太宗李世民率領(lǐng)大軍東征時行至此地,去的時候正值春季,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這里溝外春天將至萬物復(fù)蘇,溝內(nèi)卻冰封依舊、寒氣逼人,狹窄的溝口宛如瓶頸,形成“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之勢。李世民遂命大軍在此駐扎,并將營地命名為“兵御”,因諧音“冰峪”,后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里便被稱為“冰峪溝”。
到達(dá)冰峪溝,一下車,一股清新的氣息撲面而來,城里汽車的轟鳴聲和人來人往的嘈雜聲一掃而光,漫山遍野蓊郁的樹木仿佛一座天然大氧吧,空氣新鮮無比。
進(jìn)入景區(qū),頓覺眼前一亮,目光所及之處,峰險嶺峻、河水清澈,山水相依相偎,遠(yuǎn)遠(yuǎn)望去就像一幅精美的山水畫,充滿詩情畫意。冰峪溝之美主要在于流經(jīng)這里的英那河與小浴河流域,其中小浴河一段景色最秀美,為了自由自在地欣賞冰峪美景,朋友首先帶我來到小浴河旁,踏上了河邊峭壁懸崖下掩映在茂密樹木中的林間小路。小浴河潺潺流淌,依地勢繞山而行,曲曲彎彎,清如明鏡,水淺之處,河底的沙石、游魚、水草,一目了然。岸邊的鮮花、山上的綠樹以及湛藍(lán)的天空,靜靜地躺在水面上,不時隨著微漾的漣漪若隱若現(xiàn)。這秀美的小浴河,宛如一條輕柔飄逸的緞帶,披在冰峪這位亭亭玉立、翠裝素裹的少女身上,無雕無琢渾然天成,悄無聲息地書寫著純美的自然詩篇。
離開小浴河,朋友又帶我游覽了英那河兩岸風(fēng)光。若說小浴河像一位清純苗條的少女,秀美俏麗,含苞待放,英那河就似一位雍容華貴的少婦,嫵媚嬌柔,風(fēng)姿萬千。與小浴河相比,英那河的河水更深,水面更開闊,它不像小浴河那樣羞答答地隱于峻嶺之中,而是大大方方地奔騰在群山間,如一塊吸納了天地靈氣的翡翠,鑲嵌在靈秀峽谷中,將兩岸的綠山青峰映襯得更加壯美。
一路攀爬行走,一路仔細(xì)欣賞,不時駐足于流水飛瀑旁、奇峰秀崖前、古柏翠松邊,越走越看越感嘆不已。這山、這水,雄奇多姿,恰似漓江山水。我不禁懷疑,大自然是否對這方山水格外青睞,覺得世間一個桂林尚且不夠,才又在這北方的崇山峻嶺中,孕育出一個孿生姐妹般的人間佳景……
圣谷美地:激蕩人心的“遼南第一漂”
翌日,我們早早來到圣谷美地景區(qū)。這里地處莊河市北部的步云山中,步云山海拔約1200米,雖與國內(nèi)許多大山相比,屬于小字輩,但在三面環(huán)海的遼東半島上卻是最高的山峰,有“遼南第一峰”之美名。這里遠(yuǎn)離喧囂的鬧市,群山環(huán)抱、河流交錯、溪水潺潺。80多平方公里的范圍內(nèi),植被覆蓋率達(dá)60%多,到處綠意盎然,保留著古老田園般的美麗。山中一條名叫蛤蜊河的主要河流,自北向南順陡峭的山勢流淌而下,奔騰疾馳,水花飛濺,頗有氣勢,其中一段10公里流經(jīng)兩岸懸崖高聳的峽谷,水深1米多一點,蜿蜒曲折,落差急緩有致,于是2012年當(dāng)?shù)卣?jīng)過市場化運作,在這里開發(fā)出遼南地區(qū)第一個漂流項目,現(xiàn)在已被人們譽為“遼南第一漂”。
到達(dá)起漂點,工作人員給每人發(fā)了一件橘紅色救生衣,并叮囑我們認(rèn)真穿好。登上漂流艇,我們和前后幾撥男男女女在各自的小艇上坐穩(wěn)后開始起漂。一艘艘小艇順流而下,隨著河床的起伏不斷顛簸、打轉(zhuǎn),一路上人們的驚叫聲、歡笑聲此起彼伏。漂行中,小艇與小艇之間接近時,很多艇上不劃槳的人則興致勃勃地撩起河水攻擊對方,這一刻一些原本不相識的人,好像一下成了久違的老朋友,互相嬉鬧著,無拘無束。我們也加入到“攻擊”行列中,忍不住揮手撩水與離得最近的小艇上的人打著水仗,一個個成年人全都成了無拘無束的“小頑童”……
我們在歡聲笑語中循流漂行著。漂行到淺灘處,小艇的速度放緩,很多人安靜了下來,開始凝神欣賞兩岸的旖旎風(fēng)光,我和朋友也斜倚在艇中,一邊伸手汲水,一邊品味著大自然的美景。蛤蜊河水清澈見底,河床、卵石清晰可見,兩岸壁立千仞,樹木蒼郁,間或一些五顏六色的野花仰著笑臉隨風(fēng)搖曳。此時人隨艇行,置身一葉小舟,頭頂峭壁中的一線藍(lán)天,觀嶙峋巖石,賞滿目青翠,一下恍如進(jìn)入仙境一般,面對此情此景,朋友情不自禁念起了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詩句:“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