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禮祥
“行在深山知鳥音,游在闊水懂魚情?!蔽以谒吓沙鏊ぷ魇嗄炅?。十多年的水上生活,讓我漸識“水性”,也練就了一雙特別的“水眼金睛”。
“逆行”的尸體
2013年初秋的一天傍晚,我縣某鄉(xiāng)一村民酒后到村頭大溝里洗澡,不幸沉入水底。村民發(fā)現(xiàn)后,順著水流的方向一路打撈,至第二天上午未果。接到電話求援后,我?guī)е窬瘮y帶打撈工具,趕到了現(xiàn)場。現(xiàn)場是一條南北流向通往澮河的大溝。落水者下水的地方距下游入河口約500米;往上游二十余米處,是一座土質(zhì)攔水壩。秋雨過后,流水漫過水壩,在壩子下的水潭里卷著漩渦。認(rèn)真查看后,我讓正在下游搜救的村民撤回來,把搜索的重點放在壩下的水潭里?,F(xiàn)場立刻就有人質(zhì)疑起來,水往河里淌,落水者怎么可能跑到上面的水潭里?我肯定地說,不會錯,人就在壩下的水潭里!在我的堅持下,村民帶著疑問使用我們帶來的打撈工具——絲溜子,在水壩下水潭里打撈開來。一網(wǎng)下去,網(wǎng)上的鐵鉤子就鉤住了異物。收網(wǎng)一看,死者的遺體露出了水面。
道理其實很簡單,幾場秋雨過后,澮河水位上漲,大溝里的水流在同河水交匯時,河水巨大的托力將之頂了回來。因而,從表面上看,溝里的水流向了澮河,可在它的下面,卻有更大的暗流流了回去。所以,當(dāng)村民落水后,他不是向下游流去,而是順著暗流向上“逆行”,最后陷身于壩下的水潭里。
“會說話”的螃蟹
那是個仲秋的晚上,我?guī)е窬隍暄训臐液哟蟮躺涎策墶<s凌晨3點,遠(yuǎn)處的大堤上,一束燈光一高一低地向我們投射過來。我們迎了上去,見一輛紅色的三輪摩托車上坐著一位四十來歲、穿著皮褲的中年男人?!澳睦飦?,去哪里啊?”我問他。“洼子灣養(yǎng)蟹的,捉了些,趕著早,去蚌埠賣個好價!”我“噢”了一聲,打亮電筒,掀開蓋著車廂的帆布,只見下面三只紅色的塑料桶里裝滿了新鮮的大河蟹。我直起身子對賣蟹人說:“我們是水上派出所的,跟我們走一趟吧。”賣蟹人不情愿地說:“快過節(jié)了,正賣個好價錢,你們要是耽誤了我賣蟹,可要賠我的損失!”我說:“行!”
賣蟹人被帶進(jìn)了詢問室,民警小李拿來紙筆正要問話,我說:“慢著,還是讓他和螃蟹說說話吧!”小李不知我葫蘆里裝的什么藥,只好按著我的指示,把三只蟹桶搬了過來,放在賣蟹人的面前。賣蟹人先是很鎮(zhèn)靜,但當(dāng)他看到在白熾燈的燈光下,三個桶里的大河蟹兒“嘩嘩啦啦”舉著蟹鉗,你爭我奪奔逃的樣子,頭上漸漸地滲出汗來。一個多小時之后,賣蟹人嘆口氣說:“你們記吧,這些蟹,是我從湖豹閘那里偷來的?!?/p>
所長你有“火眼金睛”啊,咋就能一眼看出這蟹是偷來的呢?
我說:“不是什么‘火眼金睛,是‘水眼金睛?!苯又?,我指著桶里的螃蟹說:“蟹兒從幼蟹到成熟,要經(jīng)過七八次甚至十多次脫殼才能完成。同時,蟹兒脫殼的次數(shù),深受夏季降水的多寡和河水深淺的影響。夏季降水多或者水深的地方,螃蟹脫殼容易,生長得開,個頭大;夏季降水少或者水淺的地方,螃蟹脫殼次數(shù)少,沒能長開,就成了“疙瘩蟹”。今年夏天降水稀少,“洼子灣”又是個標(biāo)準(zhǔn)的淺水灣,如何能產(chǎn)出這樣的大蟹來?”
原來如此,小李他們一聽,恍然大悟。
其實,“火眼金睛”也好,“水眼金睛”也罷,都是實踐經(jīng)驗的結(jié)晶。只要認(rèn)真學(xué)習(xí),用心揣摩,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絕招”!
(作者系安徽省固鎮(zhèn)縣公安局水上派出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