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東北地區(qū)一年四季氣候差別很大,養(yǎng)鹿生產隨季節(jié)變化而呈現(xiàn)較強的季節(jié)性。春季伊始,安排、落實好養(yǎng)鹿生產的各項工作,對提高飼養(yǎng)效益至關重要。
1.調整鹿群結構
度過漫長的寒冬而進入春季后,各圈群內鹿的膘情參差不齊,尤其個別性欲強烈的成年公鹿、上一年末轉群的一些育成鹿和某些病老體弱鹿,體質嚴重下降。因此,應根據(jù)鹿的體質、年齡、性別等狀況合理調整鹿群,重新組群并加強飼養(yǎng)管理,為以后提高生產能力奠定基礎。
2.調整飼料種類
冬季,鹿的飼料大多比較單一,并且水分大量散失,營養(yǎng)成分大大減少。春季氣候轉暖,應增飼一些富含維生素的多汁飼料(如大白菜、胡蘿卜、南瓜、甜菜或者蘿卜菜等蔬菜)及青儲飼料。蔬菜類多汁飼料常做調節(jié)性飼用,其喂量不宜過多。青儲玉米秸稈等發(fā)酵飼料大多在天氣轉暖后飼用,先期宜于中午少量投飼,以后逐漸增加投喂的次數(shù)和喂量。但是,當氣候乍暖還寒時,應注意青儲飼料的投喂量,防止剩余料冷凍后,鹿群吃了發(fā)生消化不良或孕鹿流產。
春季,鹿的精飼料喂量及各種營養(yǎng)成分的搭配比例通常依據(jù)鹿群確定。對處于妊娠后期的母鹿、臨近生茸期的成年公鹿、處于生茸初期的產茸公鹿和病老體弱的鹿,應合理增加精飼料的喂量,并且適當提高植物性蛋白質日糧的比例,同時相應減少禾本科籽實日糧的比例。
3.科學加工調制飼料
對飼料進行科學加工和調制,可增加飼料的適口性,提高飼料的營養(yǎng)價值及其利用率、消化率和吸收率。
對于農作物的秸稈、青干草等粗飼料,最好粉碎加工后進行氨化或鹽化處理;對于谷類籽實,可制成粉料,并于喂前1.5~2小時用熱水調拌后進行悶制處理;對于豆科籽實,可制成粉料,也可磨成豆汁,但均需在飼喂前進行高溫熟化處理,以破壞其中的營養(yǎng)障礙性因子;對于粉碎的生豆餅、豆粕,亦應于飼喂前進行高溫熟化處理。
4.避免飼料淋雨和發(fā)霉
對長期露天堆放的粗飼料,應規(guī)整碼好,罩以苫布,防止雨水侵入致飼料發(fā)霉變質;對長期儲于倉庫內的精飼料,應多加翻動及通風晾曬。禁止用受潮、酸敗或霉變的飼料喂鹿。
5.供足溫熱而清潔的飲水
早春天氣依然比較寒冷,不可過早停止供應溫水。我國北方春季多風,鹿飲水盆內要難免混進沙土、糞便或鹿毛等雜物,故應勤刷洗水盆,加入新水,經常保持飲水清潔衛(wèi)生。
6.適時清除圈舍內冷存的糞尿
由于春季氣溫逐漸回升,鹿舍內凍存的糞尿會在溫暖的氣候條件下融化,故應在地表稍微解凍時抓緊清除。對于沙土地面的圈舍,鏟除凍存的糞尿后,應盡量消除其污染的表土層,然后再鋪墊適當厚度的清潔沙土。
7.經常清掃飼槽和圈舍
東北地區(qū)春季不但刮風,而且風力往往較大,所以要堅持經常清掃圈舍,保持環(huán)境清潔衛(wèi)生。填料槽在每次投料前務必清掃干凈,并且在鹿采食后及時清除槽內剩余的飼料。
8.進行預防注射和藥物驅蟲
鹿預防注射通常在3月份進行,一般根據(jù)當?shù)貏游镆卟×餍星闆r,選擇合適的疫苗進行免疫接種。東北地區(qū)的養(yǎng)鹿場,主要選用鹿株腸毒血疫苗、牛羊用口蹄疫疫苗、鹿株狂犬病疫苗等,對危害鹿群大的幾種疫病進行預防。為了預防鹿發(fā)生某些線蟲病和吸蟲病,應定期選用丙硫米唑、左旋咪唑和伊維菌素等制劑,進行口服或皮下注射驅蟲。
9.做好鹿產仔前的準備工作
鹿一般在5月上旬開始產仔,所以在晚春階段就應該抓緊做好產前的各項準備工作。譬如,將懷胎母鹿合理組群、修建好產圈、建好仔鹿保護欄、備齊仔鹿補飼用的小槽、修建好供仔鹿采食飼料和飲水的低矮設施等。
10.做好消毒工作
春、秋兩季,養(yǎng)鹿場都應該對圈舍和飲喂用具分別進行1次大消毒。平時還要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多次消毒。對于鹿只經常棲息的棚舍地面,可將廢棄的柴草和樹葉等進行點燃,以火消毒,既經濟又有效。
(吉林省雙遼市畜牧管理局 王伶 丁潤峰 郵編:13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