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找礦技術作為地質勘查工作中的基本內容,其技術水平影響著地質勘查的整體效果,我們只有選用適宜的找礦技術,規(guī)范開展每項工作,方可順利完成地質勘查任務。筆者將依照現有的工作經驗,圍繞地質勘查技術以及找礦技術展開探討,希望可為相關工程施工提供參考。
關鍵詞:地質勘查技術;應用實踐;找礦技術
社會經濟的向前發(fā)展依賴于能源消耗和科學利用,特別是當下我國經濟正以中高速速度不斷前進,對礦產能源的依賴程度更是十分巨大的?,F階段,我國大多數礦產區(qū)正處在開采后期,即將開啟新的地質勘查以及找礦工作。因此,文章對于地質勘查以及找礦技術的分析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價值。
一、地質勘查技術應用實踐
(一)應用原則。(1)統(tǒng)籌規(guī)劃。統(tǒng)籌規(guī)劃,系統(tǒng)布局。在實際規(guī)劃環(huán)節(jié),應依照具體的環(huán)境條件綜合考慮,全面考察,只有這樣,方可保證并提升實際應用質量。在我國,由于地質資源分配存在不均勻性,這不可避免地會制約地質勘查工作的開展,進而要求勘查單位選用勘查技術時應保證切實可行,以此來提升勘查工作的有效性和可行性。(2)不斷拓展工作范圍。在地質勘查工作中,因其調整需參照經濟發(fā)展走向來開展,所以,在實踐活動中應圍繞關鍵部位實施合理的改進,不斷拓展工作范圍,以此來提高工作成效。(3)合理利用科學技術。在地質勘查實踐活動中,應合理利用科學技術,切實提升工作效率,不斷改善工作質量,秉承嚴謹、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全面剖析問題,及時解決,在資源和地域之間實施有效的優(yōu)勢轉換,重視地質勘查智能化、現代化建設,從整體層面提高工作效果。(4)優(yōu)化體制。在地質勘查工作中堅守并貫徹中央與地方共同負責、統(tǒng)一協(xié)調、合作共進的管理體制,全面發(fā)揮每一個參與主體的積極性,盡早構建多途徑投入新體制,改進礦產勘查機制,強化財政資金在社會各方資金中的帶頭與促進作用。
(二)應用方法。(1)面向地質剖面開展實地測量。對于特殊地帶的地質體,例如,出現異常幾率較高的地帶應科學布設剖面,以此來調整地質體分布,還可進行展布,針對侵入的巖體進行剖面控制,對于礦點等部位則應借助字形路線的攤鋪來檢測與核查關鍵的火山剖面,進而有效落實地質問題,采取適宜的解決方法。(2)規(guī)范運行探測儀器。實施野外探測時,一般會應用三臺儀器,其中一臺主要負責觀測日邊,剩余兩臺主要用來開展測量工作,結合操作規(guī)程標準,野外探測所需的三臺儀器一般應在正式投入使用之前進行校驗。以激電中梯為例,主要通過工作來發(fā)揮激電中梯的價值,科學應用激電中梯,其中在異常部位探索環(huán)節(jié),通過梯度法實施機電異常查找工作,以此來明確走向,最終明確礦體的實際部位。(3)有效落實化探工作。以礦藏樣點為例,常規(guī)條件下主要存在于一級水系中,有時也存在二級水中,另外,還有一少部分存在于三級水系之上。對于長度超過300米的水系樣點,應保證分布均勻,不存在重復控制,確保采樣密度處于每平方米4.14點左右。對于不發(fā)育部位,則等同于小格水系,保證每個小格具有兩個土壤樣本,也可配置四個土壤樣本,以免在連續(xù)采樣環(huán)節(jié)出現空格問題。在取樣過程,首選水系沉積物不均衡分布部位,盡可能不要面向早期河漫灘進行采樣。研究匯總采樣數據后,還應實施校對操作,只有保證不存在任何問題后,方可著手樣品剖析數據等操作,最后借助合理的軟件有效處理上述數據。
二、找礦技術探析
在原有的找礦工作中,一般從地表特征著手,慢慢探索礦產痕跡,再朝著地面深處逐步開展,此種找礦方法具有效率低下的特點,同時,缺少準確性。為創(chuàng)新找礦技術,提升找礦水平,改善找礦質量,可依托地質勘查技術,研究巖石內部的物理差異,利用現代化的找礦技術,促進找礦以及勘查工作人員的交流互動,借助綜合應用,經由聯和解釋,不斷增加找礦的可靠性,提升工作效率,最常應用的是下述兩種技術:
(一)X熒光技術。X熒光技術具有輕便、有效獲取元素組成成分的特點。近些年,該項技術引起了地質行業(yè)的高度關注,其重要性不斷加大。當受到激發(fā)作用后,部分物質在非常短的時間內釋放出X特征射線。該項技術可有效確定低下隱伏構造,快速明確礦體賦存位置,并可清晰劃分邊界,落實礦體的厚度。
(二)甚低頻電磁法。隨著勘查工作的逐步實施與勘查深度的增加,可以開采與利用的礦產資源非常有限,需要朝著更深層次來開采,進而加大了開采難度系數。在這一背景條件下,甚低頻電磁法應運而生,方便高效,可靠靈活,穩(wěn)定實用。首先,借助Fraser濾波等來獲取數據信息,參照地質研究自身的空曠規(guī)律,結合礦體賦存規(guī)律來判斷掩蓋區(qū)內部異常地質體,明確產況,落實展布方向,并在此之上初步估計礦體空間賦存部位,隨后針對找礦額度提供真實依據。此種方法的實踐效果較為理想,同時,無論對于與地球中的哪一點,均可接收到甚低頻電臺向外部傳送出去電磁信號,然而,甚低電磁法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現在信號源選擇環(huán)節(jié),除具有限制性,還可能降低電磁波強度,尤其在太陽剛剛升起或者下落的時候,此時將會受到嚴重影響。由此可知,應用此種方法需合理考慮應用時間。
三、結語
新時期對礦產資源的開采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愈發(fā)重視技術研發(fā)與創(chuàng)新,先進技術的應用不僅可提高工作效率,還可增加經濟效益。因此,我們應結合地質勘查現狀,積極改進,重視人才培養(yǎng),不斷總結實踐經驗,合理利用現代找礦技術,全面保障找礦工作,達到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 張振.加強地質勘查與找礦技術創(chuàng)新的途徑探討[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4(30):3766.
[2] 李響學.地質勘查技術的應用與找礦技術研究[J].地球,2015(01):154.
[3] 易宗旺,雷東軍.淺談地質找礦勘查技術原則與方法創(chuàng)新[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4(02):196-197.
[4] 姚澤洪,呂森.關于找礦地質勘探技術創(chuàng)新的思考[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2012(01):203-204.
作者簡介:陳克全(1986- ),男,云南曲靖人,本科,云南地質工程第二勘察院,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固體礦產資源勘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