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
摘 要:個別化教育計劃是針對在教學過程中同一教材不能滿足所有學生個體需要和發(fā)展的狀況下,針對學生在身體和心理上的差異,制定適合于學生學習需求,促進學生個性得到充分發(fā)展的教育計劃。有效、高質(zhì)量的教育計劃是特殊教育學生能夠得到完善發(fā)展的保證。
關鍵詞:個別化教育計劃;需求評估
中圖分類號:G769.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1-0295-01
一、個別化教育計劃的內(nèi)涵
1975年,美國頒布了《所有殘疾兒童教育法》(Education of all Handicapped Children Act,簡稱EHA),即94一142公法。該法案首次提出要為每位接受特殊教育的殘疾兒童制定個別化教育計劃(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簡稱IEP),并對IEP的功能、內(nèi)容、制定人員與程序等進行了嚴格的規(guī)定。①實質(zhì)上,IEP既是特殊兒童教育和身心全面發(fā)展的一個總體構想,又是針對他們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指導性文件。
IEP既是一個過程,同時又是一種文件,它具有一些特點,首先它具有個別性,充分考慮到在全納教育的理念下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為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育計劃。其次,“學校為每個學生提供了什么樣的教育”,這在IEP中能夠得到很好的體現(xiàn)和說明,同時,家長、學生和教師的觀點也會詳細地記錄在IEP中。具有很好的說明性。再次,它具有合作性,IEP從制定到實施,都是多種要素合作的過程,包括學校的行政人員、一線教師、特殊教育專家以及家長等。最后,它具有程序性和科學性,IEP的制定和實施需要掌握專業(yè)的方法和科學的程序,以此保證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自我發(fā)展。
一般來說,一份完整的個別化教育計劃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本計劃執(zhí)行的期限,即從什么時候后開始到什么時候結束。第二,基本資料,包括特殊兒童的姓名、性別、入學年限,班級等等,對學生要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第三,未來安置,即通過本階段的學習,學生在下一階段所要達到的正?;畲罂赡?。第四,本學期的安置和相關服務。包括本學期的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以及相關材料及教具等。第五,設置長期目標和短期標,要從認知、溝通、生活自理、感官知覺、動作、社會技能等方面對學生的長短期分別作具體化的描述。第六,教學策略。例如,日常多交一些禮貌用語或者做事情時,要告訴他為什么要這么做,讓他明白原因等等。
二、特殊教育需求評估
然而一份完整的、全面的、有效的個別化教育計劃的制定依賴于有效的評估。個別化教育計劃制定的前提是對學生要有一個高質(zhì)量的評估。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初步的評估,界定那些為學習障礙者,屬于什么類型的學習障礙者。通過對兒童進行科學的評估來認定他們是否具有特殊教育需求。其次,特殊教育需求評估。特殊教育的本質(zhì)就是要尊重個體差異,個別化的教育理念也是根據(jù)學生身體和心理的差異性而提出的,特殊教育的宗旨是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在評估中不僅要重視學生個體的心理差異,還要關注學生不同的生理障礙對學習產(chǎn)生的影響。最后,根據(jù)評估信息,為每一個學生制定適合于他們個體發(fā)展的教育計劃。設計的個別化教育計劃應該承認兒童需求水平的差異性、多元化,提供不同層次、個別化的教育服務,滿足特殊需要兒童的個性發(fā)展。
但是,評估過程本身并不意味著決定教師該教什么和學生該學什么,評估是以教育為基礎的評估,評估的內(nèi)容要具有教育意義。評估的核心是兒童的需要,而不是兒童的缺陷。在每一個評估階段,教師不僅界定兒童的困難和缺陷,也會發(fā)掘兒童的優(yōu)勢和長處。通過對學生的需求評估,目的在于根據(jù)兒童的綜合情況,制定最優(yōu)的個別化教育計劃,從而促進兒童的成長。評估的最終目的在于讓學生生活在最少限制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中。②
三、評估和制定中出現(xiàn)的問題
第一,個別化教育計劃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個別化教育計劃是在一個大家都認同的觀點的基礎上設計出來的,就是教師事先能夠知道一個學生他的缺陷和不足在哪里,從而據(jù)此準確的推斷出他需要學習的內(nèi)容以及學習之后他所能達到的能力狀態(tài)。這對老師無疑提出了非常高的能力要求,因為即使在普通學生身上,教師也很難做到準確的把握與判斷,每個學生個體本身具有的差異性是很難掌控的。更何況對于在各方面有著缺陷和障礙的特殊學生來說,要準確地進行學習能力和行為的甄別,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在設計個別化教育計劃的過程中特別容易受到教師個人經(jīng)驗的影響和干擾,教師容易根據(jù)自己的個人經(jīng)驗和主觀判斷理所當然的認為應該如此。在對大量IEP進行研究時可以看到:很多IEP設計的長短期目標并沒有體現(xiàn)出學生現(xiàn)有的水平而且兩個目標之間缺乏內(nèi)在的聯(lián)系;有的并沒有明確的內(nèi)容和具體的服務項目等等。
第二,在評估學生能力中出現(xiàn)的問題。首先是有效的評估工具的缺失,現(xiàn)階段教師所使用的評估工具具有隨意性,缺乏科學性,對學生能力的評估難以做到科學有效。其次,評估結果通常是以分數(shù)或者頻率來記錄的,然而要根據(jù)這樣的評估結果來把它轉化為實際的教學目標,操作起來是非常困難的。
第三,個別化教育計劃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得到很好地運用,出現(xiàn)了個別化教育計劃中所制定的目標與課堂教學分離的現(xiàn)象,導致個別化教育計劃僅僅成為一個擺設或樣本,沒有實際用途。沒有根據(jù)學生的需要制定目標,過于關注兒童的弱勢與不足,使部分教師制訂好IEP后并沒有按照IEP實施教學,即存在“兩張皮”現(xiàn)象。現(xiàn)在學校很多活動和IEP都沒有很好的結合,IEP就算制訂了目標,它也不可能直接指導教師每一堂課的目標,和教師每一堂課的目標關系也不大。
如何將IEP領域目標落實到每一堂課是最大的難題。許多教師認為要將IEP目標與課程目標聯(lián)系起來是“困難的、生硬的、費時的、費事的”。目前,學校存在IEP目標與課程目標脫節(jié)的現(xiàn)象。評估領域與學科課程劃分標準不同可能是造成IEP目標與課程目標無法很好對接的原因。
(作者單位:西北師范大學)
注解及參考文獻:
①肖非.關于個別化教育計劃幾個問題的思考[J].中國特殊教育,2005,02:9-13.
②陳奇娟.從特殊教育需求評估到個別化教育計劃:英國全納教育的兩大核心主題[J].外國教育研究,2014,04:104-112.
[1]肖非.關于個別化教育計劃幾個問題的思考[J].中國特殊教育,2005,02:9-13.
[2]陳奇娟.從特殊教育需求評估到個別化教育計劃:英國全納教育的兩大核心主題[J].外國教育研究,2014,04:10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