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翻平
摘要:2012年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進行了全面改革和改版,新教材倡導使學生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因此,在響應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并結合初中地理的實際教學,適當地進行課程間的整合成為我們當下地理教師全新課堂改革方向,所以有效地進行學科與學科之間的整合,不但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學習地理的熱情,同時也可以提高教師的業(yè)務技能和教、科研水平。本文從人教版初二地理上冊《長江的開發(fā)與治理》的教學與《長江之歌》進行整合的課例為切入點,利用歌曲MV、歌詞、相關圖片等手段培養(yǎng)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對結合地理課與音樂課進行教學的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歌曲賞析;地理景觀圖片;初中生;整合
中圖分類號:G6433.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29-0265-02
在一次校藝術節(jié)上,級長和音樂老師演唱了《長江之歌》,歌曲氣勢弘大,舒展起伏的旋律令現(xiàn)場氣氛十分熱烈,臺下觀眾(當然也包括我)正興致勃勃地為他們的精彩表演鼓掌喝彩時,此時,初一的一個學生回頭問我“老師,他們唱的是我們國家的那個長江嗎?”我說“是啊”,他自豪地笑了笑繼續(xù)觀看演出,那一刻,我被他觸動了——腦海里出現(xiàn)了一個想法:是否可以把這首歌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呢?在對《長江的開發(fā)與治理》一課的備課中,我將歌曲《長江之歌》大氣、恢弘的旋律、寫實的歌詞、真實的場景運用到整個教學過程中,再結合地理課的一些教學手段,諸如美景圖片、MV中截取的影片和掃描圖片,如此既加大了信息量,又增加了直觀感,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和思想,效果頗好,從而順利、高效地完成了那一節(jié)課的教學。部分課堂環(huán)節(jié)如下:
一、導入新課,歌曲MV欣賞
上課鈴響,播放由我國著名歌唱家殷秀梅演唱的《長江之歌》MV,歌曲通過氣勢恢宏,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繪了長江的波瀾壯闊、曲折回轉的情景,熱情地歌頌了長江的雄渾、壯麗,表達了炎黃子孫對祖國的熱愛之情。生動的歌聲、精美的自然景觀風貌,引發(fā)學生無盡的神思遐想,將學生帶到了我們的“母親河——長江”的身邊,拉近了學習的距離,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索欲望,學生帶著強烈的求知欲進入新課的學習。
導入:長江與黃河是炎黃子孫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她們哺育了江河沿岸的億萬華夏人民。今天讓我們來看我國第一大河——長江。
二、結合地理知識進行歌詞賞析
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豐采;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兒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
你從遠古走來,巨浪蕩滌著塵埃;你向未來奔去,濤聲回蕩在天外;
你用純潔的清流,灌溉花的國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動新的時代;
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
通過邊賞析歌詞,邊看圖片,搞清楚了長江的一些基礎知識:
青海省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的格拉丹東雪山,河流全長634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國第一大河附:世界河流的排名第一,尼羅河(屬于非洲埃及);第二,亞馬孫河(屬于南美洲巴西);第三,長江(屬于亞洲中國);流域面積達180萬平方公里,居全國之首。流經九省二市分別是:(指著地圖)青?!拇ā鞑亍颇稀貞c→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蘇→上海入???。經上海吳淞口入東海南宋時,長江以北被金人占領,當時政治改革家、文學家王安石在憂憤、抑郁之情下寫下詩一首:“京口(江蘇鎮(zhèn)江)瓜洲一水(長江)間,鐘山只隔數重山(金山、樵山等);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通過以上教學過程,使學生對長江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優(yōu)美旋律的情景中,通過對歌詞的賞析,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被慢慢地調動了起來,思維也活躍了起來。此時,進入本節(jié)的重點,也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長江的利用與開發(fā)。
三、重點知識的梳理和落實
通過小組討論和合作學習,學生找出歌詞中的一些關鍵詞并鏈接到相關的地理知識中,由組長點評,教師進行適當的補充和歸納。這里我呈現(xiàn)兩個比較精彩的片段:“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風采;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可以聯(lián)系到長江源頭的地形圖、衛(wèi)星照片,學生通過觀察和結合已經學過的中國地形、地勢特點,得出長江水量充足、分春汛和夏汛等地理知識。學生通過對歌詞關鍵字的分析,形象、生動地歸納出了相關的地理知識,真正營造出了一種“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導知,知趣相融”的一種學習氛圍,整個課堂輕松、充實?!案侍鸬娜橹赣髯鍍号?;推動新的時代”。這兩句話充分體現(xiàn)了長江的價值以及對整個長江三角洲乃至全中國的偉大意義,所以贊美長江!而老師就航運價值這一點進行了補充和完善。
四、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和課后的反思,個人對地理課和音樂素材的整合有以下幾點認識
1.創(chuàng)設生動的地理學習情境。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幾年教學實際發(fā)現(xiàn),初中學生往往剛接觸地理課時積極性還比較高、也比較喜歡,但越往后,特別是進到八年級時,他們發(fā)現(xiàn)地理課學好學壞對他近期的學習似乎影響不大時,就開始出現(xiàn)懶散、厭學的情緒。如此,對于初中地理課堂而言,創(chuàng)設生動的地理學習情境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音樂素材的使用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之一,視覺沖擊力大的MV、旋律優(yōu)美的歌曲、大量美麗的景觀圖片、實地的錄像使得遙遠、抽象的地理事物變得生動、真實起來,從心理上拉近了地理知識和初中生學習的距離,從而使知識、能力、情感等目標有機地融為了一體,對于學生而言也是一種全新學習方式的嘗試,此時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瞬間被激起。
2.增強了地理課堂的趣味性。就佛山市目前狀況來說,地理課在初中教學中還是處于“皮膚科”的地位。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學生學習的目的性越來越強,在他們看來,中考科目“語數英政理化”是最最重要的,一部分同學認為只要考試得到60分就行;更有學生認為地理課是增加他們學習“負擔”的“副科”,學不學沒所謂,因此,絕大多數學生對地理課不重視。而多年地理課的教學使我也體會到,要想讓自己所教授的學科被學生喜歡,自己的價值觀得到體現(xiàn),必須要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學生才有興趣去學,音樂是每一個人都離不開的,以這個為切入點來展開地理教學,事半功倍,讓學生在歌曲和美的欣賞中開始地理課的學習。
3.使情感教育更深入。通過傳授知識、理論聯(lián)系實際,進行德育思想“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滲透,是地理《新課標》中最重要的理念之一。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各種途徑讓學生感知身邊的地理事物和現(xiàn)象,激發(fā)興趣,體會地理的價值,并從中感悟德育。在講授長江的治理時,通過抗洪救災的圖片讓學生體會長江在給我們人類提供福祉時也帶來了一些災難,如“洪澇災害”,展示有關圖片并講述其中的英雄故事,讓學生體會自然災害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的巨大損失,提高防災減災意識,同時,也能培養(yǎng)他們自強不息、頑強拼搏、艱苦奮斗、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勇于奉獻的偉大中華民族精神,培育學生的更深層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但音樂素材畢竟還是藝術,它高于生活,與生活中的實際情況還是有一定的距離。因此,教師在運用音樂作為教具和學具時,應注意地理環(huán)境的客觀性。如《長江之歌》只注重和長江的基本知識和價值,忽略了長江也存在著一些隱患的問題,急需學生了解并提出相應的一些對策。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音樂素材是可以作為教學內容的補充及輔助手段,但所選素材要盡量與授課內容和實際生活緊密一致,以便學生在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上能夠全面、客觀地去看待地理事物??v觀利弊,地理教學過程中恰當、準確地運用音樂素材,對地理課堂效率的提升是毋庸置疑的。
參考文獻:
[1]馬駿.給地理教師的101條建議[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牛玲玲.轉型時期音樂課與其他學科的整合[J].河南:教學論壇,2012,(4).
[3]劉凱.骨肉相連——地理與其他學科間的整合[J].山東:中國校外教育,2012,(7).
[4]孫潤澤.新課程改革中應關注各學科間的整合[J].江蘇:新課程學習,2010,(9).
[5]楊光弟,李繼文,黃銻儒,等.通過學科整合培養(yǎng)學生能力[J].中國科技信息,2008,(3).
[6]白水紅.學科整合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J].河南: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4,(13).
[7]龔蓉紅.讓地理課在歌曲和美的欣賞中進行[Z].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