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恒瑜
近年來,“紅色”二字已經成為一種潮流,冠以“紅色”字眼的新生事物比比皆是,如紅色文化,紅色旅游,紅色歌曲,紅色社團,紅色經典、紅色網(wǎng)站等?!凹t色”之所以能成為一個潮流,主要是因為紅色資源蘊涵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內涵,折射出革命先輩崇高的革命理想,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承載著中國共產黨優(yōu)良的革命傳統(tǒng),是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寶貴財富。通過實物、實景、實例、實事載體,讓學員穿越時空界限,近距離地觸摸歷史、感悟歷史,克服了傳統(tǒng)培訓中普遍存在的內容空洞、枯燥無味、針對性不強的不足,因而成為當前干部教育的一個潮流。本文將結合工作實踐,以依托“柳城縣洛崖知青城”這一紅色資源開展干部培訓為例,探討自己對利用紅色資源進行干部培訓的思考。
一、紅色資源及“知青城”紅色資源概述
1.紅色資源的含義、類別
紅色資源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時空概念來說,狹義的紅色資源單指革命戰(zhàn)爭年代。廣義的則延伸至新中國成立后的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和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時期。從革命的意義上來說,指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兩次革命,既包括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也包括鄧小平同志所說的改革即第二次革命。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都屬于廣義的紅色資源這個范疇。
紅色資源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紅色資源是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中形成的具有資政育人功能的歷史遺存”紅色資源是一種以物質和精神為載體的資源,它生動記載了中國革命歷史進程,再現(xiàn)了革命先輩光輝足跡,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是一筆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
2.洛崖知青城紅色資源概述
洛崖知青城是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柳州市柳城縣大埔鎮(zhèn)洛崖社區(qū)的一個街區(qū):即洛崖老街。這條老街還相對完好地保留知青時代插隊知青使用過的房屋、革命樣板戲臺、公社食堂、公社宿舍等舊址,一直以來都是遠近知青們尋找青春足跡的去處。21世紀初,柳城縣政府根據(jù)發(fā)展規(guī)劃,重建修舊,在舊城的基礎上,結合新的主題,復活了知青城。
洛崖知青城的紅色資源包括無形的和有形的兩方面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類:一是知青精神。知青精神就是在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建設國家初期為解決國家城市人口問題而發(fā)起的一場聲勢浩大的上山下鄉(xiāng)活動中形成的具有愛國主義情懷、英雄主義精神和緊跟黨走、為國家的繁榮奉獻一切的堅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全國人民所表現(xiàn)出來的新中國建設時期的革命精神。二是革命遺址遺物。柳城縣洛崖知青城迄今還保留完好的當年知青插隊時的舊址,革命樣板戲臺、民俗文化大院、以插隊知青用過的生產工具作為展覽主題的知青博物館和表演禮堂等場所。三是知青故事和傳說。此外還有紅色標語等紅色資源。
二、對利用紅色資源開展干部教育培訓的幾點思考
1.要把現(xiàn)場教學與紅色旅游區(qū)別開來,主題挖掘是關鍵
要賦予每個現(xiàn)場點一定的教學主題。干部培訓依托紅色資源開展黨性教育,現(xiàn)場教學是其主要形式?,F(xiàn)場教學必須把靜態(tài)的紅色革命歷史資源轉化為干部教育的教學資源,必須賦予相應的教學主題,通過一定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活動,才能實現(xiàn)教學目標,進而把教學與旅游區(qū)別開來。一般的紅色旅游只是停留在簡單地參觀、講解及對事件客觀描述的層次上。而干部培訓都有特定的培訓主題,要完成教學的主題,達成培訓目的,就不能僅限于帶著參加培訓的干部游覽每一個教學現(xiàn)場點,而是有目的的選擇切合主題的現(xiàn)場點進行教學。因此為滿足不同培訓班次的不同需求及應對教學計劃變更的需要,在洛崖知青城的每個現(xiàn)場點都必須進行充分的挖掘,賦予其深刻的主題。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在講解的基礎上,根據(jù)現(xiàn)場點所發(fā)生的歷史事件,由教師站在更宏觀的角度點出歷史背景、梳理歷史脈絡、分析歷史本質、點評該現(xiàn)場的歷史啟迪意義。如在大學生村官創(chuàng)業(yè)園可以講述“繼承革命傳統(tǒng),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主題;在插隊知青舊址可以根據(jù)不同的紅色標語的內容講述“緊跟黨走、為國家的繁榮奉獻一切的堅定的理想信念”、“依靠群眾,勇于勝利”、“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等主題??梢砸粋€點多個主題(每個現(xiàn)場教學點設計多個教學主題)或者一個人多個主題(承擔現(xiàn)場教學任務的要挖掘多個現(xiàn)場教學點)。
要充分挖掘史料的時代價值。到紅色現(xiàn)場點進行現(xiàn)場教學,不是簡單聽老師背講解詞,也不是聽老師復述歷史事件,而是要發(fā)揮紅色資源的資政育人的作用,為此,教師就要根據(jù)時代的需要,在充分挖掘史料的基礎上,對每個現(xiàn)場點、每個史實、每個人物事件進行必要的加工、改造,挖掘其時代價值,從而深化其教學主題,做到寓理于史、寓情于史、理從史出。如在知青博物館這個教學點,進門左邊便是知青時期知青們在當?shù)亻_展轟轟烈烈的生產、宣傳、教育等活動場面、右邊是知青時代的杰出人物和當時到本地插隊的著名知青人物、余下2/3強的空間陳列著插隊知青當年插隊使用過的生產工具。在使用這個教學點時,復述當年生產場景的熱烈、復述杰出人物的插隊故事或者介紹生產農具的用法及年代意義顯然不是教學的重點,而應該把重點放在分析發(fā)動這場轟轟烈烈的上山下鄉(xiāng)活動的原因和預期的作用,知青們?yōu)槭裁磿崃蚁鄳栒偻渡淼竭@個活動中并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如何自力更生的,這場活動在發(fā)展的過程中為什么會發(fā)生扭曲政府是如何糾正這種偏差的,對那代人產生了什么影響、給我們留下什么思考等。從而得出黨可以通過自我建設,以自己正確的政策,糾正國家建設過程中發(fā)生的偏差,最終贏得人民的支持,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應當更堅定信念,相信我們的黨,緊跟黨走;依靠群眾,必須始終恪守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2.要達成特定的教學目標,設計是關鍵
運用紅色資源進行教育培訓,關鍵是選擇主題、提升主題,用事實說話,用史事論證,用鮮活的材料和豐富的內容來滿足學員的學習需要,達到培訓目標。不管是革命傳統(tǒng)教育還是愛國主義教育,都不是一種簡單的知識傳授,更多是一種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教育。在特定的場合,很難把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截然分開,如在知青田體驗區(qū),要達到讓培訓對象理解插隊知青在極其惡劣的環(huán)境下,靠著“堅決相信黨,緊跟黨走”、“為祖國奉獻自己”和“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堅定信念,創(chuàng)造一個個奇跡,就要組織干部穿當時的衣,吃當時的餐,干當時的活。因此,在干部培訓工作中,必須做到既要抓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又要抓形式的創(chuàng)新和實用。洛崖知青城創(chuàng)建以來,十分注重教學形式的創(chuàng)新,積極探索適合教學實際的教學形式,如情理交融的現(xiàn)場教學、觸摸國情的社會實踐、情景模擬的體驗教學等教學模式。
3.要處理好物質與精神、歷史與現(xiàn)實、小與大之間的關系
物質與精神的關系。紅色資源的物質層面是精神層面形成的基礎,由于精神層面是物質層面的提煉和升華。在教學實踐中,由于物質具有直觀性,因而在教育培訓過程中易于被運用和接受。而精神由于比較抽象和枯燥,在教學過程中常常被忽略,從而影響教學效果的提升。因此,要使教學有深度、有品位,就不能停留在簡單的參觀講解層面,避免走馬觀花,缺乏教育深度,但也不能異化為純粹的專題講授,進行簡單說教。
歷史與現(xiàn)實的關系。紅色資源都是歷史留存,援用紅色資源開展干部教育培訓,并不是用紅色資源對領導干部進行歷史知識教育,進行黨史學術研究,而是要使他們通過學習和重溫歷史,在世界觀、人生觀、方法論等方面得到啟發(fā),得到感悟,達到“用歷史來審視現(xiàn)實,透視未來”的教學目的。要努力尋找傳統(tǒng)與顯示的結合點,把繼承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與弘揚時代精神結合起來,把歷史經驗與改革開放實踐中的重大理論和現(xiàn)實問題結合起來。
“大”與“小”的關系。任何一個舊址舊居,反映的都是一小段歷史,一小部分任務,不可能涵蓋整個波瀾壯闊的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所有璀璨星空的黨史人物。但任何一段歷史都是整個中國共產黨歷史的連接點,都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
十八大后,具有知青經歷的領導層引發(fā)了廣發(fā)關注,由7人組成的政治局常委中有4人具有“知青”經歷,如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等,而在新當選的205名中央委員中,三分之一也有這樣的階段性人生。有學者熱烈地宣稱“中國進入知青治國的時代!”對知青城進一步挖掘知青精神的“最大公約數(shù)”,使“知青精神”能更好地助燃新時代青年干部的理想、信仰之光,在以新一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領導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