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金泉
2016年1月16日是個喜慶的日子,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和中國社科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育成在京舉行婚禮。這是繼2015年女排世界杯,郎平作為主教練帶隊贏得首個世界冠軍之后,再一次吸引了所有媒體與公眾的關注。
“女排五連冠” 舉世矚目的榮耀
1981年11月16日傍晚,學校停課,工廠停工,連烏鴉也停止聒噪,整個國家似乎停滯下來。
全國人民守在電視機和收音機前,此時,第三屆女排世界杯的決賽正在進行,中國隊對日本隊。在球迷震耳欲聾的吶喊聲中,一個叫郎平的北京女孩扣下了關鍵的一球,贏得了世界冠軍,中國女排3:2獲勝。
整個中國沸騰了,人們聚攏在天安門,徹夜高呼“中國萬歲,女排萬歲!”
那時的中國正值改革開放之初,是一個在精神上需要救助、營養(yǎng)的年代,也是迫切尋求新的精神支柱的年代,而女排就像一面旗幟,是80年代奮發(fā)向上的象征。舉國上下都認識了這個扣球扣出世界冠軍的“鐵榔頭”——郎平。
那一年,郎平21歲。仿佛一夜之間登上神壇,成了民族英雄。但光環(huán)背后,郎平卻也曾因超負荷的訓練強度,曾在廁所里暈倒。當整個民族的期待都壓在身上時,她步履維艱,精神的弦繃到極點。每一次的失誤,都會讓她自責不已,壓力大到無法進食。然而在這樣巨大的高壓下,她與女排姐妹們,一次次咬緊牙關,拿下一個又一個冠軍。在短短5年內(nèi),中國女排迎來了“五連冠”,社會大眾對于她們的崇拜一次甚于一次,女排神話攀至巔峰。
傷痛背后的艱難抉擇
然而每一個運動神話,背后都有著數(shù)不清的傷痛。
在高強度的體能訓練下,郎平因為傷病,不得不被迫離開了鐘愛的中國女排。那一年,她26歲。
26歲的郎平,放棄了國內(nèi)的一切,遠走美國留學。很多人都不明白為什么郎平愿意放下光環(huán),去那么遠的地方?郎平在她的自傳中這樣回應了當時所有人的疑惑:“我不能夠再躺在冠軍的獎狀、獎杯上吃一輩子老本,我不能天天坐在榮譽上,一旦從女排的隊伍中退下來,我什么都不是,我得重新學習本領,我得重新開始生活?!?/p>
到了美國的郎平,不是什么知名球員,不是什么都受到優(yōu)待的奧運冠軍,只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留學生。
為了賺取學費和生活費,她參加了美國排球夏令營,教孩子們打排球賺學費,同時還為某意大利俱樂部打球賺生活費。有一陣,軟骨碎了,小碎片就在關節(jié)里跑,又卡在了骨縫里,膝蓋腫得厲害,腿根本彎不了。比賽前,先讓醫(yī)生把積液抽出來,打完比賽再抽,那么痛苦,她依然咬牙堅持了下來。
生活雖然清苦,但郎平卻在迅速地成長著,并取得了墨西哥大學的體育管理現(xiàn)代化專業(yè)碩士學位。
孤軍奮戰(zhàn)的“鐵榔頭”
1995年,為了中國女排的再度崛起,郎平把僅兩歲的女兒丟給丈夫一個人照顧,執(zhí)意回國執(zhí)教女排國家隊。那時國人是那么地盼望著“鐵榔頭”能讓成績下滑至世界第八的中國女排“起死回生”。
大家一廂情愿地認為號稱“鐵榔頭”的郎平是鋼鑄鐵打的,誰又知道回國后不久,她身后的那個家就垮塌了?;楹蟮睦善揭恢泵τ谂徘蚴聵I(yè),很少與家人相聚。她那么珍惜這個家,卻還是走到了盡頭。這時的郎平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敗,然而她并沒有多少時間來消化家庭帶給她的傷痛,因為她背負著整個民族的期待,她深知女排輸贏對于國人意味著什么。她別無選擇,她不能妥協(xié),她一直說:“中國女排培養(yǎng)了我,當有需要的時候,我只有無條件地去做?!?/p>
憑著多年海外豐富執(zhí)教經(jīng)驗和女排的刻苦訓練,短短一年半時間,郎平將中國女排帶上了1996年奧運會亞軍的領獎臺上。在亞特蘭大奧運會前夕,郎平甚至因為心臟病而突然病倒??v使如此,一切的努力卻沒有換來更多的理解。她在離奧運會只有一年多的時間接手中國女排,能在亞特蘭大拿到銀牌實屬不易,但國內(nèi)的批評聲音仍然很多:“我們輸給了路易斯領軍的巔峰時期的古巴隊,獲得銀牌。賽后所有隊員都哭了……但是在國內(nèi),人們更多記住的是金牌,是冠軍?!?/p>
從18歲進入中國女排再到54歲成為世界冠軍教練,郎平在30年間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作為教練,郎平兩次帶領中國女排走上世界巔峰。她承受著難以想象的壓力,用自己的努力保住了中國女排這面旗幟。她現(xiàn)在依舊奔波在排球一線,像個永不休止的陀螺,為著自己的排球夢想,一步步堅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