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杰俊
在中國文學史上,李賀有著“詩鬼”之稱。他的一生,坎坷不平,家道中落,并仕途失意二十七歲就離開人世。雖然李賀的生命歷程短暫,但他的作品對中國詩歌的意境有了不少的繼承與開拓,并形成了自身獨特的美學形態(tài)。本文將從李賀的作品出發(fā)去探討這一系列問題。
一、李賀詩歌拓展了傳統(tǒng)志怪與游仙類作品的表達
李賀的詩歌中有著系列的“鬼詞”與“游仙詩”。這兩者的文學源頭最早可以追溯到屈原的《楚辭》、魏晉南北朝的志怪小說和阮籍等人的游仙詩。
總的來說《楚辭》中的關于神鬼的描繪,主要還是以神為主的,甚至是“鬼”“神”兩者并沒有明確的區(qū)別,而《楚辭》的總體意象也是以瑰奇浪漫為主。但李賀的作品“鬼”“神”有了相對明顯的區(qū)分,其“鬼詞”充滿陰冷凄苦的鬼氣,作品也不乏對鬼魂與墓地等的直接描繪。在這一點上,李賀的作品可以說是跟魏晉南北朝等的歷代志怪文學、墓志銘文有著更直接的聯(lián)系。不過李賀的作品比它們更加深而廣地著重對環(huán)境與氛圍的描寫。六朝以來的志怪文學主要都以記敘為主,著重簡略性記錄,對環(huán)境氛圍的塑造往往只是一筆帶過,而墓志銘因其文體的限制在這方面就更顯薄弱。李賀在他的不少詩歌中卻盡力地把怪異鬼氣的氛圍與環(huán)境作為直接的描寫對象,營造了獨特的“詩鬼”之詞與審美形態(tài)。如:月午樹無影,一山唯白曉。漆炬迎新人,幽壙螢擾擾。——《感諷》之三。蟲棲雁病蘆筍紅,回風送客吹陰火?!堕L平箭頭歌》。冷翠燭,勞光彩。西陵下,風吹雨?!短K小小墓》。
于傳統(tǒng)的游仙類作品里,詩人遨游天界是現(xiàn)實與理想相互對立的象征。這些詩人們因自身的境遇與時代困境無法調(diào)和,所以幻想一個渺茫的天界,并期望擺脫凡塵的困擾和于幻想的世界得到完美平衡。李賀的游仙詩延續(xù)了這樣的意境傳統(tǒng),并在此基礎上,從天界的視角上表現(xiàn)人間的滄桑巨變,把傳統(tǒng)游仙詩“向天界眺望的視角”與“往人間俯視”相融合,從而表現(xiàn)作者對人生虛無的思考。如:黃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秹籼臁?。東指羲和能走馬,海塵新生石山下。——《天上謠》
二、李賀詩歌中非常規(guī)用詞對詩歌意境的影響
在中國詩歌的歷史上,李賀的用詞是非常獨特的,沒有任何一個詩人像他那樣偏好老、死、衰等詞語,而在他的作品中殘、斷、墮、瘦、古、鬼、枯、頹、病、敗、朽、暮、弊、破、哭、愁、幽、折、荒、血、寒、泣、悲、凄這些表述也隨處可見。如此的非常規(guī)用詞,對李賀詩歌的意象產(chǎn)生了三重主要的影響。一是使作品充滿了陰冷凄森的氣息,增添了對非常規(guī)環(huán)境的描繪,如:一方黑照三方紫,黃河冰合魚龍死?!侗敝泻?。二是把自身的愁苦與周圍的世界物象相互交融,反映了作者內(nèi)心中的壓抑,如: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堕_愁歌》。三是讓非常規(guī)環(huán)境與人相互對立,展示對現(xiàn)實的批判與控訴,如:風吹枯蓬起,城中嘶瘦馬......惟愁裹尸歸,不惜倒戈死?!镀匠窍隆?/p>
在李賀的個別詩歌中,其非常規(guī)用詞讓詩歌有了多重的意境與解讀方式。“藍溪之水厭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薄独戏虿捎窀琛贰@钯R用他的文字描繪了一幅恐怖的老夫采玉的景象,從而對當時的統(tǒng)治者自顧自身享樂而不顧民間疾苦的現(xiàn)象作了深刻批判。對這句有幾種解讀,而解讀的關鍵在于“厭”字。“厭”在古代漢語中有幾種意思:一是“厭惡”之義,二是“飽食”之義,三是當其讀“ya”時,有“壓住”之義。在取“厭惡”意的時候,我們讀到了藍溪水與采玉者的不可調(diào)和的相互對立,采玉的藍溪水厭惡生人,所以它讓無數(shù)人死于其中,同時那些死去的人即使過了一千年也依然憎恨著藍溪水,這一描寫可謂驚心動魄。而取“飽食”意時,詩歌表現(xiàn)出一種“程度感”,展現(xiàn)了犧牲人數(shù)之多。而讀“ya”時,“壓住”則從采玉者的心理情感上,表現(xiàn)勞動者的沉重與悲苦。
三、李賀詩歌中音樂與意境的關系
在李賀的詩歌當中,音樂與意境有著深厚的聯(lián)系。其主要體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李賀寫下不少有關音樂的詩作,二是把音樂用“通感”的藝術手法去展現(xiàn)他想描繪的其他事物。
李賀在描寫音樂的詩作里,主要是通過神話傳說的意象以及高度夸張的浪漫主義手法去描寫音樂的,著重表現(xiàn)聽音樂人的主觀感受,而不是對樂音進行直接的描繪。這樣便營造出詭奇壯麗并與神話相互交融的想象性意境。如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独顟{箜篌引》。木死沙崩惡谿島,阿母得仙今不老?!都冽堃鳌?/p>
而在用音樂作為通感”的藝術手法上,李賀主要是把直接的視覺形象的畫面或者是想象中的視覺形象的畫面通過音樂的聽覺去表達。這樣在意境上溝通了不同的感官。讓畫面形象生動起來的同時,拓展了閱讀者的想象空間。如:羲和敲日玻璃聲。南浦流云學水聲。碎千年日長白,孝武秦皇聽不得,等句子便是這方面的典型。
李賀的詩歌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獨特的意境表達與地位。雖然李賀一生短暫。但從他留下的詩作中可以看出明顯的特異性。李賀詩作的文學魅力也不斷地讓人發(fā)掘得更深、更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