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濤
提起“老賴”,群眾咬牙切齒,執(zhí)法部門搖頭嘆氣。可見,“老賴”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一種頑疾,嚴重地敗壞了社會的風氣,影響了社會誠信體系的建立。
今年,44個部門聯(lián)合簽署的《關于印發(fā)對失信被執(zhí)行人實施聯(lián)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的通知》要求,一旦被列入失信被執(zhí)行人名單,大到開公司、做高管,小到乘飛機、坐高鐵時的位置,以及去夜總會、高爾夫球場這些高消費行為都會受限……這無疑是懲治“老賴”的一項有效舉措,讓人禁不住為國家點贊。
在欣喜的同時,筆者也在沉思:針對個人、企業(yè)的法律法規(guī)有了,那么針對政府的呢?眾所周知,“政府老賴”已經不是新鮮詞了。這些年,關于“政府老賴”的新聞報道可謂層出不窮,如長寧鎮(zhèn)政府拖欠居民陳師傅8萬多元工程款拒不償還、遼寧人周勝喜向寬甸縣長甸鎮(zhèn)政府討債19年,等等。
這些政府能夠如此猖狂地失信于群眾,無非是因為我國對政府失信尚無有效懲戒手段。即便群眾將政府告上法庭,贏了訴訟,仍然拿不到錢。上文提到的陳師傅將長寧鎮(zhèn)政府告上了法院,贏得了官司,但是該政府表示“鎮(zhèn)上沒錢”。面對這種情況,法院也無法強制執(zhí)行,畢竟政府財政資金牽扯方方面面,不能隨意凍結。
難道真的無法治理“政府老賴”?筆者以為,治理“政府老賴”需要國家的重拳出擊。國家要出臺針對“政府老賴”的具體法律政策,讓執(zhí)法部門有法可依。同時,將失信政府納入“老賴黑名單”,限制失信政府主要責任人的消費、旅行等?!罢腺嚒逼鋵嵤莻€別公職人員不作為甚至胡作非為的結果,國家只要加大明察暗訪力度,肅清干部隊伍,定能解決“政府老賴”問題。
消除“老賴”頑疾,是肅清社會風氣、重建誠信社會的重要一步,政府必須做好表率作用。一方面,政府要將國家治理“老賴的”法規(guī)政策廣泛宣傳,讓“老賴”們知道欠錢不還可能受到的懲罰。更重要的是,政府要以身作則,要講誠信、守諾言,如此才能夠貫徹落實國家法律法規(guī),協(xié)助執(zhí)法部門懲治“老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