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燕
春秋時期,楚國都城里有一位手藝精湛的鐵匠,無論打造兵器還是制作農(nóng)具,都供不應求??粗约旱氖炙囘@么受歡迎,鐵匠便讓兒子跟著自己學打鐵。
為讓兒子學得更快、少走彎路,鐵匠幾乎手把手地教兒子如何煉鐵并將其打磨成型。在父子倆的齊心合力下,每一件鐵器都被打造得很精美。
流光飛轉,兒子很快成年。老鐵匠打算讓兒子在都城里再開一家店鋪,獨立謀生。他認為憑著兒子的手藝,絕對能成就一番事業(yè)??蓛鹤拥蔫F匠鋪開業(yè)沒多久便受到很多顧客指責。人們都說,他的兒子打造出來的鐵器常會出現(xiàn)瑕疵。
鐵匠對此感到十分疑惑,自己教得認真,兒子學得刻苦,怎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
一天,一位老者來到楚國,鐵匠早就聽聞這位老者善于育人,便找他解惑。
老者聽了鐵匠的訴說,問他:“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打鐵?”鐵匠點頭?!霸谶@之前,他是不是一次都沒有出過錯,打出來的鐵器都很完美?”鐵匠又點了點頭。
兩個問題問完,老者捻須而笑:“一點出錯的機會都不留給他,他怎能學得精?要知道,練好一門技術,不僅需要好的經(jīng)驗,更需要錯的教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