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希望
2015年,“十二五”圓滿收官,教育交上了優(yōu)異的“答卷”:我國教育總體發(fā)展水平已經進入世界中上行列,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義務教育普及率超過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我國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達到15.83%,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fā)展能力顯著提高,國際影響力穩(wěn)步增強。我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人力資源大國。
2016年,我國將加速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邁進?!笆濉币?guī)劃建議稿 “以提高發(fā)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把提高教育質量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教育發(fā)展主題。向著高品質的教育邁進,正是“十三五”元年的有力召喚。
邁向高品質的教育,既是黨和人民的有力召喚,也是教育發(fā)展的時代命題。高品質的教育,要求教育發(fā)展的方式必須作最深刻而重大的轉變,即必須從發(fā)展的規(guī)模和速度轉到質量和內涵上來。用人民群眾的話說,就是要從“有學上”轉到“上好學”上來,從“選拔人”轉到“服務人”上來。高品質的教育,就是要破除忽視人的個性的“教育錦標主義”,讓每一個學校在回歸立德樹人的過程中辦出特色,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成長的快樂和自信,受到適合的教育。高品質的教育,要求教育質量由統(tǒng)一標準轉到個性化標準,由提供方標準轉到需求方標準,由外在標準轉向內化標準。
高品質的教育是教育強國的“軟實力”?!败泴嵙Α边@個概念最先由美國學者約瑟夫·奈提出,我國教育工作者把它運用于教育領域,形成了“教育軟實力”的概念,用來指稱社會共識、師資力量、教育制度、教育觀念、教育方法、教育質量和內涵發(fā)展等。提升教育的品質就是要提升上述這些教育軟實力。
高品質的教育需要良好的社會氛圍、合理的用人制度和勞動分配制度的有力支持與必要保障。全社會的教育素養(yǎng)如果還停留在考高分、上好學、找好工作上,對教育的可能和局限認識不清,重學歷而輕學力,“唯文憑”而輕能力,教育改革也會非常艱難。
教師強則教育強。教師的職業(yè)認同和專業(yè)發(fā)展,是確保高品質教育發(fā)展的關鍵。歷史經驗表明,大凡教育發(fā)展最好的時期,總是社會優(yōu)秀人才涌向教師隊伍的時期。
高品質的教育需要新型的師生關系去支撐。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學校實施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要求教師關注每一個學生,自覺做到不以測驗成績?yōu)閷W生排名,多幫助學困生,補短板,同進步,把每一個學生都看成美好旋律中的特定音符。
高品質的教育必須回歸生活、回歸社區(qū),必須是教師、家長和學生的共同成長。多彩的生活和豐富的社區(qū)文化是立德樹人、涵養(yǎng)品行、培育價值的沃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焙媒逃^不能失去生活的溫度和文化的土壤。近年來,本刊重磅推出的西安惠安中學“好人教育”的創(chuàng)新理念與實踐,就是一個力爭創(chuàng)造高品質教育的重大典型。
高品質的教育離不開深化改革和依法治教的制度基礎。我們要深化“放管服”改革,緊緊抓住考試招生制度改革這個樞紐環(huán)節(jié),調整政府、學校、社會的關系,實行管辦評分離,建立現(xiàn)代教育治理體系,為創(chuàng)造高品質的教育構建良好的制度生態(tài)。
2016,讓我們牢記使命、不斷創(chuàng)新,向著高品質的教育砥礪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