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角,又稱芰、水栗、菱實、芰實,是菱科菱屬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在我國南方尤其在長江下游太湖地區(qū)和珠江三角洲地區(qū)栽培較多。菱角含有豐富的淀粉、蛋白質(zhì)、葡萄糖、不飽和脂肪酸及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補脾胃、強股膝、健力益氣等功效。菱角果肉可食,嫩莖可作蔬菜,菱葉可做青飼料或綠肥,種植菱角綜合效益較高。采用大棚育苗和促早熟栽培菱角,可在6月初提早上市,經(jīng)濟效益更加顯著。下面介紹大棚菱角早熟栽培技術(shù)。
一、品種選擇
筆者通過兩年的品比試驗,篩選出4個適合大棚越夏栽培的菱角品種。(1)大青菱:中早熟品種,品質(zhì)好,果個大,單果重20~30克。肩部高隆,肩角平伸、粗大,腰角粗略向下彎,果皮綠白色、皮厚,果實與果肉重量比為2∶1。(2)姜堰紅菱:早、中熟品種,單果重25克左右,果肉脆、帶粳性、味甜,皮較薄,宜生食。果實與果肉重量比為1.5∶1.0。(3)邵伯菱:早熟品種,單果重20克左右,皮綠白色、較薄,肩角較大,腰角尖銳,果肉味甜,宜生食,果實與果肉重量比約為1.5∶1.0。(4)五月菱:早熟品種,單果重25克左右,兩角平伸,皮薄肉厚,果肉含水量高,為生食品種,產(chǎn)量中等。
二、培育壯苗
1.苗床準備:育苗大棚要求南北走向、土壤肥沃,苗床面積為移栽大田面積的5%。播種前15天,搭建大棚并覆蓋雙層薄膜,在大棚內(nèi)建立育苗池,育苗池四周土埂高0.5米,土埂用地膜覆蓋保水。每畝施鈣鎂磷肥25公斤和有機肥1000公斤,放水泡田,并根據(jù)水面高度調(diào)整床面,盡量減少水位落差。播種前1周,苗床撒施100公斤生石灰消毒。
2.播種:適宜的播種時間為2月上中旬,播種前將菱種洗凈,采用撒播的方式進行播種,要求撒播均勻。每畝用種量40公斤。
3.苗期管理:播種后至出苗前,大棚應(yīng)密閉升溫,溫度不超過30℃就不需要放風。苗床內(nèi)保持3~5厘米的淺水層,促進早出苗;菱苗出水后,白天溫度控制在30℃以下,超過30℃,中午通風1~2小時。當菱苗長出3片真葉時,逐漸加深水層至20厘米,保持水層穩(wěn)定,3月下旬以后,延長通風時間,白天溫度不超過30℃。
三、移栽
1.移栽大棚準備:移栽大棚地塊要求土壤肥力較高,保水保肥能力較強,具有良好的排灌系統(tǒng)。在大棚四周做埂,埂高0.5米。移栽前10天,施基肥,一般每公頃施腐熟有機肥15噸或復合肥1200公斤,施基肥后要耕翻耙平。在移栽前7天開始蓄水,保持淺水層15~20厘米。灌水后密閉大棚,提高棚溫。
2.移栽:移栽時間一般為4月上旬,移栽苗要求有10片葉、菱盤直徑15厘米、有2~3個分枝。起苗時要盡量少傷根系,并要確保根上帶有老菱,邊起苗邊移栽,移栽時將菱苗根系輕按入水下泥土中5厘米,并理順擺正菱盤。定植行距50厘米,株距20~25厘米,定植密度為每公頃3.75萬株。
四、田間管理
1.溫度管理:移栽后7天內(nèi)保持閉棚,提高溫度緩苗。只有在中午大棚溫度超過30℃時,才進行通風。緩苗期后,逐漸延長通風時間,增加通風量。白天棚內(nèi)最高溫度不能超過32℃,最低溫度不能低于28℃;夜間棚內(nèi)溫度保持在18~20℃,不能低于15℃。5月中下旬,氣溫逐漸回升,要揭掉棚膜。10月上旬以后,氣溫下降,要及時覆蓋棚膜。在蓋棚初期,棚內(nèi)外溫差較小,白天可以延長通風時間,夜間閉棚保溫。隨著棚內(nèi)外溫差加大,應(yīng)該逐漸減少通風時間和通風強度。在菱角生長后期,棚溫保持在20℃以上,直到11月中下旬棚溫低至菱盤不再生長時放水清茬。
2.水層管理:在菱角不同生育期,受外界環(huán)境溫度變化的影響,要保持不同深度的水層。一般在移栽前期應(yīng)該以淺水層為宜,水深不超過15厘米。5—6月,水層深度保持在20~30厘米,7—8月,水層深度保持在30~40厘米,9—10月,水層深度保持在20~30厘米。
3.施肥管理:5月,第一批菱盤及鮮菱角采收后,每公頃施復合肥300公斤,以后每隔10天采摘1~2次,采摘后每公頃施復合肥75~150公斤。
五、采收
定植后的4月下旬以后,菱角田封行,開花后15天,當菱角充分長大,但皮殼還未硬化時,即可采收鮮菱角,一般每隔8~10天采收一次。6—9月,每隔4~6天采收一次,10月天氣轉(zhuǎn)涼,每隔8~10天采收一次。
(南京綠星農(nóng)業(yè)科技有限公司 ? 馬紅松 ? ?郵編:211221;江蘇省睢寧縣王集試驗站 ? 李兆虎 ? ?郵編:211221;江蘇省農(nóng)科院蔬菜研究所 ? 于利 ? 王神云 ? 郵編:2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