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宏
激勵動機一:優(yōu)勝效應
有了級別,也就有了比較,有了高下之分,有的孩子有比較強的優(yōu)勝需要。所謂優(yōu)勝需要,就是人希望在與其他人競爭中獲得優(yōu)勝感的需要。
比如我考了5級,你考了4級,小孩子很高興,有的孩子甚至考級就是為了超越別人,才努力學琴。我原來有一個學生就是這樣,她平時不是很愛練琴,但是就是愿意考級,她的每次明顯的大的進步,都是在考級的時候獲得的。最初沒有考級的時候,她一直不是很努力練琴,后來知道有考級后,她自己主動提出來要考級,而且還要考一個比她現(xiàn)在正常程度難的級別,當時我就不太同意,以我對她的判斷,考那么高的級別,對她現(xiàn)在的狀態(tài)來說,幾乎是沒有可能的,但是她爸爸支持她,后來就開始準備,結果她的表現(xiàn)令我非常吃驚,她表現(xiàn)出超常的努力,最后真的考級通過了。有意思的是,這孩子考級一通過后,馬上就不用功練琴了。后來發(fā)現(xiàn),這個孩子就是特別的要強,好勝,在學校的成績也非常好,對自己有優(yōu)勝感的科目,特別用功。特別是有競爭對手的時候,更是來勁。
激勵動機二:成就感效應
考級的激勵作用還表現(xiàn)存給孩子帶來成就感和打通關效應。我們在后面會詳細講成就感的問題。當人們樹立了一個要實現(xiàn)的目標時,就會期待這個目標的實現(xiàn),一旦實現(xiàn)了這個目標,就會有一種快感的反應,而這種快感就會產生激勵他下一步的學習積極性,——學習動機,為了這個快感的到來,他也會表現(xiàn)出強得多的學習動力??技壨ㄟ^,對孩子學習是巨大獎勵!所謂“打通關效應”,是指人的成就感需要有一種漸進升級的特征。取得一點小成就的快樂后,就想取得更大的成就感,總想探索自己能力的極限在哪里,就像玩游戲打通關一樣,總要玩完最后一條命,如果他還剩一條命,你就不讓他玩了,他特別難放手,如果他要是知道總共有十關,而且他現(xiàn)存已經打到第八關了,你讓他別玩了,他就特別難放手,考級就像打通關。有些孩子考過一級后,有了成就感的滿足,成就感需要被強化,于是就想考下一級,考了五級,就想考七級,考過八級后,就非要考完所有的級。這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一方面可能覺得練琴苦,有想退卻的感覺,但是,另一方面又欲罷不能,想考完所有的級再停止學琴,有了學琴的分級考試,使孩子不僅僅感受到了得到證書的成就感,還產生了要不斷晉級的持續(xù)的學琴動力。這是考級特別大的一個好處!
當然,考級也存在一些問題,造成一些負面的影響,考級可能存在的問題,正是由于這些問題才使有些家長拒絕參加考級。在所有問題當中,排在前面的是過于專業(yè)化的問題,我們在前面用了很大的篇幅講到,目前業(yè)余學琴存在過于專業(yè)化的問題。在我看來,學琴本來已經存在過于專業(yè)化的問題,而考級起到了推波助瀾、雪上加霜的作用。在考級過程中,業(yè)余學琴過于專業(yè)化的問題得到了最集中的體現(xiàn),也就是說,孩子要想在考級中通過的話,你要達到的標準,是遠遠超過我心目中業(yè)余學琴的質量標準,業(yè)余學琴在傳統(tǒng)上本來就存在過于專業(yè)的風氣,被考級大大強化了!這樣高的標準,勢必使很多孩子要付出超負荷的努力,超出業(yè)余學琴應該付出的努力,才能夠通過考級。比如,我們的老師都知道對一個才能比較中等的孩子而言,如果你每天不練兩個小時以上的話,很難在考級中通過,甚至有的能力弱的孩子,臨到考級前,每天練琴要達到3到4小時。器樂學習是一種業(yè)余教育,在孩子年齡那么小的情況下,他有很多發(fā)展目標,不僅僅有許多該學的科目,而且孩子還需要游戲、還需要交友,在這些游戲與交友活動中,會培養(yǎng)孩子重要的社會交往意識與能力,而這些意識與能力對孩子應對未來社會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過于專業(yè)化的學琴要求,使很多孩子臨到要考級前,為了考級通過,不得不把全部的課余時間用于備考,我認為花那么多時間用于考級曲目的練習,占用了孩子其他素質與能力的發(fā)展時間。從孩子的平衡全面發(fā)展角度看,花這么多時間用于練習考級曲目是得不償失的。所以我堅決反對一個將來不想從事音樂專業(yè)的人,花那么多時間,進行那么艱苦卓絕的技術訓練,以應付考級。同外也有考級,比如英皇的考級、加拿大的考級,技術難度要求上比我們低多了,我們有些專家否定他們的考級體系,認為要求太低,太不嚴格,其實這些專家,自己就存在于一個誤區(qū)中:他們沒有認清,器樂教學在孩子成長中到底應該占有多大比重。如果器樂學習僅僅是為了提升國民的音樂審美素質,那么降低考級要求的專業(yè)規(guī)格,實際上有助于推動器樂教學的普及,也有助于推動考級工作的發(fā)展,有助于加快國民音樂審美素質的提高。
業(yè)余器樂教學,應該是提升國民審美素質的抓手,我們的考級,應該以全而提升國民綜合音樂審美素質為導向,而不要以為專業(yè)水平越高越好,規(guī)格要求越嚴越好。如果以這個導向去進行考級的話,我想從考級的難度到內容都應該發(fā)生變化,但遺憾的是,現(xiàn)在的考級要求過于專業(yè)化了。我個人的觀點是,理想的業(yè)余器樂考級難度標準應該定為:各級的孩子,每天平均練琴一小時,能夠有50%的孩子達到通過水平。但是,以現(xiàn)在的考級要求,要想考級通過,這點投入是遠遠不夠的。孩子要付出更多得多的努力??技壱筮^高,導致孩子的學琴投入過大,是考級的重要問題。
第二個問題,考級是學琴中的重大的檢驗情境,對動機有重大影響。
既然是考級,就有通過與不通過兩種可能性。我國當前進行的這種過于專業(yè)化的考級,它的標準很高,導致孩子通不過的可能性增加。
這就帶來第二個問題,考級是一種檢驗情境,是一個比較重大的檢驗情境。通不過,對孩子動機負面影響非常大。黃露瑤的例子……沒有通過后,就不學了。我自己原來有一個學生,就是這樣,原本學琴就不是很積極,在父母的堅持下,一直也跟著我學琴堅持了許多年,臨考初中前,爺爺奶奶堅持孩子要考八級,而她實際的水平是七級。最后,報考八級沒有通過,學琴動力驟然下降,沒有過多久,就徹底不學琴了。
考級是孩子學琴過程當中最大的檢驗情境。在這個檢驗情境當中有可能有成功的喜悅,也可能有失敗的痛苦。如果一個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強,原本學琴動力不大,他就很難承受考級通不過的這個打擊,我們在后面的講座中將會詳細講到,童年是心理反應習慣的關鍵期,在這個檢驗情境下遭到失敗以后,使這個本來讓他很有享受感的演奏活動,被籠罩上了一層失敗的陰影,這個陰影像夢魘一樣掛在他的心目當中,有的孩子甚至在演奏前,一想到要上場就緊張,一想到要上場就緊張,一旦這種緊張感形成一種習慣性的反應,將來就會形成習慣性的怯場,結果自從考試失敗后孩子形成了怯場心理,從此就不愿意當眾演奏了!
這無論對孩子學琴還是人格的形成發(fā)展都是很不利的。童年也是自我形象形成的關鍵期,童年遭受重大挫折,對形成一個良好、樂觀、自信的自我形象,形成積極向上、開朗的人格,是存在著威脅的。有些考官還有一個概念,他認為我的責任就是指出孩子存在的問題,所以總會在考級評語中,指出孩子存在著這樣、那樣的毛病,我們的老師也不太在意表揚性的評語。
很多家長也希望,抓住這個難得的專家鑒定的機會,希望評委多寫些存在問題的評語,以便讓孩子今后注意改正,家長還會不斷拿出這些評語中指出的毛病,對孩子進行教育??技壥墙逃^程中的重大反饋環(huán)節(jié),反饋的主要功能是激勵動機。抓住了孩子存在的問題,反復叮嚀讓孩子認清自己存存的問題,決心改正自己的問題,這些要求,在反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的時候,極大地削弱了考級通過所帶來的鼓勵動機的作用。而一旦考級不通過,對那些本來在平時學琴中就已經充滿了挫折感的孩子來說,是一個終審判決!什么意思呢?家長訓斥,他不是專家,不懂行,無所謂;老師批評,這老師一個人這么說,也無所謂,但是考級不通過,那是考場上一群具有特別權威的專家做出的終審評價。對孩子來說,這樣的被否定感,是與平時教師與家長提出的批評性意見完全不一樣的!
這樣的結果對孩子的自尊心產生非常大的打擊。極大地影響了孩子將來學琴的積極性,如果孩子本來是一個有退縮心理的孩子,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被家長逼著去考級,這種評價對他的學琴動機,完全是雪上加霜的效果!考級沒有通過,成為一些孩子中止學琴的導火索:這就好像是駱駝身上的一根草,前面背500公斤都沒有事,最后一根草下去,就壓垮了。
(責任編輯 張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