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園園
摘 要:知識產權作為我國社會成員基本的權利之一,其保護直接關乎到我國公民的切身利益以及社會科技創(chuàng)新,同時,只知識產權的保護不僅僅是一項法律問題,同時也涉及到許多社會關系問題。但是在知識產權刑法保護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系列問題,阻礙了法律的實施以及知識產權的保護。本文從我國知識產權刑法保護存在的問題出發(fā),對我國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的完善提出了一系列舉措,希望進一步完善我國知識產權刑法保護體制機制,促進我國刑法體系的完善以及知識產權的保護。
關鍵詞:知識產權;刑法保護;問題;對策
我國知識產權制度的建立時間還比較短,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還不是非常完善。同時,隨著我國科技創(chuàng)新氛圍的逐漸濃厚,我國公民以及政府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也不斷增強,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完善知識產權刑法保護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完善我國刑法體系的重要舉措,對于保護知識產權以及促進社會健康發(fā)展具有關鍵性的意義。
1 我國知識產權刑法保護存在的問題
1.1 著作權犯罪門檻逐漸降低而侵權盜版行為依然猖獗
著作權犯罪門檻逐漸降低而侵權盜版行為依然猖獗生動反映了我國知識產權刑法保護過程中力度不到以及貫徹不嚴的問題,由于關于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例如《專利法》、《著作權法》以及《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在法律條文設置方面存在一些分歧之處,使得知識產權保護的嚴肅性大大降低,雖然一些法律對于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種類以及處罰方式進行了明確的規(guī)定,不過由于其他法律的漏洞使得執(zhí)法力度并不能很好的提升,因此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屢禁不止。
1.2 知識產權法律規(guī)定中的刑民糾結問題
知識產權一直以來都是屬于一個私權的范疇的,而對于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處理也應該考慮到公民個人的利益,但是在刑法保護過程中,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則更多的是關于行政權力的使用以及規(guī)范,公民個人的權利和行政等公共權力發(fā)生了概念以及范圍上的沖突,導致知識產權法律規(guī)定中的刑民糾結問題的出現(xiàn),影響了知識產權保護措施的實施。
1.3 知識產權保護中的執(zhí)行問題
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由于受到社會觀念、社會資源等方面的限制,在實施過程中受到了一些阻礙。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在一些范圍內無法受到懲治,知識產權保護出現(xiàn)了實行難的局面,影響了刑法保護的效力。同時,由于公民的知識產權意識還不高,對于知識產權的侵權行為缺少明確的界定,也使得知識產權保護中的執(zhí)行問題比較突出。
2 我國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的完善
2.1 統(tǒng)一不同法律之間的規(guī)定,構建完整的知識產權刑事保護法律體系
刑法是我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中的主要法律,此外,專利法、商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著作權法等也是我國知識產權保護中的主要法律,但是在這個法律體系中,不同的法律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所作出的各種規(guī)定也是互不相同的,甚至可能會存在沖突的地方。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力度貫徹不夠的一個主要原因也在于此[1]。不同法律之間對于知識產權保護的不同規(guī)定不僅不利于知識產權的保護,也大大削弱了法律的嚴肅性例如,對于著作權侵犯的處理,《刑法》規(guī)定了一些行為是違反著作權法的,但是在《著作權法》中,卻沒有相關法律條文的說明,因此,在對著作權進行保護的過程中,由于法律條文的不明確所導致的審判不公也是十分常見的。又如關于侵犯商業(yè)秘密的行為,在《刑法》中規(guī)定,若出現(xiàn)侵犯商業(yè)秘密的行為,將對侵權人處以一年以上以及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且構成犯罪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在《反不正當競爭法》中對于侵犯商業(yè)秘密的刑事責任卻沒有進行說明。因此,為了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順利實施,必須要加強不同法律之間的聯(lián)系,增強法律法規(guī)的適應性。
2.2 調整刑罰結構,完善知識產權刑事保護法律制度
調整刑罰結構,完善知識產權刑事保護法律制度這一舉措的提出主要是針對目前知識產權保護形勢而言的,對于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不僅要進行依法懲治,還要對情節(jié)嚴重的犯罪行為進行嚴厲打擊。我國法律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不僅僅要從法律層面加以考慮,也要將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作為一項社會性的工作加以實施,這是因為知識產權的保護與人們的切身利益 息息相關,同時,知識產權的保護也有助于在全社會形成創(chuàng)新、創(chuàng)作的良好風氣,鼓勵創(chuàng)造發(fā)明,也是有利于我國科技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2]。因此,不僅要在法律的治理力度上對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進行打擊,也要從制度層面規(guī)范知識產權保護的機制,而機制的完善主要指的是調整刑罰結構,完善知識產權刑事保護法律制度。在法律實施過程中,往往不是因為刑罰的輕重而對違法行為產生影響,而是本來應該追究刑事責任的行為卻沒有追究刑事責任,導致法律的效力大大減弱。因此,在確定相關刑罰標準的同時,也要加強對自由刑的制定,對于違反知識產權保護法的行為處罰進行更加細致、更加全面的規(guī)定,以此保證相關法律法規(guī)能夠切實實施下去。而知識產權更多的表現(xiàn)為公民個人的權利,因此,國家有關立法部門應該盡可能減少對于知識產權保護的干預,當社會成員侵犯知識產權時,首先受到的理應是社會成員的譴責以及道德的打壓。因此,相關立法部門更加應該考慮到侵犯知識產權對于社會的危害,而不要將過度的刑罰作為體現(xiàn)法律權威和尊嚴的工具,畢竟法律實施的最終目的是促進社會的發(fā)展以及社會成員權益的保護。
2.3 建立執(zhí)法資源共享機制,形成打擊知識產權罪的合力
知識產權罪更多地體現(xiàn)為公民對于社會關系的破壞,而從其本質上看,知識產權更多的表現(xiàn)為個人的私人權利,而我國政府以及相關立法部門所具有的權利則是象征公共權力的行政權力,在行政權力和私權相沖突時,應該維護私權,還是維護行政權力就成為了執(zhí)法體制所要考慮的重點。在我國法制體制中,利用公共權力為私人權利的維護以及實現(xiàn)而服務的行為從本質上說是錯誤的,因此,利用行政權力維護知識產權的行為更多的應該從國家層面以及市場經濟發(fā)展層面加以考慮,對于知識產權保護的宣揚也是面向整個社會的,而不是為了某一個社會成員的利益而進行行政權力的動用[3]。在執(zhí)法資源共享機制中想,相關立法以及執(zhí)法部門要學會利用社會資源,例如公民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市場對于知識產權的尊重以及國家對于知識產權的弘揚等都是可以利用的寶貴資源。在我國,大量的侵犯知識產權的案件都是由行政部門處理的,而對于一些情節(jié)比較嚴重的案件理應是交由公檢法部門處理的。為了更好的保護知識產權,我國行政機關以及公檢法部門要加強對于知識產權保護的合作意識,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和社會輿論的力量。同時,公民也要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對于侵犯知識產權的違法行為以及犯罪行為要進行積極的舉報,同時,自身也要樹立尊重他人知識產權的意識。
3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知識產權刑法保護工作中主要存在著作權犯罪門檻逐漸降低而侵權盜版行為依然猖獗、知識產權法律規(guī)定中的刑民糾結問題、知識產權保護中的執(zhí)行問題等方面的問題,因此,相關法律機關以及政府部門要從統(tǒng)一不同法律之間的規(guī)定,構建完整的知識產權刑事保護法律體系、調整刑罰結構,完善知識產權刑事保護法律制度建立執(zhí)法資源共享機制,形成打擊知識產權罪的合力等方面完善我國知識產權刑法保護機制,促進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完善我國刑法體系。
參考文獻
[1]鄭友德,曾旻輝.我國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現(xiàn)存問題及完善建議[J].知識產權,2012,01:36-41.
[2]荊國梁.論我國知識產權的刑法保護[D].山東大學,2012.
[3]高陽軍.我國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的弊端和改革措施[D].山東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