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爾發(fā)
摘要:隨著人類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傳統(tǒng)的隱私權已經無法滿足人們對于自身利益保護的需要,尤其是人類社會進入網絡時代之后,日常的許多行為都可以通過網絡完成,其中的通訊聊天行為和交易行為會產生大量的個人隱私的流通,從而產生隱私權的保護問題。
關鍵詞:網絡;隱私權;現(xiàn)狀;建議;保護;民法
一、網絡隱私權的特點
(一)網站廣泛收集個人信息導致侵犯隱私權較為容易
在現(xiàn)代生活中的網絡世界里,不少軟件都需要用戶提供大量的個人信息,比如姓名、電話、郵件地址、性別等,一些中間支付平臺還需要客戶提供身份證號碼、銀行卡號碼等,廣大網民都已經習慣于提供這些個人信息,并且很少有客戶會追問網站為何收集個人信息以及如何保管和利用個人信息。在此種情況下,用戶雖然是在主動提供個人信息,但是沒有對自身隱私權引起足夠的重視,正因為用網絡戶法制觀念的淡薄,再加上我國法律體系的不健全,使得許多網站能夠輕而易舉地收集大量個人信息,并且隨意進行運用。
(二)侵權手段技術高明,具有一定的隱蔽性
在上文中,筆者提到許多網絡行為需要客戶提供一些必要或者是不必要的個人行為,所以網站收集和利用個人信息較為容易,此種情況為客戶主動提交個人信息。此外,還存在著個人信息被非法竊取的情況。比如,若一家購物網站或者社交網站的保護措施不夠,黑客就很容易利用簡單的技術手段從中竊取大量的個人信息,從事買賣或者其他違法活動。這種竊取的方式往往具有隱蔽性的特點,用戶很難發(fā)現(xiàn)自身信息被人盜用,也就更難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權益。
(三)侵權行為涉及面廣,影響較大
傳統(tǒng)的隱私權侵害案件往往是一對一的行為,例如盜用他人姓名進行違法活動、公布他人的隱私事件等。但人類社會進入互聯(lián)網時代后,網絡隱私權的侵犯往往具有受害人眾多、侵害事實傳播的范圍廣范的特點。另外,因為網絡世界的便利,使得跨地域侵犯隱私權的案件大幅度增加,甚至出現(xiàn)多起跨國侵害隱私權的案件。但由于各國各區(qū)域間缺乏這方面的司法協(xié)作,導致跨國跨區(qū)域侵害網絡隱私權的案件面臨著偵查困難、追責困難的囧境,需要國際間加強溝通和協(xié)作來解決此類案件面臨的問題。
(四)侵權目的相較傳統(tǒng)侵權行為更加復雜
傳統(tǒng)的侵權行為大多數(shù)的目的都是出于私憤或者私欲,且具有明確的報復目的或者窺視目的,侵權行為的目的較為狹窄和明確。但反觀現(xiàn)在很多的網絡隱私權案件,不難發(fā)現(xiàn)有些侵害行為是出于私憤或者私欲,但也出現(xiàn)了為了謀利而進行的侵害行為,甚至有些侵害行為壓根沒有這些目的,只是想把一些個人信息公之于眾作為某個熱點話題的一部分以彰顯自身的能力。所以,我們在分析網絡隱私權的作案動機時不能生搬硬套傳統(tǒng)隱私權侵害案件的情況,要結合具體案情來分析作案人的心理動機。
二、網絡隱私權保護現(xiàn)狀
(一)網民處于弱勢地位,網站經營者權利過大
幾乎所有網民都發(fā)現(xiàn)如果要在網站進行注冊,就必須提交自己的個人信息,這種情況看似理所當然,其實也使許多消費者在不情愿的情況下泄露了自己的個人隱私。而且,絕大部分網民在完成注冊后往往不會詢問網站經營者會如何處理從自身處得到的個人信息,也幾乎沒有網站會主動告知網民自己如何處理收集來的網民個人信息。
(二)網絡侵犯隱私權犯罪成本較低,收益較高
其次,在談論到某一類犯罪時,我們時常會談論到該類犯罪的犯罪成本,其影響著犯罪份子的主觀意志和犯罪概率。由上文對網絡隱私權保護現(xiàn)狀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網站收集用戶個人信息非常容易,大多都是由用戶主動提供的,并且在后期的犯罪活動時網站或者黑客往往只需提供其在網絡中獲得的他人個人信息即可獲得可觀的經濟利益,從犯罪成本上來看,網絡商家侵犯用戶隱私權的犯罪成本非常低而且犯罪收益非常之大,一般一個手機號碼能賣到幾毛到幾塊不等,而一次捆綁售出的手機號碼就高達幾十萬甚至幾百萬個,所以違法利益相當?shù)目捎^。
(三)網絡隱私保護的法律沖突和管轄權沖突
網絡行為不同于現(xiàn)實生活中面對面的實體的行為,其范圍可能涉及到不同地區(qū)甚至不同的國家,在進行跨區(qū)域或者跨國的網絡行為時就可能產生一系列的法律沖突或者管轄權沖突的問題。比如,同樣一起案件,在涉及不同國家或者地區(qū)時,有可能因為法律規(guī)定的不同,在此地符合侵犯隱私權的構成要件時,有可能不符合另一地區(qū)或者國家的犯罪構成要件,也有可能在兩地間產生管轄權的爭議和沖突,在這些情況下就更不利于對于網絡隱私權的保護。由此可知,網絡行為中的隱私權保護相對于傳統(tǒng)的隱私權保護更加復雜、更加難以權衡。
三、維護個人網絡隱私權的一些建議
消費者在網絡世界當中的隱私權利不能僅僅依靠行業(yè)自律來完成,需要各個角色的共同努力。從法律角度來看,要加大立法和執(zhí)法力度,從公權力的立場出發(fā)來維護互聯(lián)網用戶的隱私權。從用戶個人來看,必須提高自身法律意識,在進行網絡活動時要有警惕意識,不輕易透露自己的隱私信息,如果信息被他人非法盜用或者濫用,要及時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從網站經營者來看,要時刻遵守國家法律規(guī)定和職業(yè)道德的要求,不做危害用戶隱私權的事情,認真學習法律法規(guī),做一個遵紀守法的網站經營者。
(一)完善立法不足
相對于國外有關網絡和個人隱私權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來說,我國對于網絡活動中用戶隱私權的法律規(guī)定幾乎沒有涉及,只是概括在傳統(tǒng)的隱私權法條當中,不利于擴大隱私權保護范圍,使很多違法行為得以存在。所以,要改變這種情況,必須從立法上增加有關維護網絡秩序和用戶隱私權的法律法規(guī),只有這樣,用戶的維權行為、執(zhí)法者的執(zhí)法行為才有法可依,也只有這樣才能明確網絡中用戶隱私權的范圍和界限,為法院審判案件提供法律依據。其次,要進一步明確法律法規(guī)當中的很多細節(jié)問題,例如明確網絡隱私權的保護范圍、明確侵犯隱私權的懲罰內容和賠償機制等,只有把這些細節(jié)問題都明確下來,才能達到法律的警示作用和維權作用。
(二)加大對網站經營者的教育,培養(yǎng)網站經營者的職業(yè)道德感
由上文可知,對于網站經營者來說,侵犯用戶隱私權的犯罪成本較低且收益較高,所以此類案件屢有發(fā)生。除了完善立法方面的不足和提高用戶的自我保護意識以外,也必須加大對網站經營者的法律教育,讓其了解到違法的嚴重性,使其從心理上消滅犯罪欲望,從而從根本上預防犯罪行為的發(fā)生。其次,政府和行業(yè)協(xié)會可以定期組織職業(yè)道德教育,培養(yǎng)網站經營者的職業(yè)道德感,從道德層面預防犯罪,加強道德與法律的交互作用。
(三)提高網民的自我保護意識
很多用戶在進行網上活動時沒有意識到自身的個人信息是由自己獨占和支配的,往往毫無戒備心和維權意識,給了不法分子可趁之機。在發(fā)現(xiàn)自己的個人信息被非法利用之后,一些用戶認為自身沒有財物上的損失而放棄維權,也有一些用戶不知道如何維權。所以,我們必須加大對于廣大人民群眾的普法教育,加強群眾的警惕心和維權意識,只有這樣才能防止更多用戶隨意在網上泄露個人隱私,也只有這樣才能鼓勵更多的網民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和不法分子抗爭到底。(作者單位:西藏民族大學民族研究院)
參考文獻:
[1]王全弟,趙麗梅.論網絡隱私權的法律保護[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1期.
[2]鞠春靜.網絡隱私權保護研究[J].山東大學學報,2006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