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鳴
讀《史記》如讀小說,輕松、好玩,而且耐人尋味。沛縣的混混劉邦得了天下,分封諸王,異姓的倒有幾個有名的,還都讓他給廢了,從此立個臭規(guī)矩,非劉氏不王。可是,自家孩子封的王,大抵籍籍無名,都是混吃等死的主兒,唯一例外的是淮南王。
第一任淮南王劉長,說起來有點來路不明。他的母親,原是漢初異姓王趙王張敖的美人,諸姬妾之一,后來劉邦過境,張敖為了拍劉邦的馬屁,把美人送給劉邦侍寢。這樣的事,此前有,此后也沒斷了。但凡款待牛人或者上司,送個美人給嘗嘗鮮,就跟送金銀玉帛一樣稀松平常。牛人睡過之后,揚長而去,就當什么事也沒發(fā)生。這樣的美人禮物,可以送張三,也可以送李四,當然也可以自己享用。所以,即使有了孩子,也未必能知道是誰的。那年月又沒有DNA鑒定,誰能說得清?但是,張敖的美人,自打為劉邦侍寢之后,居然懷孕了,而被張敖斷定為劉邦的種,不再染指,供了起來,直到生下龍子,或者說是他認為的龍子。等到趙王張敖連同妻妾一并被劉邦找茬收了,這件事便被有司得知,匯報上去。劉邦也不加理會,顯然是不大相信。美人的兄弟托關(guān)系找到呂后身邊的寵臣審食其,審食其將此事告訴了呂后。呂后當然不會喜歡劉邦身邊再多一個美女,自然一言不發(fā),審食其當然也就只好算了。沒想到,這個就為劉邦侍寢一次的美人,居然憤而自殺。她這一死,讓劉邦相信了這個孩子可能真的是他留的種。于是,劉邦就又多了一個兒子劉長。待到原來的淮南王英布被劉邦逼得造反而被滅掉,劉長就成了淮南王。
這個劉長,幼年喪母,卻長得很結(jié)實,力氣很大,能扛鼎,估計也喜歡舞槍弄棒的。對他娘的死,他一直耿耿于懷。其實,他娘的死,該賴他的爹。但那時的人怎么敢恨自己的父親,于是就遷怒于辟陽侯審食其。劉長長大以后,已經(jīng)是漢文帝的天下了,一日,他袖里藏著一枚鐵錘,找上審食其的門去,光天化日之下一錘就將這位侯爺給打倒了,然后讓人將其腦袋割下。然后,劉長大模大樣地到皇帝那兒去請罪,說是請罪,卻說了一大串審食其的罪過。這個劉長,見了皇帝,不稱陛下,只叫“大兄”的。這個皇帝還能把他怎么樣呢?只好打發(fā)他回家了。
這樣的慣法,任是好人也慣壞了。不久,就傳來淮南王僭用天子儀仗,擅為法令,意欲謀反的消息。諸大臣一致要求將其處以極刑,漢文帝法外開恩,只是將他發(fā)配了。封在一輛大車里,直奔目的地,途中不許地方官開封。受不了這種羞辱的劉長,不食而死。當然沒準兒是給憋死、餓死的。
劉長死了,民間輿論卻批評皇帝。民謠曰:“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睘榱似较⒆h論,證明自己并非貪圖淮南的土地,漢文帝將淮南故地分成三份,給了淮南王的三個兒子。其中仍封為淮南王的,是劉安。
后面的淮南王,封地少了,愛好卻多了。劉安的名氣在漢代諸王中堪稱第一,他好讀書、彈琴,好神仙,好與文士交往,還好美食。門下眾多文雅之士,一起編了一套《淮南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加分不少。據(jù)說,淮南王劉安的另一大貢獻,是發(fā)明了豆腐。但估計這豆腐的發(fā)明跟《淮南子》一樣,也是集體的力量,起作用的無名之輩無法考證,只好都記在了劉安的名下。都說中國人有四大發(fā)明,其實四大發(fā)明之外,豆腐和馬鐙兩個也算是重大發(fā)明,亞洲各國吃豆腐都是拜淮南王之賜。據(jù)說,歐美人對豆腐越來越感興趣,中國人在那邊實在混不下去了,只要有做豆腐的手藝,就可以發(fā)點小財。
有這么多愛好和發(fā)明的淮南王跟他的父親一樣,最后還是因為謀反丟了性命。漢代做諸王的也真是不容易,一個不留神就成了反賊。沒辦法,漢代的皇帝制度還沒有嫡長子傳承的規(guī)矩,所以跟皇帝有同樣血緣的人,有錢、有地,還有兵,怎么都是麻煩。真反假反不好說,但反正大家都沒個好結(jié)果。不過這回,民間沒有傳歌謠,而是傳出一種說法,說劉安其實沒死,而是吃了仙藥,升天去了。神仙給的仙藥量比較大,不僅自己吃了,他們家的雞犬也一并吃了,一同飛升,到天上快活去了。從此留下一句俗語,叫作“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民間總是愛跟皇帝唱反調(diào),沒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