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番,也叫“十班”,因為用絲、竹、革、木、金制作的十件樂器而得名,是中國傳統(tǒng)的民間樂隊,在閩西連城一帶十分流行。在培田一些娶親拜壽喬遷等喜慶的場面經(jīng)常能見到十番樂隊的身影,傳統(tǒng)的民俗節(jié)慶如游大龍、游花燈、走古事等,大多用十番隊奏樂,曲風(fēng)悠揚、飽滿,民間氣息濃厚,十分具有地方特色。
到培田的第二天,正巧碰上了媽祖誕辰,這在客家是十分隆重的節(jié)日。一大早,“晨刻鼓樂”便洋洋灑灑地奏起來了,踏著十番樂的節(jié)奏,村民從四面八方向媽祖廟聚集,他們“開箱展碟,省牲帛?!保c燭焚香,好不熱鬧。濃烈的虔誠在十番樂的伴奏下慢慢揮灑開,隨著祭拜的隊伍一路長行,這樣難得一遇的熱鬧場景,讓人印象深刻?,F(xiàn)在培田僅存的一支十番樂隊,零零散散的大多是六七十歲的老人,隊長吳振綱是傳承下來的第二批隊員,他細(xì)心地給我介紹每一樣樂器,回憶樂隊的往事,現(xiàn)在很難再召齊十人,隊里的老隊員一個人會幾種樂器,缺人的時候可以補上。這些平日勞作,閑時彈奏的一雙雙手飽含深情。樂隊還為我們表演了漢劇《天官賜?!?,唯一的女隊員雪蓮和著二胡、秦琴等民樂,輕敲散板,嗓音高揚透亮。
除了官方性質(zhì)的十番樂隊,十番樂也是村民閑暇時的消遣,在村子里我們遇到了熱愛音樂的敦樸堂主人吳庶,他自費添置了二胡、笛子等樂器,放在敦樸堂,供喜愛音樂的村民消遣,每天晚上,三三兩兩的村民,甚至有年輕人,聚集在大廳,吹拉彈唱,十足的“鄉(xiāng)音俱樂部”。
告別時,吳庶老人不無遺憾地說,要是沒有了十番樂,生活里好像少點什么?,F(xiàn)在村子里能演漢劇,會吹奏傳統(tǒng)十番樂的人越來越少,手抄的曲譜也面臨失傳,希望年輕一代能關(guān)注到這些,畢竟誰也不希望傳統(tǒng)就這么輕易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