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4日《新京報》報道《懸崖上的村莊》及5月25-27日央視三集報道《“懸崖村”扶貧紀事》,均講述了四川省涼山州昭覺縣支尓莫鄉(xiāng)阿土列爾村的故事。該村海拔1600米,地勢險峻,村民往返村寨,要攀爬落差達800米的懸崖。最近的一條山路,長約4公里;其中有13處峭壁,攀爬全靠藤梯;一些驚心路段,能下腳的地方不到巴掌大。曾發(fā)生過多起摔死人的事件。該村有98戶人,其中76戶住在山上。村民希望能修“一條安全的路”,但昭覺縣公路管理局副局長袁文彬算了一筆賬:“測算下來,‘懸崖村修條路需要投資4000萬元,昭覺縣一年的財政收入才1個億?!蹦敲?,該不該斥巨資給“懸崖村”修一條路呢?
正方:
據(jù)《新京報》報道,支爾莫鄉(xiāng)黨委書記阿皮幾體稱,他知道的在這條路上摔死的人有七八個,有阿土列爾村里的人,也有外來的人,而摔傷的人更多,“目前,村民最大的愿望就是修一條安全的路”。2016年4月27日,這個村的一個村民摔下懸崖。人命關天,本著人道主義原則,政府也該給這個村修一條安全的路,提供這種基本公共服務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
反方:
昭覺縣一年的財政收入才1個億,花4000萬給“懸崖村”修一條路也太夸張了吧?財政的錢是納稅人的錢,不能胡亂花不心疼。首先,從財政投入的效率與公平性來說,政府把4000萬元投入讓更多人受益的教育與公共衛(wèi)生,而不是主要讓“懸崖村”76戶人家受益的山路上,應該更合理吧?其次,要是昭覺縣真能拿得出4000萬給“懸崖村”修山路,與其修路,還不如直接把錢分給每家每戶呢。每家能分上50多萬,能去縣城買一套三居室了吧?
正方:
要想富,先修路。沒有一條安全的路,阿土列爾村怎么可能脫貧?有了安全的路,“懸崖村”就有發(fā)展旅游業(yè)的前景?!皯已麓濉钡靥幋鬀錾较的隙为{子山下的美姑河大峽谷區(qū)域,這個大峽谷也是世界級的景觀。更何況,修路也可以拉動經(jīng)濟,拉動當?shù)鼐蜆I(yè),給“懸崖村”村民增加收入。有道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政府給村民提供謀生之道效果好過直接給錢。
反方:
即使美姑河大峽谷區(qū)域有很好的景觀,也不意味著阿土列爾村是最值得開發(fā)的地段。景區(qū)開發(fā),需要做翔實的市場調(diào)研與可行性研究。如果“懸崖村”真有景觀開發(fā)價值,早有嗅覺靈敏的企業(yè)界人士前來探路了。如果“懸崖村”并無所謂景觀價值,單靠靠天吃飯的農(nóng)業(yè),不貧困才是神奇的事情。要安全,要脫貧,最可取的是走下山,去別的地方定居,去城里打工掙錢。本來就不適合人類居住與生存的地方,需要的不是修路,而是鼓勵人走出去。
正方:
問題是,阿土列爾村不是涼山州最窮的村,海拔比它更高的有,交通比它更難的有,自然條件比它更差的也有,要整體搬遷還排不上號。涼山州發(fā)改委主任趙玉聰稱:“阿土列爾村的土豆畝產(chǎn)達到三四千斤,比全州平均水平高了一倍,除了出行受到限制外,這個村的氣候環(huán)境相比算不上差?!睕錾街萦?0%多的村子海拔都在阿土列爾村之上,有1600多個村位于土壤嚴重流失、巖石裸露、土地不斷退化的“石漠化”嚴重地區(qū)。亟待搬遷的是這些地方。
反方:
村民要是覺得“懸崖村”不適宜人類生存、安全也沒有保障,完全可以主動走出去啊。更何況,人口從農(nóng)村到城市、從內(nèi)地到沿海的流動,是不可遏制的大趨勢。背離這個大趨勢在原地搞扶貧,能給村民提供有效的謀生之道嗎?能增加村民的財富創(chuàng)造能力嗎?
【點評者說】在媒體報道之后,昭覺縣成立交通、教育、衛(wèi)生、環(huán)保與工商等部門共五十余人的工作小組去“懸崖村”摸底。政府會不會在媒體壓力之下真花4000萬財政資金修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