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琳,劉 瑋
(湖南農業(yè)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學院,長沙 410128)
公眾對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滿意度研究
梁家琳,劉 瑋
(湖南農業(yè)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學院,長沙 410128)
基于湖南省13個地市的983份實地調查數(shù)據(jù),運用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研究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下的公眾滿意度及影響因素。結果表明,公眾對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滿意度的評價較高;對醫(yī)藥信息了解程度、同類藥品用藥量變化、對藥店服務的滿意程度、對醫(yī)療機構提供醫(yī)療服務的滿意程度、對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的政策行為信任程度對公眾評價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滿意度產生了顯著的正向影響;而對是否從事醫(yī)藥相關方面工作、對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的了解程度卻產生了負向影響。研究認為,提高公眾對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滿意度,要繼續(xù)加大醫(yī)療資源補貼力度,加強醫(yī)藥信息普及程度與政策相關信息宣傳工作,樹立良好的政府工作形象,提升公眾信任水平。
取消藥品限價政策;滿意度;影響因素
20世紀70年代以來,各國都出現(xiàn)了醫(yī)療費用增長迅速問題,如何有效控制藥品價格、降低醫(yī)療費用成為困擾國際社會的一大難題。而自1997年起,藥品的最高零售價限價政策成為我國政府調整藥品價格、控制藥品費用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老百姓看病難、藥價貴的問題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反而使廉價藥逐步被擠出市場。2015年5月5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fā)改委會同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等部門聯(lián)合發(fā)出《關于印發(fā)推進藥品價格改革意見的通知》,決定從2015年6月1日起,除少量麻醉和第一類精神藥品外,取消絕大部分藥品政府定價,藥品實際交易價格主要由市場競爭形成。作為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公眾對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的滿意度將直接影響藥品價格改革的實施效果。為了解新的藥品改革政策的執(zhí)行效果情況,本文對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的公眾滿意度進行了探討,希望能為藥品價格改革的進一步完善提供參考。
對于藥品價格改革政策,國內外學者主要從藥品限價政策是否能對藥品價格產生影響、哪些因素限制了藥品限價政策發(fā)揮作用、不同的藥品定價政策對藥品價格管理控制產生的效用這幾個方面進行了研究。
(一)國內藥品限價政策
1.藥品限價的實施效果
劉寶、賈凌霄[1]指出,藥品最高零售價政策只是藥品價格形成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它對藥品銷售量沒有產生較大影響,且對藥品價格影響有限。賴翔青、王明照[2]認為,政府的藥品限價政策對降低藥品價格有正向促進作用,有助于解決藥品價格出廠價與零售價差額過大問題,減少藥品從藥廠到患者“手續(xù)費成本”。劉元勝[3]認為,藥品價格虛高現(xiàn)象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結果,政府通過政策的實施可以加強對藥品市場的監(jiān)管,在一定程度上減輕醫(yī)藥費用。譚一蔓[4]提出了藥價改革促進深化醫(yī)療體制改革有助于解決藥價虛高的問題,對于破除“以藥養(yǎng)醫(yī)”有積極作用,以及藥價市場化改革需要強化市場監(jiān)管、提高醫(yī)保部門的控費能力等一系列觀點。張慶霖[5]認為,限價政策實施的實際效果明顯,在政府限價政策管理下,藥品零售價格整體明顯下降,藥品價格快速上漲的伏率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抑制。李懷、趙萬里[6]指出,藥品限價政策沒有達到降低藥品價格效果,其政策制定過程公眾參與程度過低,沒有遵循政府定價的民生原則。周學榮[7]認為,藥品最高零售價限價不能解決藥品申報與定價環(huán)節(jié)中的虛高問題,導致藥品限價政策無法控制藥品費用。但也有學者認為藥品最高零售價限價政策實施作用不明顯。李瑤光、談凌[8]認為,我國現(xiàn)行的藥品限價政策在面臨藥品供給混亂、“以藥養(yǎng)醫(yī)”體制下無法正常發(fā)揮作用,也無法引入藥品相互競爭的市場機制。我國的藥品定價制度需要進行調整,實現(xiàn)醫(yī)保支付價格逐漸取代政府最高零售限價。陳玲、郝曉聲[9]認為,在藥品限價政策未能與招標、采購、報銷等其他各項藥品價格管理政策協(xié)調統(tǒng)一,導致政府目標與藥品生產經營企業(yè)無法統(tǒng)一,降低了藥品生產企業(yè)提供低價藥品、廉價藥品積極性。張慶霖[10]認為,藥品限價政策實施后,醫(yī)療機構對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導致藥品費用不降反增,造成低價藥品被逐出市場,致使政策反響沒有達到預期水平。
2.政策影響因素
宿曉[11]認為,我國藥品供應鏈中的成本是影響著我國藥品價格的重要因素,其中醫(yī)患信息不對稱是增加藥品額外成本的根源,藥品限價政策并不能適應于當前復雜的國內藥品市場。周學榮[12]認為,“以藥養(yǎng)醫(yī)”的醫(yī)療服務體系阻礙藥品正常的市場競爭,是導致藥品限價政策實施過程中藥品價格不降反升的原因之一。彭翔、徐愛軍[13]指出,政府單方面的藥品限價政策并不能降低藥品價格、減少高價藥品的使用,過于強硬的行政手段給部分藥品生產企業(yè)帶來了負面效應。王東進[14]認為,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的出臺在制度上肯定了市場對醫(yī)療資源的配置、調節(jié)藥品價格的決定性作用,政府對于藥品價格的管理將轉變?yōu)楹暧^管理等國際通用的現(xiàn)代治理手段。
(二)國外藥品定價政策
日本實行政府制定藥品最高零售價政策,按照藥品的流通和生產的特點,把醫(yī)療藥品分為三大類,并對這三類藥品實施了不同的價格核算和管理辦法,有效避免藥品價格的重合,防止了新進藥品拉高市場整體價格水平[15]。德國實行政府非強制性的參考定價的藥品價格管理制度,對調動企業(yè)生產藥品積極性、引導藥品市場機制發(fā)揮作用具有促進作用,可以有效地對藥品價格的上漲進行管理控制,達到降低藥品費用目的[16]。德國、日本在藥品定價環(huán)節(jié)中實行的定價形式、采用的定價方法以及藥品定價機構的選擇等方面實現(xiàn)了對藥品價格有效監(jiān)管與控制[17]。
上述關于國內外藥品限價政策的研究為筆者提供了思路,但還缺乏基于公眾視角的對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滿意度研究。本文擬從這一研究方向著手,探究在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下公眾對該政策的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
(一)數(shù)據(jù)來源
本研究所用數(shù)據(jù)均來源于2016年1月及2月份湖南省的實地調查問卷。以湖南省12個地級市和湘西自治州的當?shù)鼐用駷檎{查對象,共發(fā)放問卷數(shù)1150份,收回1089份,有效問卷983份,占總問卷數(shù)的85.47%。通過研究公眾對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在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下,哪些因素影響了公眾滿意度,從而以這些因素為依據(jù),提升醫(yī)療政策的公眾滿意度。
表1顯示,調查對象女性偏多,占調查總體人數(shù)的53.2%;主要以青壯年為主,16—45歲之間人數(shù)比重占75.7%;調查對象的文化水平總體偏高,其中小學及以下的文化水平僅占10.2%,初中文化水平占27.1%,高中文化水平占33.1%,大專或大本文化水平占27.3%,碩士及以上的文化水平占2.4%,有24人。
表1 個體特征
(二)設計及模型選擇
在已有的文獻基礎上,本文將影響公眾對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的滿意度因素分為五大類:公眾個人基本特征、公眾家庭醫(yī)藥特征、醫(yī)藥信息政策認知、藥品信息變化情況、醫(yī)療服務機構政策行為評價。因此建立以下研究假設。假設1:公眾的個人特征(年齡、性別)、公眾家庭醫(yī)藥特征可能會影響到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的滿意程度。假設2:公眾的個人特征(受教育程度)正向影響到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的滿意程度。假設3:公眾的個人特征(是否從事醫(yī)藥相關方面工作)、醫(yī)藥信息政策認知對醫(yī)藥(醫(yī)療)信息了解程度對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的滿意程度呈正向影響。假設4:藥品信息變化情況(藥品價格變動、同類藥品用藥量變化)也會對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的滿意程度預期呈反向影響。假設5:藥品信息變化情況(常用藥的種類變化)、醫(yī)療服務機構政策行為評價會對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的滿意程度預期產生正向影響。
將公眾對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是否滿意作為被解釋變量。其中,Y=0為不滿意,Y=1為滿意。將影響公眾對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滿意度的因素作為解釋變量,各變量的定義如表2所示。
為了檢驗解釋變量是否影響被解釋變量及其影響方向和程度,根據(jù)變量的分類,研究公眾對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是否滿意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
其中,P表示公眾對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滿意即Y= 1的概率,1-P則表示對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不滿意即Y=0的概率,i表示影響公眾對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滿意的變量個數(shù)。本文中將影響因素設置為14個自變量,b0表示回歸截距(常量),bi表示第i個因素的回歸系數(shù)。
表2 變量定義及預期作用方向
(一)公眾對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滿意度的評價
調查結果表明,公眾對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滿意度評價結果為“滿意”的概率達到63.58%,而滿意度評價為“不滿意”的概率為36.42%。這表明,公眾對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的滿意度的評價較高,國家實行的藥品價格改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二)估計檢驗結果與分析
本文采用SPSSStatistics17.0統(tǒng)計軟件,對983個隨機調查樣本數(shù)據(jù)進行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公眾的性別、年齡未通過統(tǒng)計性檢驗,這表明了性別、年齡對公眾評價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滿意度的影響較小甚至沒有產生影響。因此將其余12個變量均作為自變量加入方程,模型Hosmer and Lemeshow檢驗結果見表3,參數(shù)估計結果見表4。
表3 Hosmer and Lemeshow檢驗
估計檢驗結果顯示,由表3可知,Hosmer and Lemeshow檢驗P值為0.05的卡方臨界值為15.507 31,模型檢驗卡方值為2.756,說明通過檢驗,且擬合程度很高,自變量對因變量的解釋程度很高;表4結果表明,模型的-2對數(shù)似然值為312.900,Cox&Snell R方值為0.630,決定系數(shù)達到63.0%,Nagelkerke R2值為0.862,表明模型具有統(tǒng)計意義,整體擬合效果良好,可進行分析,解釋變量的預期作用方向大多與期待相符合。
1.部分個人特征對公眾滿意度有影響
Logistic回歸模型結果顯示,受教育程度沒有通過顯著性水平檢驗,且回歸系數(shù)為-0.083,與本文預期不符。從事醫(yī)藥相關方面工作的回歸系數(shù)為-3.958,在1%的水平上顯著,其Exp(B)為0.19,即在其他變量不變的條件下,X4每改變1個虛擬值,公眾滿意度將隨之變動-0.19倍,從事醫(yī)藥相關方面工作對公眾評價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滿意度產生了非常顯著地負效應,這與本文預期不符合。這表明,越從事醫(yī)藥相關方面工作,公眾對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的滿意度越低;而沒有從事醫(yī)藥相關方面工作的公眾對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的滿意度卻較高,這可能是因為沒有從事醫(yī)藥相關方面工作的公眾在信息不對稱情況下,對國家積極出臺藥品價格管理改革政策會感到十分滿足,對政策充滿期待;而取消藥品限價政策對于從事醫(yī)藥相關方面工作的公眾而言并沒有過多的吸引力或者期待感,特別是對于部分藥品經營者而言,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引入藥品價格市場競爭機制會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藥品價格虛高,從而削弱其經濟利益。
2.家庭醫(yī)藥特征對公眾滿意度影響甚微
Logistic回歸模型結果顯示,公眾的家庭用藥習慣回歸系數(shù)為0.142,未通過統(tǒng)計性檢驗。家庭成員身體狀況的回歸系數(shù)為-0.361,表明家庭用藥習慣沒有對公眾評價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滿意度的產生影響。
3.醫(yī)藥信息政策認知對公眾滿意度有顯著影響
回歸模型結果顯示,公眾對醫(yī)藥信息了解程度的回歸系數(shù)為4.014,在1%的水平上顯著,其Exp(B)為55.374,即在其他變量不變的條件下,X7每改變1個虛擬值,公眾滿意度將隨之變動55.374倍,且Wald值最高,說明該變量對公眾的滿意度貢獻最大??梢?,公眾對醫(yī)藥信息了解程度對公眾評價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滿意度產生了非常重要的正向影響,這與本文預期一致。公眾對醫(yī)藥信息的了解程度越深刻、了解積極性越高,公眾對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的滿意度就會越高,因為公眾對醫(yī)藥信息的了解直接可以幫助公眾在醫(yī)療服務市場中減少因信息不對稱所造成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從而避免不必要的經濟利益損失。
公眾對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的了解程度產生了顯著的負向影響,該變量的回歸系數(shù)為-0.559,在5%的水平上顯著,其Exp(B)為0.572,即在其他變量不變的條件下,X7每改變1個虛擬值,公眾滿意度將隨之變動-0.572倍,與本文的預期不統(tǒng)一。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應有的政策效用沒有得到較好的發(fā)揮,政策宣傳力度不到位可能是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在走訪調查中發(fā)現(xiàn),部分隨機填寫問卷的公眾在不了解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的情況下,單從字面理解政府取消藥品的最高零售價含義,片面認為國家不再限制藥品價格、政府不再監(jiān)管藥品質量,出現(xiàn)過激言論,表現(xiàn)極為不滿。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眾對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的滿意度。
表4 Logistic回歸結果
4.部分藥品信息變化情況對公眾滿意度有一定影響
結果顯示,藥品價格變化情況沒有通過顯著性水平檢驗,且回歸系數(shù)符號為正,與本文的預期不一致。公眾常用藥品種類變化沒有通過統(tǒng)計性檢驗,這表明了常用藥品種類變化并沒有對公眾評價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的滿意度產生影響。
同類藥品用藥量變化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上通過檢驗,其回歸系數(shù)為0.343,變量的Exp(B)為1.409,即在其他變量不變的條件下,X10每改變1個虛擬值,公眾滿意度將隨之變動1.409倍,這與本文的預期方向不吻合。可能是因為醫(yī)療服務本身的不確定性,大部分公眾是不具備一定的醫(yī)學知識和技能的,但同時公眾十分在意醫(yī)療結果,這一結果傾向往往導致公眾在接受醫(yī)療服務時,在某種程度上根據(jù)醫(yī)生用藥量的多少來判斷此次醫(yī)療服務的質量,以此達到心理上的安全依賴。這表明,同類藥品用藥量變化對公眾評價藥品限價政策滿意度的影響不應忽視,公眾同類藥品用藥量適當?shù)脑黾?,會在一定范圍內對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產生正面的刺激作用。
5.醫(yī)療服務機構政策行為評價對公眾滿意度具有顯著影響
回歸結果顯示,公眾對藥店服務的滿意程度的回歸系數(shù)為1.050,在5%的水平上顯著,其Exp(B)為2.859,即在其他變量不變的條件下,X12每改變1個虛擬值,公眾滿意度將隨之變動2.859倍,與本文預期相符。這表明,公眾對藥店服務的滿意程度越高,公眾對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的滿意度越高。這可能是因為當藥店為公眾提供更好的服務時,公眾對其的滿意度隨之增加,在該藥店的購買行為因此發(fā)生變化,消費額度與次數(shù)增加的可能性很大。在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刺激下,藥店為在競爭環(huán)境中獲得更多收益,將會更多地側重于提供更高的服務,增加公眾對其的滿意額度。因此,對藥店服務的滿意程度成為影響公眾對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滿意度的重要因素。
公眾對醫(yī)療機構提供醫(yī)療服務的滿意程度的回歸系數(shù)為0.825,在5%的水平上顯著,其Exp(B)為2.281,即在其他變量不變的條件下,X13每改變1個虛擬值,公眾滿意度將隨之變動2.281倍,與本文的預期一致。說明隨著公眾對醫(yī)療機構提供醫(yī)療服務的滿意程度的不斷提高,公眾對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的滿意度也會不斷提高。原因可能是由于我國人口基數(shù)龐大、醫(yī)療資源經常性緊缺,加之醫(yī)療機構工作人員與患者在某種程度上長期處于微妙的緊張關系,導致公眾對醫(yī)療機構提供的醫(yī)療服務存在一定程度的質疑與不滿意。當部分醫(yī)療機構提供質優(yōu)價廉的醫(yī)療服務時,公眾會隨即對其產生好感,并對國家政府政策產生滿意。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實施過程中,將逐步形成良好的藥品市場機制,徹底打破“以藥養(yǎng)醫(yī)”的醫(yī)療服務體系,醫(yī)療機構將會得到更多的資源支持,醫(yī)療服務人員較之以前風險減少,其所提供的醫(yī)療服務隨即提高,公眾在享受政策為其帶來的更加滿意的服務時,對政策的滿意度也將提高,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也發(fā)揮了應有的效應。
公眾對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的政策行為信任程度的回歸系數(shù)為1.865,在1%的水平上顯著,其Exp(B)為6.457,即在其他變量不變的條件下,X14每改變1個虛擬值,公眾滿意度將隨之變動6.457倍,與本文預期相同。這表明,公眾對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的政策行為信任程度的提升,公眾對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的滿意度也隨之提升。目前,隨著我國政策制度制定體系不斷完善,確保政策真正落到實處,公眾對政府政策行為的信任程度不斷加強,帶動了公眾配合政府工作主動積極性的不斷提高,從而確保政策發(fā)揮出應有的效果。因此,公眾對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的政策行為信任程度已然成為影響公眾地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滿意度的十分重要因素。
本文通過983份實地調查數(shù)據(jù),對公眾對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滿意度進行了研究分析,運用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對影響公眾對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滿意度的因素進行定量分析研究。研究結論如下。
1.公眾對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的滿意度較高,但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公眾對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滿意度的評價為“滿意”的概率達到了63.58%,而滿意度評價結果為“不滿意”的概率為36.42%。這說明,政府在頒布實施醫(yī)療政策時,應多多關注公眾需求,提高公眾滿意度。
2.對醫(yī)藥信息了解程度、同類藥品用藥量變化、對藥店服務的滿意程度、對醫(yī)療機構提供醫(yī)療服務的滿意程度以及對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的政策行為信任程度這幾個因素對提高公眾對政府取消要批限價政策滿意度具有正向激勵作用。
3.是否從事醫(yī)藥相關方面工作、對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的了解程度對公眾對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的滿意度的評價產生了負向影響。
4.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家庭用藥習慣、家庭成員身體狀況、藥品價格變化情況、常用藥品種類變化對公眾對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滿意度的評價根據(jù)本文的研究結果沒有產生影響。
根據(jù)本文的研究結果,要實現(xiàn)公眾對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的滿意,我國政府應當積極發(fā)揮政府宏觀調控作用,在醫(yī)療資源、醫(yī)藥信息、政策宣傳、政府工作行為等方面充分發(fā)揮職能作用。為此,筆者提出參考建議如下。
1.政府應加大醫(yī)療服務市場資源支持補貼力度,加快良好的藥品市場機制形成步伐。根據(jù)自身的財政狀況與財政實力的增長,逐步加大對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的投入補貼力度,解決醫(yī)療資源分布不均緊缺問題,改善醫(yī)療工作者工作環(huán)境,提高工作待遇;充分發(fā)揮醫(yī)療服務市場競爭機制對藥品價格調節(jié)作用,調動藥品生產廠家積極性,提高藥品經營者競爭的危機意識,預防政策前后藥品價格出現(xiàn)反彈;堅決查處“以藥養(yǎng)醫(yī)”行為,從而降低醫(yī)藥支出費用,緩和醫(yī)患關系,增強公眾醫(yī)療信心以及醫(yī)療機構及其人員的信任度。
2.政府應及時搭建醫(yī)藥信息公開平臺,幫助公眾了解基本醫(yī)療信息。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技術,建立醫(yī)藥信息知識查閱官方網站,為公眾普及基本藥品信息知識、常見醫(yī)療疾病預防診療方法、藥品價格水平等,使公眾較為便利地獲取所需醫(yī)學信息,避免出現(xiàn)因信息不足而導致的盲目就醫(yī)、過度診療現(xiàn)象;同時,消除公眾的戒備心理,提高對醫(yī)療工作的配合度,減少資源消耗,使公眾能夠在藥品價格制度不斷改革當中獲得更多的收益。
3.政府應做好藥品價格改革政策的宣傳工作。通過電視、網絡、報刊、社區(qū)宣傳等線上線下相結合、多渠道的宣傳方式,幫助公眾對政府取消藥品限價政策進行全面了解與認可。做好醫(yī)藥行業(yè)人員思想工作,防止片面誤解政策意義的問題出現(xiàn),促進醫(yī)療衛(wèi)生行業(yè)整體服務水平提升。建立公眾滿意反饋機制,調動公眾主觀能動性,提高公眾政策參與配合程度,進一步提升公眾對政府政策行為信任水平。
4.政府應帶頭提高日常工作服務水平與效率,樹立整體良好形象。規(guī)范好政府各部門日常工作行為,形成公眾對政府工作真正落到實處的認可評價,保障公眾對藥品價格改革政策配合積極性,取得并加強了公眾對政府政策好感。
[1]劉寶,賈凌霄.藥品最高零售限價對銷售量變化的影響研究——以心血管藥物為例[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3,(11):45-46.
[2]賴翔青,王明照.藥品的限價分析與治理結構[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2,(6):56-57.
[3]劉元勝.我國藥品價格規(guī)制政策績效評價及對策思考[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1,(4):28-29.
[4]譚一蔓.適時放開藥品最高限價強化市場監(jiān)管與醫(yī)??刭M——藥品價格改革的觀點綜合述評[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5,(4):20-22.
[5]張慶霖.我國藥品價格管理政策實證效果及分析[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3,(2):59-60.
[6]李懷,趙萬里.政府定價的原則和定價策略[J].學習與實踐,2009,(5):45-50.
[7]周學榮.我國藥品價格虛高及政府管制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08,(4):21-24.
[8]價格司,李瑤光,王談凌.藥品價格管理的國際經驗借鑒及其啟示——兼析德、法等國藥品流通特點問題[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3,(1):33-35.
[9]陳玲,郝曉聲.醫(yī)保藥品支付價格政策研究[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4,(2):49-51.
[10]張慶霖.我國藥品價格管理政策實證效果及分析[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3,(2):59-60.
[11]宿曉.基于信息不對稱理論的藥品供應鏈成本控制模式研究[J].經濟體制改革,2012,(2):68-73.
[12]周學榮.我國藥品價格虛高及政府管制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08,(4):21-24.
[13]彭翔,徐愛軍.我國藥品價格管理機制探討——將醫(yī)保部門引入藥品價格管理的思考[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0,(9):17-18.
[14]王東進.關于我國藥品價格改革的幾點認識與思考[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5,(8):5-6.
[15]石其寶.政府藥品價格管制的機制與效果——日本醫(yī)藥定價的經驗研究[J].價格理論與實踐,2009,(4):75-76.
[16]高艷.德國藥品價格管理模式對我國的啟示[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5,(8):56-57.
[17]價格司,李瑤光,王談凌.藥品價格管理的國際經驗借鑒及其啟示——兼析德、法等國藥品流通特點問題[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3,(1):33-35.
【責任編輯 安 琪】
R95
A
1673-291X(2016)23-0144-06
2016-08-16
梁家琳(1996-),女,湖南漣源人,本科生,從事社會保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