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維護國民黨的領導權(quán)和資產(chǎn)階級的利益,胡漢民曾利用共產(chǎn)黨而有所保留地支持孫中山“聯(lián)共”;孫中山逝世后,他轉(zhuǎn)而公開反對孫中山的三大政策??箲?zhàn)時期,他在繼續(xù)反對共產(chǎn)黨和反對蔣介石獨裁統(tǒng)治的同時,也積極進行抗日宣傳,提出“抗日重于剿共”的口號。
胡漢民,原名衍鴻,字展堂,國民黨元老和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1901年中舉人。1902年赴日本留學,1905年9月加入同盟會,任《民報》主編,從此成為孫中山主要助手之一。曾先后在南京臨時政府、中華革命黨、廣東非常大總統(tǒng)府及國民黨政府中擔任要職。
胡漢民第一次見到孫中山,是在1905年9月1日。那年他26歲,正與汪精衛(wèi)等一幫廣東青年在日本法政大學苦讀西方政治法律。那天,孫中山來到胡漢民租住的公寓,一見面就講述三民主義。聽罷,胡漢民提問道:“革命本素志,民族主義、民權(quán)主義,但絲毫無疑義矣,惟平均地權(quán),民生主義,猶有未達之點。”孫中山馬上來了興致,滔滔不絕地講起他在歐美考察的見聞,堅信“平均地權(quán)”可以解決資本主義貧富懸殊、社會革命迭起的弊端。胡漢民霎時茅塞頓開,當即加入了同盟會。
10月6日,?;逝稍跂|京舉行每年一次的“戊戌庚子死事諸人紀念會”。胡漢民登臺演說3小時,駁斥“?;示褪菒蹏?,革命必至亡國”的論調(diào)為“利用死人欺騙生人”。臺下的聽眾拍掌稱快,保皇派竟然沒人敢上臺爭辯。胡漢民一戰(zhàn)成名,聲名鵲起。11月,《民報》創(chuàng)刊,胡漢民任主編兼主筆。他主編了5期《民報》,與梁啟超的《新民叢報》進行論戰(zhàn),由此成為同盟會的筆桿子。
1907年3月4日,胡漢民告別剛分娩3日的妻子,追隨被日本政府驅(qū)逐的孫中山到南洋策劃起義,此后積極參加二次革命、護國戰(zhàn)爭、護法戰(zhàn)爭等一次次拯救革命的活動。然而,他所堅持的舊三民主義后來開始落后于時代。為維護國民黨的領導權(quán)和資產(chǎn)階級的利益,胡漢民也曾利用共產(chǎn)黨而有所保留地支持孫中山“聯(lián)共”。
1924年以后,胡漢民日漸主張反共。1925年,孫中山在北京逝世,此后國民黨內(nèi)最具實力的人是汪精衛(wèi)、胡漢民和廖仲愷。同年8月,國民黨左派領袖廖仲愷被暗殺。胡漢民被認為嫌疑最大,曾一度被拘留,后被派往蘇聯(lián)考察。
1927年4月,胡漢民與蔣介石合作反共。1927年寧漢分裂時,胡漢民支持蔣介石,主持在南京成立的國民政府并任中央政治會議主席,參與反共清黨。1928年,胡漢民任國民政府立法院長等職。
1931年,胡漢民的勢力越來越大,與蔣介石的矛盾日益尖銳。不久,胡漢民便被蔣介石軟禁,舉國輿論頓時嘩然,特別是遭到孫科、陳濟棠、李宗仁等人強烈反對。汪精衛(wèi)得知后,立即興奮起來,發(fā)表了一篇《為胡漢民被囚重要宣言》,指責蔣介石。并表示與胡漢民盡棄前嫌,合作反蔣。桂系的李宗仁等人也加入反蔣的聯(lián)合陣營中。蔣介石對廣州政府采用分化瓦解的策略,鬧得寧粵兵戎相見。
正當雙方不可開交之際,“九·一八”事變爆發(fā),形勢急轉(zhuǎn)直下,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蔣介石在國難當頭之際不得不釋放了軟禁近8個月的胡漢民,以求和解。
此時的胡漢民對國事甚為憂慮。他致電廣州汪精衛(wèi)、孫科、唐紹儀,請他們來滬參加和平會議。10月18日,汪精衛(wèi)首先率百人代表團到滬與胡漢民會晤。22日,胡漢民與蔣介石在上海見面(這也是兩人生前最后一次會面),又一次爭論不休。
1935年6月,胡漢民赴歐考察,停止了對蔣介石的抨擊。12月,尚在法國的胡漢民被國民黨五屆一中全會選為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面對日本入侵的民族危機,胡漢民在繼續(xù)反對共產(chǎn)黨和反對蔣介石獨裁統(tǒng)治的同時,也積極進行抗日宣傳,提出“抗日重于剿共”的口號。1936年1月,胡漢民自歐洲返國,留在廣州。1936年5月,胡漢民突患腦溢血,于5月12日晚逝世。
胡漢民是“舊學”與“新學”,“中學”與“西學”皆通的書生,中過舉,留過學,既恪守某些封建觀念,又篤信西方新學識,還好作詩,研究學術(shù)問題。馬克思主義剛傳入中國,他便研究、宣傳過唯物史觀??梢哉f,胡漢民是一個極其復雜多變的矛盾集合體,交織著中國近現(xiàn)代復雜的社會矛盾,凝聚著時代風云變幻的投影。
(摘自《蔣介石和胡漢民》肖杰著,吉林文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