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克誠、洪學智攜手,是在蘇北新四軍時期。
1941年7月的蘇北反“掃蕩”前,黃克誠與洪學智僅在新四軍軍部匆匆晤面一次,雖未及深談,但黃克誠在強敵壓境時的從容鎮(zhèn)定,讓洪學智心生幾分敬佩。1942年12月,隨著鹽阜軍區(qū)改為鹽阜軍分區(qū)并轉屬新四軍3師8旅后,洪學智帶領原鹽阜軍區(qū)司令部的部分人員到3師機關接受新的工作安排。對于洪學智的到來,黃克誠非常高興,專門同他談了話。此后,洪學智代理3師參謀長,直接在黃克誠的領導下工作。從此,伴隨新的斗爭任務,兩人的革命情誼不斷加深。
黃克誠指揮作戰(zhàn),深謀遠慮,縝密周到,以沉穩(wěn)著稱。洪學智則機智果敢,雷厲風行,二人間形成了很好的優(yōu)長互補。
就在黃洪攜手不久,新一輪的反“掃蕩”開始。在更加嚴酷的斗爭中,黃克誠對洪學智的信任不斷加深。為了使3師師部跳出敵人包圍圈,黃克誠起初的想法是向山東靠近,以便與已支援給山東的原所屬23團接應。洪學智則根據自己曾在鹽阜地區(qū)帶領抗大五分校第一次反“掃蕩”的經驗,建議放棄北上山東的方案,主張利用沿海灘涂蘆葦蕩和縱橫溝壑,在敵人包圍圈內分散隱蔽和靈活轉移,形成內線中的外線,與敵周旋。
黃克誠問道:“你有把握?”洪學智說:“你要說十分有把握,我也不敢講,總覺得向鹽東海邊去,周旋余地大,師部不會受大的損失。”在黃克誠邊聽邊思忖時,洪學智繼續(xù)陳述與敵周旋的辦法。
黃克誠經過再三斟酌,采納了洪學智的意見,遂報軍部批準,與洪學智率師直屬隊及地方黨政機關轉移至鹽東。
1941年秋季,在蘇北反“掃蕩”斗爭結束后,根據敵我態(tài)勢的變化,新四軍3師大膽拔據點,打頑敵,連戰(zhàn)連捷。鑒于洪學智見機則打的特點,黃克誠常說洪學智是“鐵匠”,一天到晚總想打仗。對于洪學智所持“部隊是打出來的,是老虎誰都怕你,是綿羊誰都想吃你”之觀點,黃克誠在表示贊許的同時,也耐心同洪學智交換意見:“蘇北根據地的建設,我們是花去了很大精力的。如建黨、建軍、建政,無不如此。按照我3師的軍事力量在一兩天內,打下蘇北十來個縣城,是可以辦到的。但要問打下之后,敵人再拼湊兵力反撲過來如何辦?圖一時之快是不行的?!秉S克誠的這種沉穩(wěn)韜略,對洪學智不無啟發(fā)。
在紅四方面軍時,洪學智從班長到機槍連長,一次次的沖鋒陷陣,直到后來又在抗大擔任游擊戰(zhàn)術教官,練就了敢打必勝的斗志和機動靈活的作戰(zhàn)思維。
在此次反“掃蕩”中,他將自己的經驗和建議告訴黃克誠,這使得黃克誠對他更加信任。反“掃蕩”斗爭后期,黃克誠審時度勢,命所屬8旅24團殲滅盤踞于阜寧東北濱海地區(qū)的八灘之敵,并派洪學智率師特務營參戰(zhàn)。
在這次戰(zhàn)斗中,洪學智先是同該團指揮員一同擬定作戰(zhàn)計劃,后又親率師特務營助攻。當部隊逼近日軍核心據點時,因日軍憑高墻大院堅守頑抗,部隊攻擊受阻,打了3小時尚未攻克。這時,洪學智同團指揮員決定采用戰(zhàn)斗方案的最后一招,即火攻。隨著洪學智一聲令下,戰(zhàn)士們將事前準備好的棉花用煤油浸泡后再綁在麻尾手榴彈上,投進大院里,據點大院內大火頓起。借助火勢,我軍攻擊部隊隨即用機槍密集掃射,一度囂張頑抗的日軍守敵大部被殲。此戰(zhàn)勝利后,黃克誠對洪學智知難而上、善謀敢打的優(yōu)點更加稱道。不久,洪學智被正式任命為師參謀長。
1943年10月的攻克合德戰(zhàn)斗,我軍雖獲全勝,但一位團長犧牲。對此,深感痛惜的黃克誠曾就這一本可避免的犧牲批評了洪學智,并將“這種重大的干部傷亡,對我們威脅很大,而且是可以避免的”視為一大教訓,匯報給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洪學智對此毫無怨言,欣然接受。
后來,在攻克阜寧和解放淮陰淮安的戰(zhàn)斗戰(zhàn)役中,洪學智根據黃克誠思考慎重、謀略縝密的指揮作戰(zhàn)特點,精心制定作戰(zhàn)方案,全面陳述戰(zhàn)役展開后的各種演進預想及制勝方略,不但使得黃克誠即下決心,而且還被賦予戰(zhàn)場相機決定權。特別是在解放淮陰的戰(zhàn)役中,洪學智被賦予統(tǒng)一指揮權。
(摘自《紅廣角》,高麗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