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小四
音樂可以讓靈魂不朽。
110歲的時候,著名鋼琴家愛麗絲(Alice Herz-Sommer)仍可流暢自如地彈奏巴赫的鋼琴曲。2014年她111歲的時候,在倫敦一家醫(yī)院安然辭世,逝前幾天仍定時彈奏貝多芬和舒伯特的曲子。盡管她的生命長辭,但她獨特的靈魂與無比樂觀的精神,她所鑄造的傳奇將永存世間。
早年即已成名、其經(jīng)歷曾獲西方媒體多次報道的愛麗絲獲得更廣泛的關(guān)注,緣于多種以她為藍本或主角的文藝作品。這包括梅麗莎·穆勒等人于2007年出版的《地獄中的伊甸園》、電影《一切都是禮物》和《我們期待光明》,以及獲得2013年度奧斯卡紀錄短片獎的《6號女人:音樂把我拯救》等。而6號房其實是“6號囚室”,是納粹關(guān)押身為猶太人的愛麗絲的地方。在1942年至1945年的兩年多被關(guān)押在集中營的日子里,她用鋼琴拯救自己,給囚友們帶來希望,同樣也因鋼琴而獲得艱難的生存機會。最終,她幸運地成了納粹集中營極少的幸存者之一。
愛麗絲的父親是愛好藝術(shù)的商人,母親是藝術(shù)家。愛麗絲7歲開始學習鋼琴,21歲時已是布拉格的著名鋼琴家,1933年她是維也納國際鋼琴大賽的決賽選手,音樂評論家們對愛麗絲的演奏做出高度評價。1942年厄運降臨至未滿40歲的愛麗絲身上,她年逾古稀的母親被驅(qū)逐出境,她一家三口被納粹抓入特萊西恩施塔特集中營,當時她的兒子才6歲。在這個與死亡只有一線之隔的地方,愛麗絲因為音樂專長而得到一個活下去的機會。納粹分子出于宣傳“集中營是猶太人生活的新家園”的需要,特許集中營里的音樂家們舉辦音樂會。
當集中營內(nèi)的絕大多數(shù)人陷入絕望之中時,愛麗絲堅信:“只要可以演奏音樂,一切就不會太糟?!彼诩袪I的兩年多時間里參加了150余場音樂會的演奏,出于對音樂和生命的熱愛,也為了“給集中營的孩子們帶來安全感”,她傾注了所有的愛,她的每一場演奏都滿懷深情。甚至那些來聽音樂會的納粹軍官,也在不知不覺間成了她的“粉絲”,這在無形中增加了她的生存概率。1945年,愛麗絲與兒子被蘇聯(lián)軍隊解救,丈夫卻不幸早已喪生于集中營,母親不知所終。
從囚室與死亡中逃脫,她的余生卻沒有帶恨,有的只是對人世的悲憫。《洛杉磯時報》曾如此評價她,“她的偉大不僅因其坐在6號囚室的長凳上彈奏出美妙的音樂,更因為她從不帶慍恨回憶往事”。在那部獲得奧斯卡獎的紀錄片中,愛麗絲說:“我經(jīng)歷了許多戰(zhàn)爭,失去親人和很多東西,包括我的丈夫、母親與深愛的兒子等。但是,生命依然很美好,我有許多要學習與欣賞的事物,沒有時間留給悲觀與仇恨。”
愛麗絲是目前可知的納粹集中營幸存者中最長壽的人。其實在她83歲的時候,死神還曾與她打過照面,但她以無比頑強的意志又生存了28年。愛麗絲于1986年移居英國后,在當年發(fā)現(xiàn)罹患乳腺癌,她勇敢地選擇了手術(shù)治療。此后她依然保持了每天上午10點練習鋼琴,只要條件許可就每天游泳及參加其他運動,一百多歲時還堅持每周去老年大學上課等。癌癥在這樣一個樂觀自律的人面前,選擇了全線退卻。上文提及的紀錄片拍攝之時,愛麗絲已經(jīng)108歲了,但她仍然思維清晰、精神矍鑠,可以很流暢地彈奏高難度的鋼琴曲目。愛麗絲說,“從那(集中營)之后我知道了人生中什么是真正重要的?;钪匾?,人與人的關(guān)系重要,其他都不重要”。
生活依然不斷地給這個出眾的靈魂以考驗,剝奪對她來說“重要的人”。2001年,愛麗絲的大提琴家兒子因心臟病突發(fā)辭世,愛麗絲在悲痛之余說道,“他在生命的最后時段仍然在演奏音樂,這是一件幸運的事;我的兒子可以不必經(jīng)歷老邁之苦,也是幸運的事”。她常常獨自去兒子的墓地,在回首人生時說:“我們獨身而來,獨身而去,能有人陪伴同行即屬幸運。即使只是陪伴了一小段路,也應(yīng)心存感激?!?/p>
對于集中營的經(jīng)歷及生命中的災(zāi)難,愛麗絲說:“生活的好與壞,并不是取決于生活,而是取決于我自己……我知道壞的一面,但是我選擇去看好的那一面?!?/p>
(選自2016年第6期《看世界》,本刊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