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彩芳
在閩南一個小鄉(xiāng)村里,有個宗祠,宗祠原先是個人家的古屋,后來因為歷史悠久,被改為宗祠了,這里有許多房間,圍繞在天井兩旁,成了個四四方方的樣,正堂是祭拜的地方,有一個放靈牌的柜子,柜子已經(jīng)快擠滿了,蒙上了暗沉沉的灰。
正堂的右旁過道有間房,房門是有木雕的,花紋很精致,但我看不清楚。門是老式的扣門,房里堆置了許多宴請用的桌椅,門開了一條縫,里面可以看到先祖的照片。我們是不?;乩霞业模看位貋?,媽媽都會在這里望一望,她說她可以看到她的爺爺奶奶和媽媽。
“我小時候,和你的姨們跟著奶奶住在這間房。床不大,要橫著睡?!眿寢屨f道。她的回憶里,宗祠是熱鬧的,許多家的人住在這兒,但我是想象不到的,但早幾年前,大概還能見著以前的光景,那時誰家里人宴請,都在宗祠這里置辦。十年前宗祠翻新時,村里人在這擺酒,一面墻上貼著一張紅紙黑墨寫的捐款人名單。那時,還是熱鬧的。
也許是我不常來吧,再回來祭拜時,見著那面墻,只剩下紅紙被撕下來的痕跡。宗祠上空的天井投射下的陽光把屋內(nèi)的塵埃照得清清楚楚。宗祠,已沒了昔日的光景。
今年外婆忌日,回到了宗祠,閩南的風俗是要燒金紙,金紙焚燒后卷成灰黑色的團,還帶著亮橙色的星光,很輕,在空中漫舞。舅舅走來問我要紙巾,我遞了過去,我看到舅舅和媽媽站在那間房門外,我不知道這紙巾是用來擦拭什么,但無論是何物,那也是一段回憶。
右道延伸到底的是一個低矮的小房間。這間屋與其他房間不同,沒有窗,只要對通的兩道門,房間里潮濕的氣味特別重,一股悶臭的味道肆意彌漫整間房。但這里,還是有人住的。有個“女孩”住在這里,幾十年了,村里人一直用女孩來代稱她。從我記事起,她就一直住在宗祠里,前幾年她還是會出來走走看看逛逛,看著到了祭拜時才會熱鬧起來的宗祠,跟別人說說話,駝著背,雙手疊放在身后,慢慢地移動著。但是后來,她喜歡那條竹子做的矮凳,坐在門旁,跟過路人打聲招呼,沒人的時候就靜坐,一坐就是一天。媽媽每次來都會帶點東西給她。
“你好久沒回來了?!?/p>
“是啊?!?/p>
“——要?;貋?。”“女孩”緊握住媽媽的手。
“女孩”患了白內(nèi)障,因此摔了很多次,最后一次摔了就一直在床上了?!芭ⅰ钡氖虑椋际菋寢尨螂娫捊o外公才知道的。再過幾年,又去宗祠時,那間房的門沒開了。“女孩”沒了。“怎么沒了?”“病死的吧,沒了更好,活著更受罪?!?/p>
“女孩”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兒子們輪流送飯,女兒偶爾來照看一下。為什么不一起???他們不要。
“女孩”沒了后,一直沒人住那間房,直到今年回去又看到房門打開了,里面又住了一個老太太。“什么時候搬進來的?”
“一兩年了吧?!?/p>
“在這里干嗎?”
“等死。”
點評
宗祠,作為一種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建筑,伴隨著日益加快的現(xiàn)代化進程,其消亡是注定的事情。也就是說,宗祠的命運也只剩下了“等死”。作者把宗祠沒落的無奈和悲涼感描寫得淋漓盡致,發(fā)人深省。
意林繪閱讀2016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