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昌芹
睡眠的方式、時間和壽命的長短密切相關,這已經被眾多研究所證實。美國著名的睡眠專家——斯坦福大學的威廉·德門特博士,就曾經作過這樣的預言: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將能根據記錄下來的夜間睡眠起伏曲線圖來預測死亡,從而延緩死亡。
不同人生階段 睡眠需求不同
眾所周知,不同年齡的人有著明顯不同的睡眠時間和方式。剛出生的嬰兒,幾乎整天都在睡覺,哪怕是吃奶的同時也是在閉著眼睛,據統(tǒng)計,1周歲以內的嬰幼兒睡眠在16小時左右。而兒童的睡眠最酣熟,睡眠的好與差,可直接影響到其成長發(fā)育。青少年時期,睡眠的質量開始逐步下降。不如先前那么容易入睡,而且睡得不熟,容易醒,睡眠也不易使人消除疲勞、恢復活力。到了中年和老年,睡眠往往出現問題,許多嚴重的睡眠疾病同現在這個年齡。如慢性失眠、夜間肌陣攣(一種病癥,每夜由于腿肌攣縮而不由自主地不停踢腿)、睡眠窒息(在睡眠過程中,常發(fā)生停止呼吸,張口喘氣,鼾聲大作)等。人們不禁要問:睡眠的質量為何隨年齡的增長而下降?這是否一種征兆,預示總的健康狀況正在趨于下降呢?
最新的研究表明,在嬰幼兒每天漫長的睡眠時間中,有50%左右的時間是在做夢(醫(yī)學上稱為眼球速動式睡眠)。這些夢的內容是什么,至今尚未完全弄清楚。不過研究表明,嬰兒睡眠時眼球的迅速轉動,似乎是在把自己醒著時候感受到的大量刺激儲存于記憶中。到了老年,做夢睡眠時間減少到僅占全部睡眠時間的21%,即1個小時左右。結果表明,一個人的無夢睡眠時間在一生中變動不大,從出生時的8小時到老年時的6小時,而有夢睡眠時間卻是不斷減少的。因此,有夢睡眠時間的變化,是否可以用于診斷疾病和預防死亡,是醫(yī)學專家目前研究的課題之一。
睡眠與疾病息息相關
美國衰老問題研究所的睡眠學家,在對一批70歲以上的老人睡眠所做的研究中,得到一些驚人的結果。
△凡是有抑郁癥的患者,其發(fā)病與每夜睡眠不足有很大的關系。
△長期服用安眠藥,容易得低氧血癥,呼吸系統(tǒng)無法得到足夠的氧氣供給,死亡率相對較高。
△有些老人已經患上連自己都不知道的睡眠窒息癥,這種癥狀極易使呼吸停止,原因是由于心血管系統(tǒng)受到壓迫,夜間呼吸系統(tǒng)得不到新鮮的空氣所致。
△在一些小型私人醫(yī)院的調查中發(fā)現,這些醫(yī)院所采取的早睡、早起的作息時間表,導致數以千計的病人過早死亡。他們的做法是早晨4時起床,5時早餐,10時午餐,下午5時晚餐,然后服藥睡覺。這樣做,明顯破壞了由于年老病人已衰退的生理節(jié)律,帶來了致命的后果。
占人類生命三分之一時間以上的睡眠,極大地影響著人類的健康和長壽。而什么樣的睡眠方式有利人的延年益壽,正是科學家們努力探索的目標。
睡眠“預測圖”預防疾病
目前,睡眠學家們正在觀察一批40~70歲之間人的睡眠情況,用先進的方法,測定大腦血液的流動情況、心臟的功能、新陳代謝以及睡眠本身各個階段的情況。他們希望能測出各種具體的睡眠反?,F象,并找到它們與某些致命的疾病之間的關系,從而繪出一幅“預測圖”來。預計在將來,這樣一種預測圖能起預防疾病的重要作用,甚至成為體格檢查的一種常規(guī)手段,使之能預報死亡,而使醫(yī)生采取必要措施加以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