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天
盡管全球經(jīng)濟形勢不容樂觀,但張大千作品再次引爆香港蘇富比拍賣,這無疑給低迷的藝術(shù)市場注入了一支興奮劑。
在前不久結(jié)束的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會上,張大千的作品可謂傲視群雄、光芒四射。據(jù)筆者統(tǒng)計:在“庸禮居珍藏中國書畫”專場和“中國書畫”專場上,張大千共有23件作品,是上拍書畫家中最多的,且所有作品全部成交,成交率100%,其中除一件《三清圖》成交價在估價范圍之內(nèi)(估價40—60萬港元,成交價50萬港元),其它作品都遠高于估價。在前十位成交價排行榜中,張大千一人獨占7席,其中,拔得頭籌的為張大千1983年創(chuàng)作的潑墨潑彩《桃園圖》,以2.7億港元的成交價轟動全世界,此件作品若按每平方尺計,高達1500萬港元,著實讓人驚嘆不已。那么,張大千作品為何再次引爆蘇富比春拍?這說明了什么?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張大千在海外市場的霸主和龍頭地位無人能撼動。眾所周知,自上世紀80年代初香港蘇富比、佳士得開拍中國書畫后,張大千一直是香港市場的臺柱子和“龍頭股”,尤其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書畫的眾多紀錄幾乎被張大千壟斷,即使古代名跡也鮮有超過張大千作品的紀錄,一直到九十年代后期,他的最高紀錄才陸續(xù)被傅抱石、齊白石、徐悲鴻、李可染、潘天壽打破,但是從歷年總體成交看,張大千作品價格仍是遙遙領(lǐng)先,最突出地體現(xiàn)在前十位排行榜上,張大千一人往往占有多件,多的甚至占有七八件,少的三四件,這是其他名家無法相比的。同樣,今年蘇富比春拍也是如此,如果兩個書畫專場合計,前十位排行榜中張大千一人占了7件,其中,前四件被他包攬。前十件中吳冠中《玉龍山下古麗江》獲價1808萬港元,名列第5;林風眠的《摩登仕女》獲價968萬港元,名列第7;黃賓虹《蜀中紀游》手卷獲價908萬港元,名列第8。尤值得一提的是:張大千上拍作品總成交額高達4.4億港元,而蘇富比兩個書畫專場總成交6.9億港元。占書畫總成交額的63.7%。由此可見,張大千的市場龍頭地位難以撼動,未來將繼續(xù)扮演“龍頭股”、“領(lǐng)漲股”、“指標股”的角色。
其次,張大千潑墨潑彩作品的價值和地位正在被世人認識。從藝術(shù)歷程看,他從1958年60歲以后直到逝世,根據(jù)自己長期的藝術(shù)實踐,兼攝世界美術(shù)之長,創(chuàng)造了大潑墨、大潑彩的技法。他筆下的作品,色墨交融、光彩有致、用筆恣肆、布局雄厚、畫風蒼勁、自成一家,為中國畫開辟了一條新的表現(xiàn)道路。有評論家認為:“國畫家能夠上承古代美術(shù)遺產(chǎn),兼攝世界美術(shù)之長,使國畫的技巧、境界,向上延伸一步的,在今天,只有張大千?!边z憾的是,張大千1949年云游海外后,國人對他的了解大多停留在建國前的藝術(shù)造詣,對他晚年獨創(chuàng)的大潑墨、大潑彩的技法沒有充分的認識,導致內(nèi)地在拍賣這類作品時價格往往不如建國前的作品,直到2010年《愛痕圖》在中國嘉德創(chuàng)下億元后,國內(nèi)一些藏家開始關(guān)注他的潑墨、潑彩作品。相反,海外市場對這類作品歷來情有獨鐘,為此,這次蘇富比給出《桃源圖》5000萬至6500萬港元估價,這是蘇富比中國書畫部歷來估價最高的拍品。至于大陸藏家劉益謙以2.7億港元力挫群雄,吃進《桃源圖》,這說明大陸藏家對大千潑墨、潑彩的重視,按劉益謙的說法,他看見這幅作品實在是太喜歡了,以至于在競投時花了一小時,這在蘇富比歷年拍賣中是十分罕見的。有趣的是,在前十件排行榜中,有4件為張大千潑墨潑彩作品,除《桃源圖》外,尚有1980年作的《阿里山曉色》,這件是作品第一次在拍賣場上露面,創(chuàng)作以半抽象手法寫之,大片石青石綠潑灑,覆蓋畫面,礦物顏料厚重積疊幾如寶石生輝,金色復鋪于上,諸色輝映。全畫氣象萬千,極盡色彩鮮艷炫目的效果,成為其阿里山的主調(diào)。這件力作以咨詢價的方式推出,成交價高達4444萬港元,名列排行榜第2。1966年《益都游屐》以3436萬港元拍出,名列排行榜第4;張大千1973年用日本卡紙繪就的《晚帆》尺幅只有1平方尺多,成交價高達872萬港元,名列排行榜第9。從中可以看出張大千潑墨潑彩作品千變?nèi)f化、魅力四射。
第三,來源可靠、出身名門的作品更受市場青睞。本次蘇富比春拍推出的張大千力作,幾乎都是來源可靠、出身名門,以《桃源圖》為例,該作于1983年完成并在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展覽后,便落入“謫仙館”主人、香港著名導演楊凡手中,楊凡于1987年把《桃源圖》送至蘇富比拍賣,最終以187萬港元成交,楊帆用作開拍鐘楚紅和張曼玉主演的電影《流金歲月》。當時此價已刷新中國近現(xiàn)代書畫拍賣紀錄,此作后經(jīng)著名古董商安思遠收藏,最終由著名的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的“麥克塔格特藝術(shù)收藏”保存至今?!胞溈怂裉厮囆g(shù)收藏”由麥克塔格特伉儷創(chuàng)立,自上世紀60年代初收集亞洲藝術(shù)品,其藏品蔚然可觀稱譽西方,而《桃源圖》是他們兩人的摯愛之物。在其收藏期間,《桃源圖》曾借展于美國多個重要大型展覽,并收錄在多本有關(guān)研究張大千的學術(shù)專著與圖錄中,據(jù)筆者查閱,有近20次被各種出版物著錄。所以,《桃源圖》上拍后各路買家競投花了一個小時,用了100口競價,最終以2.7億港元的成交價轟動收藏界。同樣,4444萬港元成交的《阿里山曉色》四度被著錄;3548萬港元成交的《味江》十次被著錄,兩次參加大展。所以,作品來源可靠、出身名門至關(guān)重要,拍出天價往往也就不足為奇。
第四,表明藝術(shù)市場和買家更加成熟。大家知道,近年來,國內(nèi)外的經(jīng)濟形勢不容樂觀,藝術(shù)市場更是疲軟顯現(xiàn)。盡管國內(nèi)時有名家作品億元價格出現(xiàn),但整體的調(diào)整和滑坡態(tài)勢十分明顯。而這次香港蘇富比卻是信心滿滿,隆重推出張大千各個時期的精彩之作,并給予《桃源圖》5000萬至6500萬港元的高估價,要知道這是蘇富比中國書畫部歷來估價最高的拍品。在筆者看來,在中國美術(shù)史上,大多個性鮮明的畫家,作品風格難逃千篇一律的怪圈,故藏家一般收藏這類畫家只需幾張即可。而張大千卻是與眾不同,中國畫金碧、大青綠、小青綠、淺降、白描、寫意、工筆、潑墨、潑彩等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可以說,在掌握中國畫技法中,似乎還找不出第二人能比肩張大千;同樣,在繪畫內(nèi)容和題材上他幾乎也是無所不能。據(jù)筆者觀察,在近現(xiàn)代畫家中,恐怕只有齊白石在花鳥題材的廣度上可勝過張大千,徐悲鴻的走獸作品尤其是奔馬比張大千走獸類作品更具時代感,傅抱石的人物高古度可與張大千有得一拼……總之,近現(xiàn)代名家能勝過張大千的寥寥無幾。而對喜好收藏中國名家字畫的藏家而言,張大千的作品選擇余地非常之大,這也是其作品在海內(nèi)外市場上經(jīng)久不衰的主要原因,像臺灣大藏家林百里,是收藏張大千作品的大戶,按理張大千各類題材他都有,但當他這次遇見《桃源圖》時,也是心動不已,志在必得,最終在拍賣時不敵劉益謙失之交臂。也許有人認為劉益謙花2.7億港元天價買下《桃源圖》有點夸張,而在筆者看來,劉益謙絕對是一個有大智慧的藏家,未來必是最“?!钡牟丶?,因為在以往市場中已反復證明,張大千的精品價格沒有最高,只有更高。
盡管全球經(jīng)濟形勢不容樂觀,但張大千作品再次引爆香港蘇富比拍賣,這無疑給低迷的藝術(shù)市場注入了一支興奮劑,也為提振國內(nèi)春季書畫拍賣打響了第一炮,國內(nèi)藝術(shù)市場能否延續(xù)海外張大千的火爆行情,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