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宏
?
早的斷想
陳志宏
早是什么?最初印象是魯迅先生刻在書桌上的那個字。
上小學,讀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個“早”字,讓我記憶猶新。當年,父親臥病在床,魯迅一邊念私塾,一邊還要幫忙做家務,在當鋪和藥鋪間兩頭跑,成了一個小忙人。
一天早晨,他上學遲到了,壽鏡吾老先生嚴厲批評了他,要求以后要早到!魯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在書桌上輕刻了一個小小的“早”字。從那以后,他再沒遲到過,早字當頭,時時早,事事早,人生因早而輝煌。
有樣學樣。下課后,我用削鉛筆的小刀,在自己課桌上也偷偷地刻了一個“早”字。多年后,小魯迅成了魯迅先生,我還像那個玩小刀的孩子,稀里糊涂地活著。
知易行難,知易行難??!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p>
第一次把這句名言寫入本子里,我正上初中,那時,我愛唱歌,愛顯擺,把姜育恒的那首《驛動的心》唱得惟妙惟肖,情動四方,夢想有一天能考上中央音樂學院,光宗耀祖。事與愿違。我的音樂之路止步于鄉(xiāng)文化站的舞臺。1991年金秋時節(jié),鄉(xiāng)文化大禮堂舉辦全鄉(xiāng)“迎亞運、慶國慶”文藝晚會,我獻唱兩首,出盡了風頭。之后,我去食堂打飯,總有人在背后小聲議論,這種名人效應,讓我有些飄飄然,很是享受。
十五六歲就出名了,也算早吧。時至今日,那個一唱名揚全鄉(xiāng)的少年頂多在KTV吼叫的時候,喝倒彩的少一點,僅此而已。趁早出名,有用?沒用?一言難盡。
早啊早,就像霧里看花,讓人看不真切。
都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那么,早起的蟲子呢?是不是注定了被鳥吃的悲劇命運?所以說,早起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在于早起的你是做鳥兒,還是蟲子。從這個意義上說,幸與不幸,與早無關,結局只和對象緊密相連。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如果我們注定是幸運的鳥兒,那么早起就意味著機會,當你終于有一天為機會而早起,卻陡然發(fā)現(xiàn)前面更有早行人。俗話說得好,叫醒你的,從來不是鬧鐘,也不是機會,而是夢想。夢中人的夢想,能激他起床,更能激其斗志。
早梅是一朵,頂多為一枝。梅如此,人亦如是。早開的花,早行的人,總是屈指可數(shù)的那么幾個。
先發(fā)制人,先入為主。早,是先的鄰居,早先一點,主動權握在手,遲一點,就只能聽憑他人或者命運擺布了。
都知道天上不會掉餡餅的,就算天上真有餡餅落下來,只有早起的人才能撿到呀!
鐘情于你的人,會請你吃大餐,時間是中午或者晚上。只有重情重義的人才會陪你吃早餐,愿意陪過走完一生,一起到白頭的人,才情愿給你做一輩子早餐。
早餐是如此重要。美國一家跨國公司全球招聘啟事里赫然一條:不錄用不吃早餐的人。美國人認為,不能對不吃早餐的人委以重任。今天,你吃早餐了嗎?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早也有誤打誤撞的時候,讓人后悔莫及。這哪關早的事呀,錯在人身上,你判斷有誤,不好好檢討,怪罪于早,沒有道理呀!
早是什么?字典釋其本義——天將破曉,太陽沖破黑暗而裂開涌出之意,比如早晨;引申義,時間靠前,比別人有更充實的時間。
然而,比人早一步,光有時間差,也不一定有管用。
俗話說:“起了個早,趕了個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