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瀾
年輕人對燒烤樂此不疲,夏日冬天都在野外聚集,把各種肉類燒得半生不熟吞進肚,自己的血液又給蚊子昆蟲吸掉,樂融融。
人類學會烹調(diào),燒烤是第一課,最為原始。有什么把食物用火燒烤一下那么簡單呢?
廚藝進化了,我們才發(fā)現(xiàn)原來有燉、燜、煨、燴、扒、烤、汆、涮、熬、烹、餾、炒、爆、煎,等花樣,為什么我們還要回到燒烤呢?
西方人的廚藝就簡單得多了,就算讓他們把份子料理算進去,也不過是烤、焗、煎、炸罷了。他們甚少把蔬菜拿去炒,要到近年來才知什么叫WOK FRIED。至于蒸,更是再學數(shù)百年也趕不上廣東佬,所以就非常注重燒烤BBQ了。
食物到了日本,寧愿吃生的,對燒烤,他們叫“落人燒”。落人就是失敗的人,源氏和平家打仗,后者輸了,跑進深山躲避,沒有烹調(diào)用具,只有以最原始的方法燒制,是日本人最初的燒烤。
到了中東,有烤肉串和掛爐的各種進一步的燒法。來到中國人手里,就涂上了醬,用支鐵叉叉了乳豬在炭上烤。后來還發(fā)展到明火烤、暗火烤等熱輻射方式,更有低溫一百攝氏度以下烤制食物,稱為“烘”,或在二百攝氏度以上的高溫,叫作“烘烤”。
到底,燒烤爐上的肉,并不必用到最新鮮柔軟的,因為那么燒,也吃不出肉質(zhì)的好壞。肉多數(shù)是腌制過,加甜加蒜和各種醬料,就能把劣質(zhì)或冰凍已久的肉燒得香噴噴。
舉個例子,像韓國人吃的肉,燒烤居多。最初是用一個龜背的銅器,四周有道槽,把腌制過的牛肉就那么在龜背鍋一放,不去動它,讓燒熟肉的汁流進槽中,用根扁平的湯匙舀起來淋在飯上,送肉來吃。
韓國人生活素質(zhì)提高后,就發(fā)明了一個平底的火爐,把上等肉切成一小片一小片往上擺著燒,這么吃雖然比大塊牛扒文明,但到底沒經(jīng)腌制,味道反而沒有便宜肉好。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