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蕙
來電顯示成幫兇
雖然平日常聽到有人上當受騙,但家住深圳的某媒體編輯張女士從沒想過,有一天自己也會中招。
2014年4月7日上午11時許,張女士先后接到來電顯示為095555、 0755-95555的來電。對方自稱是招商銀行信用卡中心,稱張女士的身份證被他人盜用,辦了信用卡,信用卡在上海消費后,還款逾期。必須于當天下午4點前還清欠款。
自稱銀行客服的一名男子還稱,張女士的經(jīng)歷和深圳一名事主的經(jīng)歷一樣。他們已經(jīng)向上海市公安局靜安分局報案,預計警方會與她聯(lián)系。
果然過了一會,張女士就接到一個來電顯示為021-62588800的電話,對方自稱上海市靜安分局的楊榮警官,稱張女士的信用卡涉嫌詐騙案件,要調查她的資金,為證明張女士的清白,需要對她的賬號進行保密排查和凍結。并由“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姚旭輝檢察官”負責具體排查。
張女士迅速通過114查詢臺,核實了021-62588800這個號碼,發(fā)現(xiàn)這正是靜安分局的號碼。
隨后楊榮警官引導張女士登錄了“最高人民檢察院”網(wǎng)站。看到自己被通緝的信息,張女士既驚訝又害怕。隨后電話被轉接到姚旭輝檢察官處。他表示要核查賬戶,讓張女士到開卡銀行開通了網(wǎng)銀,對銀行卡進行多項操作。此后,他以啟動銀行系統(tǒng)查案為借口,索要張女士的電子密碼器口令,分十次將張女士工商銀行卡上的424992元取走,緊接著又索要了張女士平安銀行賬戶的密碼,轉走了17900元。就這樣,張女士在懵懂不覺間,失去了442892元錢。
事后張女士感覺有些蹊蹺,向家人描述前前后后,大家都說是上當了。她才如夢方醒。
當天,張女士便向黃貝派出所報警。次日,羅湖分局立案偵查。
據(jù)警方介紹,張女士遭遇的,是典型的通過網(wǎng)絡改號手段、冒充公檢法機關進行的詐騙。但到目前為止,該案尚未偵查終結,張女士的錢至今未能追回。
通訊信息難保真
張女士無法接受的是,這些來電號碼明確無誤,才誘導她一步步走入陷阱。她找到廣東福強律師事務所律師麻根生尋求幫助。
麻根生認為,案子關鍵是電話用戶與通訊運營商簽訂了服務協(xié)議,用戶交付了來電顯示服務費,運營商就應該按照電信條例的要求,提供準確、真實、安全的來電顯示號碼。而運營商的服務,顯然存在嚴重缺陷。
為維權,2014年5月,張女士委托麻根生啟動民事訴訟程序,向福田法院遞交了訴訟材料,起訴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廣東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要求全額賠償其損失。
9月,這起廣受社會關注的案件公開開庭審理。全國人大代表陳偉才、深圳市人大代表楊勤、周明明、韓蔚等人參與了旁聽。
深圳移動認為,張女士疏于防范,缺乏合理警惕,才是受騙的主要原因,與自己的服務行為沒有直接、必然的因果關系。此外,接到詐騙電話時,張女士只通過114核實號碼,卻沒有回撥021-62588800,沒有進一步核實。
社會責任該承擔
2015年11月19日,福田區(qū)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認為深圳移動存在過錯,與張女士的財產(chǎn)損失存在一定的因果關系。
首先,經(jīng)過調查,證實深圳移動提供的來電顯示0755-95555、021-62588800等并不準確、真實。而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第五條規(guī)定,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者應當為電信用戶提供迅速、準確、安全、方便和價格合理的電信服務。
準確、真實地顯示來電號碼,是張女士作為普通消費者,對該項服務的合理期待。
深圳移動稱,當前技術條件下,被叫端運營商無法識別主叫號碼真?zhèn)巍D敲锤鶕?jù)《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八條,深圳移動應在張女士開通來電顯示服務業(yè)務時,明確告知這一事實,提示可能存在的風險,避免用戶形成對此服務內容的信賴。
其次,從深圳移動提供給張女士的手機號碼138*****自身安全性能來講,該號碼多次被其他號碼0551-63800696、0551-82339813設置為呼叫轉移的接收號碼。
深圳移動作為該號碼提供者,未取得張女士同意,便允許他人將該號碼設置為呼叫轉移的接收號碼。或者說,作為手機號碼提供者,深圳移動卻對號碼被設置不知情,導致用戶陷入重大安全隱患,沒起到告知和提示責任。
最后,從日益猖獗的電信詐騙現(xiàn)狀來看,要求電信運營商承擔更高的社會責任和義務。深圳移動應與其他電信營運商協(xié)商,合理安排互聯(lián)互通業(yè)務,及時彌補信息傳輸過程中的漏洞,改善服務態(tài)度,保證用戶的人身、財產(chǎn)安全。
從張女士一方來看,作為接受過高等教育、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沒能盡到足夠審慎注意的義務。
綜上,法院酌定,深圳移動承擔20%賠償責任,。
【以案說法】
按照法院的判決,電信收取了來電顯示費,理應確保顯示號碼的真實性。
有法律界人士認為,如果電信運營商不能保證來電顯示的真實性,又不愿承擔用戶被騙的損失,按照權利義務對等的法律原則,運營商應取消該收費服務項目。
近年來,電信詐騙案件以每年20%-30%的速度快速增長。2015年1月至8月,全國公安機關共立電信詐騙案件31.7萬起,群眾損失近百億元。
張女士一案判決的亮點在于,“會對以后的審判有一定的參考作用”,對裁判尺度的統(tǒng)一,以及受害人權益的保護有著積極意義。
法律界人士提醒:如果有一天你接到電話,被告知銀行賬戶里的錢卷入了犯罪案件,請務必記住以下幾點。
第一、根本沒有電話辦案程序。公檢法機關如果決定立案,會視案情需要,直接前往涉案人的住處、單位,或通知涉案人到辦案機關、指定地點協(xié)助調查。辦案人員即使打電話,也只是用來通知,告訴人們什么時間去什么地方,絕不會直接通過電話辦案,更不會要求在電話里提供銀行卡及密碼等信息。
第二、“安全賬戶”子虛烏有。公檢法機關都沒有所謂的“安全賬戶”,也不會打電話要求轉賬。發(fā)現(xiàn)有資金或財產(chǎn)卷入案件時,辦案人員會依照法律規(guī)定,進行查封、凍結、扣押。一旦需要凍結銀行賬戶,必須由辦案人員持《協(xié)助凍結通知書》到銀行辦理。
第三、“保證金轉賬”是天方夜譚。目前在刑事偵查中,只有使用取保候審這種強制措施時,才涉及讓犯罪嫌疑人提供保證金。此外,各種名目的保證金、證明金都是騙子虛構出來的。
(編輯 趙瑩
zhaoyingno.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