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古埃及國內(nèi)貿(mào)易論析

      2016-06-24 07:16:20
      關鍵詞:國內(nèi)貿(mào)易古埃及

      袁 指 揮

      (天津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歐洲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研究中心,天津 300387)

      古埃及國內(nèi)貿(mào)易論析

      袁 指 揮

      (天津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歐洲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研究中心,天津 300387)

      [摘要]古埃及的貿(mào)易可以分為村社、地區(qū)貿(mào)易兩類,可為古埃及的買賣契約、墳墓場景所證實。古埃及貿(mào)易主要采取了以物易物的形式,而賒賬、讓利克服了以物易物的缺陷,這在某種程度上有利于商品交易的順利開展。國內(nèi)貿(mào)易除了滿足人們的生活所需外,還能滿足人們追求利潤的訴求。國內(nèi)貿(mào)易采用記賬單位估價,代表了貨幣演化道路上的較早的一環(huán)。商品的價格具有波動性,市場在價格波動中發(fā)揮了作用。國內(nèi)貿(mào)易是古埃及國家主導的再分配經(jīng)濟的補充,兩者具有某種程度的互補性。商人雖然依附于各種國家機構,但是在新王國時代呈現(xiàn)獨立的態(tài)勢。

      [關鍵詞]古埃及;國內(nèi)貿(mào)易;以物易物

      埃及學誕生近二百年以來,學界對古埃及文明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進展。但是,在古埃及經(jīng)濟的研究方面,相較于其他方面的研究卻明顯不足,正如詹森所言,“古埃及經(jīng)濟史——歷史是理解過去的知識——到現(xiàn)在為止事實上還不存在”[1]128。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有二:一是古埃及人并沒有留下太多的嚴格意義上的經(jīng)濟史資料,正如詹森所言,古埃及人主要關注宗教、文學和行政,要想從事古埃及經(jīng)濟史的研究,只能從古埃及人留下的含有一定經(jīng)濟內(nèi)容的行政資料中提取信息進行研究[1]128,即便是一些所謂的經(jīng)濟史方面的資料,在各個時代的分布也是不均勻的;二是現(xiàn)代經(jīng)濟學理論造成的理論困境。對包括古埃及在內(nèi)的古代經(jīng)濟分析的一些經(jīng)濟學理論,其立足的史實基礎較為薄弱,甚至有的理論空洞無物,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古埃及經(jīng)濟史的研究。對于學界運用現(xiàn)代理論對古埃及經(jīng)濟史的研究,詹森批評道,對古埃及經(jīng)濟史的描述,大多數(shù)是由空洞的、缺乏事實根據(jù)的理論構成的,而這些理論是建立在極少的證據(jù)的基礎上,他們研究的是術語而非經(jīng)濟本身[1]128。著名學者肯普說,古埃及經(jīng)濟史的研究被“一大堆寬泛的理論……搞得一團糟”[2]302。

      盡管如此,古埃及經(jīng)濟史的研究,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目前學界的研究中,對古埃及經(jīng)濟的看法,主要分成兩個陣營。一個陣營認為古埃及經(jīng)濟與現(xiàn)代經(jīng)濟不同,這以詹森為代表。詹森可謂是研究古埃及經(jīng)濟史的最有成就者,先后寫作了一系列論文、論著*主要有:Debts and Credit in the New Kingdom,The Journal of Egyptian Archaeology,Vol.80 (1994),pp.129-136;Commodity Price from the Remessid Period:An Economic Study of the Village of Necropolis Workmen at Thebes,Leiden:E.J.Brill,1975.,其研究確立了古埃及經(jīng)濟史研究某些基礎,在其名著《拉美西斯時代的商品價格》中,他認為古埃及的商品價格與現(xiàn)代社會的商品價格存在質(zhì)的區(qū)別[3]515。此外,布萊貝格研究了古埃及的“inw”一詞,對古埃及社會中的禮物貿(mào)易進行了研究,認為古埃及經(jīng)濟與現(xiàn)代社會經(jīng)濟不同[4]。另外一個陣營認為古埃及經(jīng)濟與現(xiàn)代經(jīng)濟沒有質(zhì)的區(qū)別,這以沃伯頓為代表,他利用凱恩斯的經(jīng)濟學理論來分析古埃及經(jīng)濟,寫作了一系列論文和著作*主要有:Economic Thinking in Egyptology,Studien zur Alt?gyptischen Kultur,Bd.26 (1998),pp.143-170;State and Economy in Ancient Egypt:Fiscal Vocabulary of the New Kingdom,University Press Fribourg,and Vandenhoeck and Ruprecht G?ttingen,1997;Work and Compensation in Ancient Egypt,The Journal of Egyptian Archaeology,Vol.93 (2007),pp.175-194.??掀赵谄涿豆虐<埃阂粋€文明的解析》對古埃及經(jīng)濟尤其是新王國時代的經(jīng)濟進行了論述,認為在新王國時代誕生了“經(jīng)濟人”[2]302-335。

      在對古埃及經(jīng)濟史的研究中,學界爭論焦點之一在于古埃及貿(mào)易的性質(zhì),即古埃及是否存在商品經(jīng)濟或市場經(jīng)濟,古埃及應被視為一個前市場經(jīng)濟文明呢,還是與現(xiàn)代資本主義經(jīng)濟本質(zhì)相同的文明呢?鑒于學界前輩的研究狀況,筆者認為研究古埃及貿(mào)易應該遵循歷史主義的原則,因為“理解古埃及經(jīng)濟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事實的考察和基于恰當?shù)闹橇ぞ?法律、經(jīng)濟術語、框架和概念的分析)的分析”[5]430。

      自從詹森的研究成果問世后,絕大多數(shù)學者試圖運用波蘭尼發(fā)明的前市場經(jīng)濟模型建構古埃及經(jīng)濟史,這使得波蘭尼的觀點為埃及學家廣泛接受[6]1375,甚至連一直反對波蘭尼觀點的肯普也承認,“埃及經(jīng)濟的行政的、再分配的特點廣為人知,不需要進行太多解釋?!盵2]304但是,如果承認古埃及經(jīng)濟屬于國家主導性的再分配經(jīng)濟,那么,是否存在商業(yè)貿(mào)易呢?沃伯頓認為,古埃及的“外貿(mào)的存在及其程度已經(jīng)被廣泛地認識到了”,而“埃及本身內(nèi)部的交換模式,非常難以認識和理解。”[7]143盡管存在困難之處,但是通過古埃及遺留下來的文字資料、圖畫資料,大致可以復原出古埃及貿(mào)易的圖景。

      古王國的一些貴族墳墓中的壁畫、浮雕都描述了貿(mào)易的場景,其中第5王朝末期的尼安赫克奴姆和克奴姆霍特普的合葬墓中的場景最為典型。墳墓墻上有三欄描述了貿(mào)易的情景,交易的商品主要有蔬菜、魚、無花果、杯子、飲料和布匹,商人們把商品放在籃子中,自己則蹲在籃子旁邊。顧客通常是男子,肩上挎著袋子。在上欄右側(cè)偏中處,一個牽著小孩手的婦女眼睛看著無花果,伸出來的右手拿著一只碗,而賣家則對婦女說道:“給你,你買的香甜的無花果”。在中欄,描述了四組場景,人們用器皿或器皿中的物品來交換一些魚、蔬菜,其中一個場景為用銅錠交換銅器皿,賣銅器皿的人說道:“這相當于你的銅錠的價值”。在底欄,左側(cè)一名婦女正在賣杯子,并對顧客說道:“瞧,你可以從里邊喝東西”;右側(cè),一塊布平鋪開來,賣家說道:“2*有學者認為銘文中的數(shù)量詞匯已被損毀。腕尺的布值6薩提(可能是銅)”。[8]在新王國時代的一些墳墓中,也刻畫了貿(mào)易的場景。在底比斯的編號為TT 54、57、162、217、A4的墳墓中,都描繪了男子、女子或坐在帶篷或不帶篷的攤位中售賣物品,市場中交易的物品有:布匹、便鞋、面包、葡萄酒、谷物、蔬菜、器皿或器皿中物品、肉、魚、禽、無花果、油膏等。[9]95-96對于古埃及這些貿(mào)易場景,只能以看圖說話的方式去推測,因此,可能會有人問,所謂的貿(mào)易場景是否反映了貿(mào)易現(xiàn)實呢?眾所周知,古埃及有著“事死如事生”的觀念。因此,可以推測出墓中貿(mào)易場景是其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

      除了這些直觀性的圖畫式的描述外,古埃及人也遺留下了一些記載貿(mào)易的文獻。在古王國時代的一份房屋買賣契約這樣寫道,“我從書吏錢契那里獲得了這個房屋,為此我付給他10薩提……一塊價值3薩提的4個單位的布;一張價值4薩提的木床,一塊價值3薩提的2個單位的布……”[10]206新王國時代的一份買賣契約有這樣的文字:“支付買棺材的物品:8.5德本銅;又5德本銅;一頭價值5德本的豬;一只價值2德本的山羊;兩根價值2德本的西克莫無花果木。合計:25.2德本*書吏將總額計算錯了。?!盵11]68對貿(mào)易記載最為詳細的資料來自新王國時代的代爾美迪那(Deir el-Medina)。代爾美迪那是為了修建、裝飾西底比斯的王陵而人為建立起來的村莊,埃及國家以實物形式向村民支付薪酬。盡管國家為村民發(fā)放基本的生活所需,但是,村民為了滿足其生活方面其他所需,彼此之間進行各種商業(yè)交易。村民們出賣各種日常物品以及喪葬用品,包括床、板條箱、轎椅、棺材、木頭雕像、亡靈書、墳墓和石碑等,用這些物品交換他們生活所需要的物品。有的學者認為,這些村民“從私人交易中的收入要遠遠大于從國家領取的薪俸”,而這些私人交易“顯然構成了波動性價格的市場行為”[12]61。如果這種觀點正確的話,那么,貿(mào)易在代爾美迪那應該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對于古埃及的國內(nèi)貿(mào)易,是否存在我們所理解的不同層次的貿(mào)易呢?有的學者認為,古埃及的“內(nèi)部貿(mào)易……見于村莊、小城鎮(zhèn)和行省首府”[13]351。從代爾美迪那出土的陶片來看,交易方通常都是村莊的村民,這種僅限于村莊內(nèi)部的交易,或許這種村社貿(mào)易代表了古埃及的初級市場。對于貿(mào)易場所,代爾美迪那出土的陶片沒有記載交易地點,有的學者推測,可能村莊中人們彼此熟悉,知道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到哪里買,可能會在工匠的家里或自己的家里交易[2]324。古埃及墳墓中貿(mào)易場景,可能反映了地區(qū)貿(mào)易。TT 162墳墓中的貿(mào)易場景,刻畫了船只靠岸、卸貨的場景,TT 51、217中也刻畫了船只,從場景安排來看,可能暗示貿(mào)易通常在尼羅河岸邊進行。公元前兩千紀后期的紙草,記載了國內(nèi)貿(mào)易使用貨船來運輸[14]821,顯然碼頭是最理想的交易場所?!杜=蚬虐<鞍倏迫珪穼Υ诉@樣推測道:“浮雕場景沒有給出市場位置的線索。然而,有理由推測市場一般接近道路交叉點或在海港附近的河岸上……因為在這些地方,各個社會階層的人匯集著,人們可以像在街上一樣進行彼此交談?!盵11]447古埃及人用河岸“mryt”一詞來稱呼市場[15]46,這表明了碼頭等河岸地區(qū)是市場所在地??梢栽O想,這樣的河岸不會是一個村莊的岸邊,應該是一個貿(mào)易中心的港口。在新王國時代的墳墓場景中,有敘利亞人出現(xiàn)在市場中,長途跋涉的外國人到埃及做買賣肯定會選擇大的貿(mào)易中心。由此可以推斷,這些貿(mào)易場景反映的是地區(qū)貿(mào)易,而非一般的村社貿(mào)易。此外,古埃及其他文獻資料,可以為地區(qū)貿(mào)易提供佐證。第一中間期上埃及的地方首長安赫提菲,在他墳墓的刻寫的自傳描述了地區(qū)貿(mào)易,“來自南方的人們與來自北方的人們,他們帶來了品色上乘的油,(并)用其換取我贈與他們的大麥。我的大麥(被)運往上游直達他們的(家鄉(xiāng))下努比亞,(我的大麥被)運往下游直達他們的(家鄉(xiāng))塔威爾?!盵16]522古埃及的文學作品也能為地區(qū)貿(mào)易提供旁證。中王國早期的《能言善辯的農(nóng)夫的故事》講述了來自一個綠洲的農(nóng)夫,用驢子馱著各種貨物去赫拉克利奧坡里斯交易,途中遭受高官的欺凌,最后通過上訴國王的方式討回了公道。

      從古埃及留下來的文獻以及墳墓圖畫來看,古埃及人貿(mào)易的主要形式似乎是以物易物,布萊貝格對此進行了形象的描述:“交易發(fā)生在兩個彼此能提供某種有價值東西的人之間,他們把物品放成一堆,直到能夠換到心儀的物品?!盵6]1377這可以從上文的古王國、新王國時代的買賣契約中體現(xiàn)出來,在古王國的房屋買賣契約中,房屋的價值用等價的三種物品進行支付,新王國時代的買賣契約中,買家支付棺材的錢,使用銅、豬、山羊、木材進行支付的。對于以物易物,理論界一般認為這種交易方式會增加了交易成本,因為“以物易物的缺點很早就變得明顯了。事實上,這個過程需要雙重調(diào)適:各方被要求出價,而同時需要某種東西?!盵5]431但是,以物易物的不便利,并不會帶來交易失敗的必然結(jié)果。在交易的時候,倘若交易的一方得不到他所想要的,那么就可以要求對方延遲交付物品,此外,單次交易量太小的話,也可以幾次交易合起來交付,古埃及人為此而發(fā)明了賒賬。這可以為新王國的時代陶片上的文字所證實:“書吏阿蒙那赫特,你的丈夫,從我這里拿走了一副棺材,說道:‘我會用牛支付’。但是那天他并沒有把牛給我。我告訴了帕阿赫特。他說:‘讓我有一張床,等到牛犢長大的時候,我將給你一頭牛?!医o了他一張床。這天,棺材與床都沒有給錢。如果你想給我牛,那么讓人送過來。如果你沒有牛,讓人把床和棺材給我送回來?!盵17]從這個文獻可以看出,古埃及人以賒欠的形式,來克服以物易物的不便,從而盡量規(guī)避交易失敗的風險。有時候,交易雙方的商品價值上有點細微差異,那么,只要雙方愿意仍然可以成交,例如,一份買賣牛的契約:“5年,夏3月,20日。警察長奈布森曼賣給海伊1頭牛,價值120德本,(海伊)償付給他物品如下:2壇新鮮肥肉,價值60德本;5件長光滑布料做成的罩衫,價值25德本;1件薄布短裙,價值20德本;1塊獸皮,價值25德本”[18]74-75,這里賣家的牛的價格為120德本,而買家支付的物品總價值為130德本,顯然在買家讓利的情況下促成了交易的達成。

      與以物易物的貿(mào)易方式一個相關問題就是貨幣問題。詹森說:“在古埃及,人們不知道貨幣……所有商業(yè)都是以物易物,商品的價值用一定量的銅、銀或谷物來表示,盡管這些東西通常在交易中不使用,這個體系稱之為貨幣-以物易物(money-barter)?!盵1]177布萊貝格認為:“在古典法老時代,錢幣以及真正金錢的缺乏,代表了與現(xiàn)代經(jīng)濟根本差別?!盵6]1376雖然在法老埃及的大部分歷史時期,沒有金屬貨幣,但是不代表古埃及人沒有衡量價值的標準。在古王國時代,埃及人有兩種記賬單位:一種為赫卡特(hekat),為谷物測量單位;另一種為薩提(saty),不知名的記賬單位*薩提的象形文字的限定符號(相當于漢字的偏旁部首)到底代表什么物品,至今還不清楚。。新王國時代的代爾美迪那的貿(mào)易中,使用了四種記賬單位:德本(deben),用于金、銀、銅的重量單位;斯尼烏(sniw,從薩提發(fā)展而來的),銀子的重量單位;黑恩(hin),容積單位;哈爾(khar),谷物測量單位,可譯為袋[11]66-67。由此可以看出,谷物一直是古埃及的記賬單位。為此,沃伯頓說:“‘浸入’到埃及經(jīng)濟之中的是谷物本位。”[7]146從這個意義上講,谷物有時候發(fā)揮了貨幣的價值尺度的職能。最晚到新王國時代,金屬成為記賬單位。正如馬克思所言,金銀天然不是貨幣,在金銀充當貨幣之前,還會有其他物品充當貨幣。從上文知道,古埃及人用這些記賬單位為商品估價,但是交易的時候卻用實物來支付的,也就是說,谷物、金屬的職能為價值尺度而非流通手段。對于這一點,或許可以用貨幣名目論(Chartalism)的理論可以解釋。該理論強調(diào)貨幣的價值尺度(記賬單位)的職能,貨幣是國家的創(chuàng)造物,國家發(fā)明了貨幣的標準單位,當統(tǒng)治者需要征收某種特定物品作為稅收的時候,這導致了更大范圍內(nèi)將某種特定物品作為貨幣來使用,這樣,價值尺度就發(fā)展成了交易手段[19]90-91。從這個理論來看,古埃及的記賬單位代表了貨幣的早期職能,不能據(jù)此就認為古埃及的貿(mào)易與現(xiàn)代經(jīng)濟不同,恰恰相反,古埃及的貿(mào)易代表了人類貿(mào)易發(fā)展的早期階段。

      至少到了新王國時代,古埃及的貨幣已經(jīng)朝著金屬貨幣的方向發(fā)展。但是,金屬作為記賬單位可以追溯到古王國時代,正如上文所言,新王國時代的斯尼烏是由古王國的薩提發(fā)展而來的。那么,由此可以得出這樣的推斷:古王國時代的薩提可能是一種金屬記賬單位。關于古王國時代的金屬記賬單位,可以從下面的證據(jù)得到證實。古王國第4王朝王后霍特普罕爾斯一世的墳墓出土的一個珠寶盒子的蓋子上有著這樣的文字:“上下埃及之王的母親,霍特普罕爾斯。盒子中裝有德本環(huán)”[20]85,在古王國時代墳墓中的貿(mào)易場景中,顧客手中拿著與霍特普罕爾斯一世墳墓中出土的珠寶盒子相似的盒子。由此,可以推斷,在古王國時代金屬貨幣可能已經(jīng)萌芽。此外,古王國時代墳墓中的貿(mào)易場景中,表現(xiàn)了一些人肩上挎著小袋子,這種小袋子似乎比裝器皿的袋子要小,可能是裝錢的[14]818。新王國時代,至少白銀成為了支付手段的名稱,“在一個典型的交易中,底比斯墓地的一個看守從一個工人那里買了一頭牛,為此他支付了價值30德本1壇子肥肉、價值10德本的2塊亞麻布、重(也是價值)5德本的銅或青銅廢料和價值5德本的10黑恩的植物油,小收據(jù)上稱呼總計為‘銀子’?!盵2]319-320肯普認為,在向貨幣的道路轉(zhuǎn)化途中,古埃及人的石秤砣可以提供某些證據(jù)。這種石秤砣用在稱重中,來檢驗金屬的重量和價值,底比斯的一個盜墓團伙,在房子中精心存放著一個石秤砣,在瓜分從墳墓盜竊來的金屬物品[2]319。某些埃及學家認為,公元前兩千紀后期的埃及人可能已使用了硬幣,因為表示價格時候使用了“塊”,而這里的塊可能指的就是硬幣[14]819。

      與以物易物的貿(mào)易相關的另外一個問題是利潤問題。一般而言,在以物易物的貿(mào)易狀況下,交易雙方主要追求的是商品的使用價值,而賺錢與否居于次要位置。學界對于利潤在古埃及商貿(mào)中的地位,有著激烈的爭論。詹森說:“我并不是說古埃及人完全不懂得獲利……似乎獲利不是經(jīng)濟的中心?!盵1]139有的學者認為,盡管從古王國到新王國的一些墳墓中描繪了貿(mào)易等場景,但這些貿(mào)易場景中交易的物品通常為蔬菜、魚、無花果、飲料、金屬器皿,交易者是為獲取他們的生活之需——豐富他們的餐桌或美化房子,而不是賺取錢財,“對埃及社會的任何等級來說,貿(mào)易是獲取一種商品、一件成品或一項服務的手段,而非財富的創(chuàng)造、儲藏、傳承的方式?!盵6]1378,1376對此,肯普提出了一個反駁的例證:生活在中王國第12王朝初年的一個叫漢卡那赫特的農(nóng)夫,在離開家的日子里,給家里寫了一些家信,在信中,他要求家族的每個成員都要在畜群中養(yǎng)一頭公牛,因為他預料公牛的價格會上漲,肯普對此評論道:“盡管我們不能找一個可以翻譯為‘利潤’的詞匯……但是,這并不妨礙他們能夠區(qū)分價格的好壞,也不能妨礙我們贊揚他們的商業(yè)頭腦”[2]323,希爾弗認為漢卡那赫特具有市場頭腦[14]826,言外之意就是其生產(chǎn)活動是面向市場的,其追求的就是利潤最大化。在大英博物館紙草10052中,法庭對一個婦女進行詢問,要求她解釋她家中黃金的來源,這個婦女對此解釋說,在食物短缺的時候她將大麥賣了,從而獲得了白銀[21]153。由此可以看出,這個婦女具有很強的市場意識,通過在谷物價格高的時候賣出大麥而獲利。

      關于古埃及貿(mào)易是否追求利潤的問題,事實上牽涉的是古埃及的經(jīng)濟發(fā)展到什么水平的問題。對此,肯普以新王國時代養(yǎng)豬場的例子進行了回答。在新王國時代阿馬爾那的一個偏遠的定居點,曾經(jīng)有過面向市場的養(yǎng)豬業(yè)。這個養(yǎng)豬場有幾排豬舍,大多數(shù)豬仔在頭一兩年被屠宰。這個養(yǎng)豬場里還有一些涂著白色石膏的專門性場所,主要用于屠宰、腌制、裝罐等工作,從養(yǎng)豬場的建筑布局安排,以及從養(yǎng)殖、屠宰、加工的工序,可以看出這個養(yǎng)豬場具有一定的專業(yè)性生產(chǎn)的性質(zhì)??掀照J為,這個豬場不是村民為了自己的食肉需求而經(jīng)營的副業(yè),而是為阿馬爾那城供應食物的專業(yè)豬場,其目的顯然是為了賺取利潤[2]330-332。在代爾美迪那,發(fā)現(xiàn)了一些沒有雕刻名字的夏勃提雕像,這表明這些夏勃提不是自用的,而是為市場而生產(chǎn)的,沃伯頓對此評論道:這些夏勃提“作為新王國時代市場主導生產(chǎn)的罕見的、明確的標志,這是很重要的”[22]79。此外,從古埃及商品的價格,也可以看出古埃及人對于利潤的追求?!敖M裝一個木床價格為1哈爾,實際上,制造它價格為5哈爾,裝飾的價格為1.5哈爾,而木材可能值3德本。按照1哈爾谷物約等于2德本,總計約18德本。購買一張成品床要花費12—25德本,這個價格體現(xiàn)了勞動力加材料費用的理性?!盵2]320-321事實上,成品床的價格中不但包含勞動力、原材料的費用,可能還有買賣的利潤。

      學界爭論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商品價格是否具有波動性。按照主流經(jīng)濟學的理解,市場的供求關系決定價格的走向。古特格塞爾認為,古埃及歷史上缺乏價格波動的證據(jù),表明經(jīng)濟不是由市場決定的[23]1275。據(jù)沃伯頓的研究,古特格塞爾之所以如此說,其證據(jù)是新王國時代陵墓工人罷工的時候,宣稱他們沒有衣服穿,但是布匹的價格卻沒有上漲,據(jù)此古特格塞爾認為經(jīng)濟規(guī)律在古埃及不起作用[7]148。顯然,古特格塞爾的證據(jù)有點站不住腳,罷工工人所說的沒有衣服穿,可能是對國家欠薪導致的生活窘迫的一種比喻。相反,肯普認為,古埃及的商品價格有波動,物價進行自我調(diào)整[2]321。切爾尼對第20王朝時代的谷物價格進行了考察,發(fā)現(xiàn)二粒小麥和大麥的價格在接近第20王朝中期的漲幅很大[24]173-178。而詹森的研究表明,二粒小麥的價格通常為每哈爾1—2德本銅,在第19王朝時代個別交易的價格為2.5—3德本銅,在第20王朝中期價格漲到8或12德本銅,第20王朝末期跌到了1—2德本銅;大麥的價格曲線基本上與二粒小麥相同[3]551,116,112;而土地的價格也有著明顯的波動,在第18王朝后期,耕地的價格為每阿路拉*阿路拉(aroura)為古埃及的面積單位,每阿路拉為100平方腕尺。0.17德本銀,第21王朝晚期為0.5、0.6德本銀,第23王朝降為0.017—0.05德本銀[25]26。這些研究表明,至少在新王國時代古埃及的物品價格呈現(xiàn)了波動。

      那么,這種波動是否是由市場決定的呢?對于這一點,目前還不能給予明確回答,這是因為“古埃及的價格資料,以及價格如何確定的資料,多少有點模棱兩可”[2]322,更為致命的是,“研究價格……的資料并沒有從埃及歷史的各個時期遺留下來?!盵11]65波蘭尼認為,盡管埃及發(fā)展起了大規(guī)模的貿(mào)易,但市場并未對供求關系發(fā)揮調(diào)節(jié)作用[26]146。但肯普并不贊同波蘭尼的觀點,他為了說明古埃及價格機制,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在150年里,鞋子始終保持在1—2德本的價格范圍之內(nèi),偶爾會3.42德本,價格之所以長期保持穩(wěn)定,在于缺乏現(xiàn)代機械生產(chǎn)的條件下,一雙鞋的價格反映了制鞋匠維持生計的最低標準,如果制鞋匠提高價格,那么,顧客就會到更遠的地方去買便宜的鞋子[2]322。此外,肯普認為,所謂供求關系確定價格的規(guī)則,經(jīng)常被錯誤地稱之為經(jīng)濟‘規(guī)律’,在街頭的買賣中,現(xiàn)代的供求關系不起作用,供求關系反映的是人普遍傾向于買便宜貨的總體趨勢,價值的形成是一個經(jīng)濟范疇之外的心理學問題[2]322。事實上,如果商品價格的形成是購買雙方心理博弈的話,那么,這本身也是一種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

      在整個古埃及經(jīng)濟中,貿(mào)易具有怎樣的地位呢?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從整體層面而言,古埃及是個不折不扣的再分配類型的國家。詹森認為:把古埃及的經(jīng)濟“想象成一個再分配的體系”是最好的途徑,要比其他理論更適合分析古埃及經(jīng)濟[1]183?!杜=蚬虐<鞍倏迫珪穼虐<暗脑俜峙浣?jīng)濟有著精辟的論述:“古埃及基本上是一個‘供應國家’。消費品被送到國家或神廟機構,而國家或神廟則把食物必需品和其他物品分配給民眾。”[11]445從某種程度上說,古埃及國家控制了經(jīng)濟命脈,但是,“盡管國家在法老經(jīng)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是這種狀況不會必然導致私人交易的缺乏,相反,私人交易在國家體制內(nèi)部和外部都發(fā)揮了重要作用”[5]430??掀照J為,“引人注目的消費與再分配經(jīng)濟并不是不相容的”[2]308。強大中央集權主導下的再分配經(jīng)濟,并不意味著私人經(jīng)濟的缺失。

      再分配經(jīng)濟大體上能夠滿足人們的經(jīng)濟需求,但是,總有某些部分是再分配經(jīng)濟無法滿足的,這個時候市場、貿(mào)易就發(fā)揮了作用?!杜=蚬虐<鞍倏迫珪氛J為:“在地方市場進行的盈余貿(mào)易,這個做法可以彌補供應的不足。地區(qū)間的貿(mào)易常常由機構來主導,而這些機構用他們自己生產(chǎn)物中的盈余進行以物易物?!盵11]445除了面包、啤酒、魚等大宗物品外,可能葬祭廟中剩余的肉也進入了市場,祭司的實物薪水(洋蔥、韭蔥、萵苣、甜瓜)也出現(xiàn)在市場上[11]446,另外一些技術含量比較高的商品,如鏡子、魚鉤、鑿子等,以及油膏、油,顯然不是個體家庭可以生產(chǎn)的,即使家庭有生產(chǎn)這些產(chǎn)品的技術,那么,原材料也不容易獲得,從這個意義上講,這些物品很可能是來自國家機構,“王家作坊在把這些原材料變成昂貴的奢侈品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27]74。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古埃及貿(mào)易經(jīng)濟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再分配經(jīng)濟的不足,正如肯普所言,“對于那些國家分配不能滿足的需求,市場提供了答案”[2]333。有的學者認為,“市場似乎看起來很小,非正式地聚集在碼頭,除了作為次要的稅收來源外,政府對其興趣不高”[13]351。即便如此,也不能否認貿(mào)易對再分配經(jīng)濟的補充性作用。另外,在國家經(jīng)濟困難的特殊時期,國家往往求助于市場,從盧浮宮紙草E3226中知道,在第18王朝晚期國家曾經(jīng)用谷物去獲取需要的物品[28]。

      與此相關的問題,古埃及的商人境況如何,是否具有獨立身份地位呢?在古埃及文獻中,提及名為“Swty”[29]434的群體,學界一般將之理解為“商人”或“販夫”。這些商人通常被神廟所雇傭,或者依附于神廟里的高官,第18王朝后期的檔案表明,絕大多數(shù)商人依附于神廟,在第19、20王朝時期,商人仍然依附于神廟,例如,《哈里斯紙草》提到有大量商人依附于拉美西斯三世建立的普塔神廟[30]250,而在拉美西斯時代,一些商人所依附神廟有鱷魚城(現(xiàn)代的法尤姆城)的索貝克神廟、卡納克的拉神廟、孟菲斯的普塔神廟、塞提一世神廟和象島的克奴姆神廟[11]448,此外,某些軍事行政人員被稱為是商人的長官,由此可見商人還依附于神廟以外的國家機構。古埃及文獻有60多處提及商人,而文獻中所提及的商人絕大多數(shù)生活在新王國第20王朝的拉美西斯十一世統(tǒng)治時代[6]1382-1383,沒有證據(jù)表明在更早的時代存在這樣的商人[13]352。那么,商人這么密集地出現(xiàn)在新王國時代的文獻中,這意味著什么呢?當然,其中一種可能性是新王國時代商業(yè)的活躍,從而出現(xiàn)了眾多商人,文獻把這些商人記載了下來??掀照J為,商人在新王國時代是普遍存在的,他們要么充當商業(yè)代理人,要么就是交易的操縱者[2]332。在新王國時代這樣的商人活躍的時代,可能某些商人具有了獨立的身份以及地位,大英博物館紙草10052提到牽涉盜墓活動的一個商人擁有一個奴隸,“商人帕斯恩瓦斯的奴隸塞哈哈提阿蒙”[21]150,這在某種程度上暗示了商人的經(jīng)濟勢力,“占有奴隸表明了商人的某種獨立性”[30]252。大英博物館紙草10068提到這樣一個詞語:“每個房子的商人們”,對于這句話中的房子“pr”一詞,皮特將之理解為“商業(yè)家族”[21]90,100,而詹森認為是私人商業(yè)公司[31]103,倘若皮特、詹森理解的正確話,那么,新王國時代商人的勢力不可小覷。所以,有的學者這樣認為,在新王國時代出現(xiàn)了為自己利益工作的商人,而不是單純地為神廟或其他國家機構服務[11]449.445。

      新王國時代商人的勢力,也可以從其支持并參與一些活動可以反映出來。在拉美西斯四世統(tǒng)治時代,商人參與了侵吞神廟谷物的腐敗案件,在拉美西斯九世時代,來自法尤姆的商人牽連到底比斯的盜墓活動中,拉美西斯十一世時代商人同樣參與了不法活動。保存在大英博物館紙草10052和邁耶紙草A中的庭審記錄,表明商人作為買家和贓物的接受者而參與了墳墓盜竊,為此商人支付了食物、谷物和銅。在《蘭辛紙草》中提到,埃及商人將谷物借貸給農(nóng)夫[14]801,由此可見商人在古埃及經(jīng)濟中作用是如此巨大。

      那么,這些商人在古埃及經(jīng)濟中作用如何呢?布萊貝格說,“在古典時代,認為商人在埃及經(jīng)濟中扮演重要角色,這一點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jù)。”[6]1383但是,新王國時代晚期的《蘭辛紙草》對商人作了這樣的描述:“商人順流、逆流旅行……將物品從一個城鎮(zhèn)運到另外一個城鎮(zhèn)”[32]288,由此可見商人在古埃及商品交易中的巨大作用。《牛津古埃及百科全書》認為,從拉美西斯時代末期起,商人扮演了某種不可爭辯的角色[11]449。而肯普對新王國時代的商人評價很高,認為古埃及的社會價值模糊了交易的真實過程,而能夠討價還價的商人是古埃及的“經(jīng)濟人”的代表[2]333。盡管如此,但是商人是否已經(jīng)形成一個影響較大的階層,這個目前還不能給予肯定的回答,有的學者認為,商人作為一個等級,在古埃及從來都沒有存在過[33]245。

      關于古埃及國內(nèi)貿(mào)易的研究,直接牽涉到學界對于古埃及經(jīng)濟的看法。學界通常將古埃及經(jīng)濟稱之為“再分配經(jīng)濟”、“宮殿經(jīng)濟”、“指令經(jīng)濟”、“存藏經(jīng)濟”、“稅收經(jīng)濟”等等,認為在這種經(jīng)濟下,商業(yè)貿(mào)易沒有發(fā)展的空間。但是,從古埃及遺留下來的資料來看,古埃及人積極開展國內(nèi)貿(mào)易,從其貿(mào)易類型來看,既有規(guī)模較小的村社貿(mào)易,也有規(guī)模較大的地區(qū)貿(mào)易。古埃及的以物易物的貿(mào)易,代表了人類早期的貿(mào)易形式,但并不意味著古埃及的經(jīng)濟與現(xiàn)代經(jīng)濟存在本質(zhì)區(qū)別,貿(mào)易的本質(zhì)就是通過交換物品、服務來滿足彼此的需要,從這個意義上而言,以物易物與現(xiàn)代社會的貿(mào)易沒有區(qū)別。在貨幣的使用上,古埃及人使用了記賬單位,但也出現(xiàn)了使用金屬貨幣的傾向,而且古埃及人也了解收益最大化的原則,具有與現(xiàn)代商人一樣的經(jīng)濟頭腦。古埃及商品的價格呈現(xiàn)了波動的態(tài)勢,這與現(xiàn)代社會的價格波動本質(zhì)上是一樣的。古埃及商人在新王國時代異?;钴S,而且呈現(xiàn)了獨立的態(tài)勢,其在古埃及經(jīng)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其活動對于所謂的再分配經(jīng)濟起到重要的補充作用。之所以很多學者將所謂的再分配經(jīng)濟與商業(yè)貿(mào)易對立起來,在于對這兩個概念理解有偏差。再分配經(jīng)濟是從宏觀的角度對經(jīng)濟結(jié)構的看法,而商業(yè)貿(mào)易指的是在微觀上物品的流動方式,所以,兩者的內(nèi)涵與外延完全不同。此外,即使承認再分配經(jīng)濟對經(jīng)濟的微觀方面的作用,但是國家采取稅收等形式將經(jīng)濟資源以實物的形式收集起來,并且以俸祿的方式于國家中進行再分配,這僅僅能惠及那些為法老提供服務的人員,包括官員、書吏、工匠,而普通老百姓則通過勞動和貿(mào)易來滿足生活所需。因此,從這個角度而言承認古埃及國內(nèi)貿(mào)易的存在與認同再分配理論并沒有直接的沖突。

      [參 考 文 獻]

      [1] Jac.J.Janssen.Prolegomena to the Study of Egypt’s Economic History during the New Kingdom [J].StudienzurAlt?gyptischenKultur,1975,3.

      [2] Barry J.Kemp.AncientEgypt:AnatomyofaCivilization[M].2nded.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6.

      [3] Jac.J.Janssen.CommodityPricefromtheRemessidPeriod:AnEconomicStudyoftheVillageofNecropolisWorkmenatThebes[M].Leiden:E.J.Brill,1975.

      [4] E.Bleiberg.TheOfficialGiftinAncientEgypt[M].Norman & London: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1996.

      [5] Donald B.Redford.TheOxfordEncyclopediaofAncientEgypt[Z].Vol.1,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

      [6] E.Bleiberg.The Economy of Ancient Egypt[A].Jack M.Sasson.CivilizationsoftheAncientNearEast[C].Vol.III,New York:Charles Scribner’s Sons,1995.

      [7] D.Warburton.Economic Thinking in Egyptology[J].StudienzurAlt?gyptischenKultur,1998,26.

      [8] The mastaba of Niankhkhnum and Khnumhotep[DB/OL].http://www.osirisnet.net/mastabas/niankhkhnoum_khnoumhotep/e_niankhkhnum_khnumhotep_02.htm.2015-11-03.

      [9] Cristina Pino.The Market Scene in the Tomb of Khaemhat (TT 57) [J].TheJournalofEgyptianArchaeology,2005,91.

      [10] Nigel C.Strudwick.TextsfromthePyramidAge[Z].Atlanta:Society of Biblical Literature,2005.

      [11] Donald B.Redford.TheOxfordEncyclopediaofAncientEgypt[Z].Vol.3,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

      [12] Barry Hawk.LawandCommerceinPre-IndustrialSocieties[M].Leiden:Koninklijke Brill NV,2016.

      [13] Bruce G.Trigger.UnderstandingEarlyCivilizations:AComparativeStud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14] Morris Silver.Karl Polanyi and Markets in the Ancient Near East:The Challenge of the Evidence[J].TheJournalofEconomicHistory,1983,43 (4).

      [15] Andrea G.McDowell.Contact with the Outside World [A].Leonard H.Lesko.Pharaoh’sWorkers:theVillagersofDeirelMedina[C].Ithaca & London: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94.

      [16] 郭丹彤,譯.古代埃及象形文字文獻譯注:中卷[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17] S.Allam.HieratischeOstrakaundPapyriausderRamessidenzeit[Z].Tübingen,1973.

      [18] A.G.MacDowell.VillageLifeinAncientEgypt[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19] Michael E.Smith.The Archaeology of Ancient State Economies[J].AnnualReviewofAnthropology,2004,33.

      [20] George A.Reisner.The Household Furniture of Queen Hetep-heres I[J].BulletinoftheMuseumofFineArts,1929,27 (164).

      [21] T.Eric Peet.The Great-Robberies of the Twentieth Egyptian Dynasty[M].Hildesheim & New York:Georg Olms Verlag,1977.

      [22] D.Warburton.Before IMF: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Unintentional Structural Adjustment in Ancient Egypt[J].JournaloftheEconomicandSocialHistoryoftheOrient,2000,43 (2).

      [23] M.Gutgesell.Wirtschaft[A].Wolfgang Helck und Eberhard Otto.Lexikondergyptologie[C].Band VI,Wiesbaden:Otto Harrassowitz,1986.

      [25] Klaus Baer.The Low Price of Land in Ancient Egypt[J].JournaloftheAmericanResearchCenterinEgypt,1962,1.

      [26] Karl Polanyi.TheLivelihoodofMan[M].New York,San Francisco & London:Academic Press,1977.

      [27] Bruce G.Trigger.EarlyCivilizations:AncientEgyptinContext[M].Cairo:The American University in Cairo Press,1993.

      [28] M.Megally.Recherchessurl’économie,l’administrationetlacomptabilité égyptiennesàlaXVIIIeDynastied’aprèslePapyrusE.3226duLouvre[M].Cairo:Institut francais d’archéologie orientale du Caire,1977.

      [29] Adolf Erman und Hermann Grapow.W?rterbuchder?gyptischenSprache,Bd.IV,Unver?nderter Nachdruck[Z].Berlin:Akademie Verlag,1971.

      [30] Edward W.Castle.Shipping and Trade in Ramesside Egypt[J].JournaloftheEconomicandSocialHistoryoftheOrient,1992,35(2).

      [31] Jac.J.Janssen.TwoancientEgyptianship’slogs:PapyrusLeideni350versoandPapyrusTurin2008+2016 [M].Leiden:Brill,1961.

      [32] Aylward M.Blackman & T.Eric Peet.Papyrus Lansing:A Translation with Notes[J].TheJournalofEgyptianArchaeology,1925,11(3/4).

      [33] Morris L.Bierbrier.HistoricalDictionariesofAncient[Z].2nded.Lanham,Toronto & Plymouth:The Scarecrow Press,2008.

      [責任編輯:趙紅]

      On Domestic Trade in Ancient Egypt

      YUAN Zhi-hui

      (College of History and Culture and Institute for Europea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 300387,China)

      Abstract:Domestic trade in Ancient Egypt falls into two categories:village level trade,and regional trade,which were attested by texts and tomb scene.The trade appeared as a barter,and the defect of barter was overcome by credit and transfer of some profits which were conductive to smooth the transaction to some extent.Not only domestic trade can satisfy the need of the populace,but also meet the pursuit of profit.The prices were expressed in unit of account,which was an earlier step into evolutionary road of currency.There was a fluctuation in price,which was as a result of market.Domestic trade was as a supplement means to state-oriented redistribution economy,and these two economic types were complementary in some degrees.Generally speaking,merchants always were be affiliated with various state authorities,but showed some independence in New Kingdom.

      Key words:Ancient Egypt;Domestic Trade;Barter

      [收稿日期]2016-02-28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3BSS008,14BSS008);天津市高等學校創(chuàng)新團隊培養(yǎng)計劃(013-ZXCX14005)。

      [作者簡介]袁指揮(1976-),男,內(nèi)蒙古包頭人,天津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歐洲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研究中心副教授,歷史學博士。

      [中圖分類號]K41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6201(2016)03-0166-08

      [DOI]10.16164/j.cnki.22-1062/c.2016.03.028

      猜你喜歡
      國內(nèi)貿(mào)易古埃及
      對外貿(mào)易、國內(nèi)貿(mào)易與經(jīng)濟增長的影響關系研究
      古埃及藝術
      古埃及的驚世發(fā)明
      死而復生的古埃及藝術
      藝術啟蒙(2018年10期)2018-10-26 07:26:30
      第三回 古埃及,你的名字叫永恒
      藝術啟蒙(2018年9期)2018-10-20 02:11:36
      獨具一格的古埃及藝術
      狗狗穿越古埃及
      關于國內(nèi)貿(mào)易商貿(mào)流通體制改革問題的思考
      關于國內(nèi)貿(mào)易商貿(mào)流通體制改革問題的思考
      對南昌作為“一帶一路”節(jié)點城市的區(qū)域交通規(guī)劃的研究
      许昌县| 介休市| 盐山县| 盐池县| 育儿| 南靖县| 河间市| 江口县| 江西省| 双鸭山市| 马公市| 县级市| 交城县| 富阳市| 茶陵县| 丰原市| 江都市| 枣阳市| 屏东市| 定州市| 新巴尔虎左旗| 三门峡市| 昌江| 延长县| 富裕县| 潜山县| 利川市| 武功县| 旅游| 新晃| 历史| 永泰县| 林口县| 怀柔区| 荆门市| 日喀则市| 青川县| 广昌县| 晋城| 弥渡县| 保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