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共康中學 王軼婷
關于增強少先隊儀式教育有效性的思考
□ 上海市共康中學 王軼婷
的序列
1.精心設計儀式教育,突出內容和形式匹配,實現(xiàn)預期教育效果
我們在儀式安排制定前應對儀式教育的效果有一個初步估計和預期。這種預期應與現(xiàn)實緊密相連,不能脫離現(xiàn)實。否則,對儀式的預期只能是一種空想,而且儀式也會比較空泛,導致儀式的教育作用無從發(fā)揮。
我們應注意對學校傳統(tǒng)的儀式和教育內容及載體進行梳理,全面整合在隊員中影響力大、覆蓋面廣、主題意義突出的內容,同時還要兼顧不同群體,同一個儀式可能需要在不同的群體或層面上進行,不能只求大而全。要避免只考慮那些活躍的優(yōu)秀隊員而忽略了更多需要激勵的群體。場面熱鬧好看但實際效果只是蜻蜓點水,把不匹配的隊員群體與儀式捆綁在一起,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卻達不到預期效果,最終僅僅注重儀式的形式而忽略了其效果。
因此,我們必須在繼承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儀式教育的形式和內容,精心設計儀式教育,并通過后期系列活動的開展,實現(xiàn)預期的教育效果。
2.小中見大,遵循規(guī)律,構建少先隊儀式教育的序列
少先隊員接受教育是遵循由淺入深、由小到大、由具體到抽象的規(guī)律。這就要求我們在設計儀式活動時要從小處入手,貼近校園文化,貼近隊員實際生活,從隊員的成長實際出發(fā)。這就避免了空洞、籠統(tǒng)、泛化的弊病,使得儀式活動生動、深化、具體,使得隊員成為儀式活動的主人。
另外,我們還應該根據(jù)少先隊員心理、年齡等特點,進一步構建少先隊儀式教育的序列,并在規(guī)范性、創(chuàng)造性、整體性和科學性上作進一步實踐與探索。根據(jù)不同年級和不同群體的特點,將儀式分配在隊員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不同的群體之中;根據(jù)教育要求和隊員的身心特點、實際需求適時地進行安排,實現(xiàn)其針對性、有效性和擴大其覆蓋面。
1.儀式教育應注重“時代性”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們必須看到,一些不良因素對少先隊員的身心造成了負面影響。所以,儀式教育內容要與時俱進,我們要努力克服社會變革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對少先隊員的侵襲,要把少先隊儀式教育與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養(yǎng)成良好道德結合起來,與以愛國主義為主旋律的教育結合起來,與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少先隊先進文化結合起來,全面提高少先隊員的素質。
2.儀式教育應注重“持續(xù)性”
在儀式教育創(chuàng)設的特定情境中,少先隊員的情感得到了充分調動,為教育效果的深化奠定了基礎。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不能僅僅把儀式教育的效果保留在活動的瞬間或定格在某個簡單的時間或空間,而應當在具體的實施全過程中加強管理,強化教育的持續(xù)性。只有將儀式教育常抓不懈,才能使少先隊員把外在規(guī)范內化為自覺行為。
3.儀式教育應注重“師生互動性”
少先隊員是儀式活動的主體,是受教育的對象,教育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取決于隊員參與程度。只有當隊員全身心參與儀式活動,才能更好地加深對儀式精神文化的認知。
輔導員在儀式教育活動中具有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輔導員可以引導隊員了解和知曉儀式的目的和意義,讓他們充分意識到儀式教育活動是團隊活動。所以,少先隊儀式教育成功的關鍵在于師生共同參與,實現(xiàn)互動交融。
我們應努力將少先隊儀式教育逐步融入課堂活動,使儀式教育與學校教育相互配合、相互滲透、相互促進。
學校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分階段、分層次、有重點、有針對性地設置具體教育內容,探索把不同學段的儀式教育內容有機地整合起來,統(tǒng)籌安排。
輔導員和任課教師要在探索中堅持專項教育與在其他學科教學中的滲透相結合;課堂教育與寓教于樂的實踐活動相結合;掌握知識、培養(yǎng)能力與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養(yǎng)成相結合;過程、方法與目標相結合;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隊員情感,努力做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不斷鞏固,注重實效。
各方力量應形成合力,齊抓共管,建立立體式的少先隊儀式教育網(wǎng)絡。在少先隊儀式教育中,學校行政領導,德育、教導部門,團總支,輔導員,大隊委員會要齊抓共管,全員參與,目標一致,形成合力,有機地進行滲透儀式教育,發(fā)揮良好的整體效應。
同時我們還要和校外教育力量(家庭、關工委、校外輔導員等)密切配合,整合學校、社會及各方的資源優(yōu)勢,拓寬少先隊儀式教育的覆蓋面,形成廣泛的教育網(wǎng)絡和相互銜接、密不可分的整體,從而在少年兒童的思想道德建設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儀式活動開展過程中,在家庭、社會、校外教育機構發(fā)揮重要作用的同時,隊員們在儀式教育中所感所悟及后續(xù)實踐也對家庭、社會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所以,應進一步整合各種資源,將少先隊儀式教育中所培養(yǎng)的組織觀念、責任意識、自主能力以及儀式教育所獨有的文化魅力,通過隊員、隊組織的努力走出學校、走進家庭、走進社區(qū),不斷擴大少先隊文化的影響力、感染力和輻射力。
(本欄責任編輯 楊江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