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然這個名字,今天已經(jīng)很少被人提到了。他曾以紅五軍團政委的身份,和劉伯承、李富春、林彪、聶榮臻、彭德懷、楊尚昆等紅軍總部、軍團領導人一起參加了具有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但是在此后的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中,他淡出了疆場。在建國以后,李卓然也沒有顯赫的職務,長期賦閑,不少人參觀遵義會議紀念館時,提出疑問:李卓然是誰呀?他的結(jié)局如何?
從我黨最早的黨員之一到紅五軍團政委
李卓然1899年11月10日出生于湘鄉(xiāng)縣潭市鎮(zhèn)九區(qū)一個農(nóng)民家庭。1920年,李卓然同周恩來、趙世炎、王若飛等赴法勤工儉學,先后在法國冶煉廠及巴黎附近的學校學習、做工。1922年夏,李卓然加入旅歐中國少年共產(chǎn)黨,1923年轉(zhuǎn)為中共正式黨員,任旅歐支部黨小組長。1926年,李卓然與傅鐘、鄧小平等赴蘇聯(lián)留學。
李卓然1929年從蘇聯(lián)回國,1930年秋,李卓然調(diào)中央蘇區(qū)工作。1931年,李卓然任贛縣縣委書記,工作卓有成效。1931年底,李卓然奉命調(diào)回瑞金任紅一軍團政治部主任。調(diào)離贛縣時,老百姓依依不舍,放著鞭炮送了他幾十里路。
長征前夕,周恩來找到李卓然談話,要李卓然與紅五軍團政委朱瑞對調(diào),出任紅五軍團政委。紅五軍團以參加寧都暴動的官兵為主要陣容,董振堂任軍團長,是紅一方面軍的三大主力之一,能打硬仗。
長征途中,紅五軍團的行軍序列一直在最后,主要負責抗擊敵軍追兵,掩護紅軍主力北上。李卓然與董振堂率紅五軍團一直在后面打阻擊戰(zhàn),和中央保持著一兩天路程的距離。當敵人尾隨追來時,首先接觸到紅五軍團。有一次李卓然臨陣指揮,正和彭德懷用步話機通話,敵機飛來一通盲目掃射,由于猝不及防,李卓然身邊的幾位同志全部犧牲,步話機也毀了,李卓然竟奇跡般地幸存下來。
湘江戰(zhàn)役是中央紅軍在長征途中打得最為慘烈的惡仗之一,紅五軍團殿后,付出了巨大犧牲,保證了中央機關(guān)和其他部隊過江。任務完成后,紅五軍團卻遲遲接不到撤退的命令,硬頂下去,后果可想而知。此時李卓然果斷下令撤退,在軍團部已經(jīng)過江的情況下,他派貼身警衛(wèi)員騎馬沖回湘江橋,傳令剩余部隊立即過江,能過幾個過幾個。紅五軍團第34師,被敵軍阻隔在湘江以東,陷入重重包圍,被4個師的敵人重重包圍,5000多名官兵大部分壯烈犧牲。
遵義會議上全力支持毛澤東
1935年1月7日,中央紅軍攻占了黔北重鎮(zhèn)———遵義。1月13日夜,中央以“恩來”名義發(fā)電李卓然、劉少奇,通知:“15日開政治局會議,你們應于明14日趕來遵義城?!边@是到目前為止發(fā)現(xiàn)的唯一的一份關(guān)于召開遵義會議的通知。李卓然和劉少奇快馬加鞭,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了遵義。
李卓然參加了1月16日、17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開會時,李卓然與劉少奇住會議室樓下一個房間。李卓然在會議上毫無顧忌、果敢地、實事求是地講了部隊的實際情況,重點講了紅五軍團在“甬道”式的推動中付出巨大犧牲和慘重的代價,和部隊指戰(zhàn)員對中央三人團錯誤指揮的不滿情緒。李卓然還果斷指出,應當撤換有關(guān)領導。李卓然等前線將領用親身體驗,在會上發(fā)言批評“左”傾軍事路線錯誤對黨和紅軍造成的嚴重危害,并在會上明確表示要求撤換錯誤領導,這對確立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有著非比尋常的積極作用。
李卓然作為20位遵義會議參加者之一,旗幟鮮明地站在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路線一邊,在中共歷史上這次極其重大的轉(zhuǎn)折中作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李卓然后來回憶起遵義會議這段難忘的歷史時說:“我的發(fā)言實際上是對王明‘左’傾軍事路線的批判,推選毛澤東同志領導紅軍繼續(xù)北上抗日,從而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這是一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從此,中國革命轉(zhuǎn)危為安,轉(zhuǎn)敗為勝?!?/p>
遵義會議后,由于毛澤東正確的軍事領導,紅軍接連打了幾個鼓舞人心的勝仗,使部隊的士氣越來越高。李卓然率領的紅五軍團一直是后衛(wèi),任務極其艱巨,最重要的是要保證中央機關(guān)和整個部隊安全。在過金沙江時,中央機關(guān)剛過完江,李卓然率領的紅五軍團就和后邊追擊的敵人遭遇上了,一連激戰(zhàn)幾天,他們才渡過金沙江。1935年6月,中央紅軍到達懋功,紅五軍團轉(zhuǎn)戰(zhàn)數(shù)省,一直擔任后衛(wèi),經(jīng)常和敵人的追兵遭遇。在軍團長董振堂、政委李卓然的領導下,紅五軍團將士粉碎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猖狂的進攻,終于保證了中央紅軍到達了陜西,保證了紅軍幾個方面軍的勝利會師。
臨危授命,擔任西路軍工委書記
1935年6月,黨中央決定派葉劍英、李卓然等到四方面軍工作。李卓然在沒有參加任何中央會議、并不明了張國燾和中央之間存在北上還是南下之爭的情況下,只身來到四方面軍,盡管不為張國燾所信任,但他仍以出色的工作贏得了四方面軍將士的敬重。到紅四方面軍工作后,李卓然先后任紅四方面軍政治部副主任、西北局委員、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主任等職。
1936年,紅一、二、四方面軍會師后,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為造成西北的抗日局面,并打通國際路線,作出了先取寧夏、后取甘西的部署。1936年10月底,紅三十軍、紅九軍、紅五軍依次渡黃河西進。9日,河西部隊開始西進。8日,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復電紅軍總部和紅四方面軍,河西部隊稱西路軍,以陳昌浩、徐向前任西路軍軍政委員會主席和副主席。西路軍組建后,李卓然任政治部主任。
11月9日,陳昌浩、徐向前、李卓然等率領紅三十軍、紅九軍、紅五軍及騎兵師、特務團、教導團、婦女團等部隊開始西征。此后,西路軍在甘西北的古浪、永昌、山丹、高臺、倪家營子等地區(qū),同馬步青、馬步芳部的優(yōu)勢兵力進行了4個多月的英勇作戰(zhàn),共斃傷俘馬家軍約2萬人,但西路軍也遭到嚴重損失。李卓然后來回憶西路軍西征這段短暫而殘酷的歷史時說:“僅僅幾個月的時間,西路軍這支兩萬人的隊伍,打得不足千人?!薄昂芏嗤驹缟线€在一起,到中午就不在了?!薄拔覀兊倪B長、指導員犧牲最大,我的警衛(wèi)員經(jīng)常補上去當連長、指導員,但補上去也很快就犧牲了?!?/p>
1937年3月14日,西路軍軍政委員在石窩開會,決定徐向前與陳昌浩離隊,回陜北向黨中央?yún)R報。會議還決定由李卓然、李先念等人組成西路軍工作委員會,李卓然任工委書記,統(tǒng)一指揮西路軍。這次會議還確定了西路軍進軍祁連山的路線。在危急時刻,李卓然主張部隊集體行動,不和敵軍正面接觸,最大限度地保存實力,相機返回延安。后來西路軍余部千余人在李卓然、李先念等人率領下,擺脫了馬家軍的圍追堵截退入祁連山。
1937年4月底,李卓然率領西路軍左支隊的領導干部和指戰(zhàn)員420多人到達甘新邊界的星星峽。陳云、滕代遠等從迪化(烏魯木齊)趕到星星峽迎接。在這數(shù)百幸存的西路軍官兵中,許多人后來當了將軍或部長。
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1937年底,李卓然回到延安?;氐窖影埠?,有人認為西路軍失敗的主要責任在他。李卓然不能接受,沉默下來。此后,他長期擔任宣傳部門領導職務。
1949年4月至1954年冬,李卓然任東北局常委兼宣傳部長、東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東北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等職。1954年11月,李卓然調(diào)北京工作,任中宣部副部長兼中央馬列學院院長。1955年4月,李卓然辭去了馬列學院院長一職。
1959年以后,李卓然雖仍任中宣部副部長,但已不再分管實際工作,媒體很少報道他。許多老同志以為李卓然重病臥床,甚至以為他已不在人世。1965年,李卓然陪周恩來觀看空政文工團演出的話劇《女飛行員》。周恩來因事晚到,入場時觀眾起立鼓掌。周恩來向觀眾示意后,徑直向李卓然走去,同他熱情握手,關(guān)心備至。許多觀眾對此莫名其妙,不知道這個老頭有何來頭。演出結(jié)束后,因周恩來提前退場,李卓然被眾人推擁領銜上臺和演員合影。合影時,李卓然卻主動站在邊上。第二天,《人民日報》頭版刊登了照片,許多老同志才知道李卓然還在中宣部,甚至才知道他還活在世上,紛紛打電話問候。
1989年11月9日,李卓然在北京病逝,享年90歲。中共中央對他的評價是:“我黨最早的黨員之一,中國共產(chǎn)黨的優(yōu)秀黨員,久經(jīng)考驗的忠誠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我黨我軍杰出的政治工作領導者?!边@個評價是比較高的,恢復了李卓然的真實歷史面貌。
(摘自《黨史博采·紀實版》2010年第8期)